APP下载

探析地勘单位如何转型并取得经济创效

2019-03-24杨福华

福建轻纺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效转型单位

杨福华

(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查院,福建 福州 350005)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正处于改革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深水区,这是当前国内外的环境所决定的。一方面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新经济体不断的发展,对传统的矿业和能源方面需求降低,市场持续低迷,各个国家对于该行业的财政支出和补贴在不断的减少,国际资金转向新经济体,传统的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目标也从传统的高速增长转为高质增长,传统的粗放型和资源浪费型的发展方式正在逐渐被放弃。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也就是针对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地勘单位同样面临着去产能、降成本、调结构等一系列严峻的外部压力,地勘行业的发展增速也在放缓。由于市场的不景气,传统地勘行业固有的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成为制约地勘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取得经济创效的严重阻碍。

因此,改革、转型成为地勘行业继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地勘行业的管理模式和生存发展方式也应相应改变,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地勘单位改革转型之路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项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地勘单位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改革也是传统的地勘行业存在的痼疾以及新环境、新形势所迫使的。

我国的地勘行业主要以“国家队”为主,到2018年止共有110余家的厅局级的地勘局,国有地勘事业单位也有1000余家,这样的体制和结构也就决定了其内部存在一些官僚主义和行政风气。地勘单位最明显的弊端主要包括事企不分、产业雷同,长期以来地勘单位虽然是以市场化、企业化的方式经营,但是仍然保留着事业编制等的帽子,这种模糊的管理模式造成一系列包括产权不明、主体不分、人员交叉等问题,人员没有积极性,导致业务发展缓慢。由于各单位产业相近、发展方式雷同,诸多地勘单位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环境下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取得经济创效,以至难以生存而被淘汰。

改革转型是地勘单位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地勘单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也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全面的开展。2018年9月份至今,全国已经有29个省区出台或确定了机构改革的方案,虽然大部分的省区的地勘单位以地质局或地矿局的形式保留了下来,但是实际做法却大相径庭。

目前,各省区机构的内部系统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包括改革为公益单位或转为企业等,并积极地进行事企分离。整体转为公益一类的情况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代表,宁夏地矿局更名为宁夏地质局;整体转为企业的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辽宁省为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早在2005年就开始组建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地矿集团、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矿公司和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公司;事企分离的做法以山东省为代表,湖南、河北、江西、贵州等地也在借鉴,山东省市将省地矿局、省煤田局所属企业及资产、人员从地勘单位中分离出来,分别成立山东地矿集团、山东泰山地勘集团。

综观各省区的机构改革及转型的做法,可以归纳为:精干队伍,坚守主业;盘活存量,创新发展;明确定位,转型升级;以取得经济创效为目的,不断改革发展。

2 地勘单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 地勘单位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

2.1.1 市场方面

从全球化角度来讲,由于能源市场的持续低迷和矿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影响了上游地勘单位的创效。在国内,由于能源市场的低迷,同时国家政策对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致使地勘单位的市场前景不佳;并且地勘单位数量众多,更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2.1.2 资金方面

由于行业效益不景气导致社会资本进入该行业的意愿不强,再加上众多地勘单位之间的持续竞争和甲方持续压低价格或者要求提前垫资的状况,使得行业运营产生恶性循环,项目单价低、资金回笼慢,甚至有拖欠工程款和薪资的事情发生,地勘单位的收款难度越来越大。并且,众多地勘单位均为国家队性质,有健全的保障体系,在收入的锐减、成本上涨的同时还需不断支出职工保障资金,形成较大的资金压力。

2.1.3 体制和人员方面

很多地勘单位都存在事企不分的情况,也就是企业化、市场化经营,但是人员和体制还是事业编制。这些状况导致地勘单位存在管理体制不活、市场服务意识不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人员结构臃肿的问题,也无法形成有效的人才遴选机制,难以引进新的人才,这种老旧的管理体制和固化的人才资源成为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和负担。

2.2 新时代给地勘单位带来的新机遇

2.2.1 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总体向好

虽然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总体上还是平稳向好,而且从高速增长正在转为高质增长,这对于地勘单位来说也是个好消息。经济发展必然需要能源的支撑,这就是地勘单位的市场。中国作为最大的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未来的数十年中国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这将为地勘行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2.2.2 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地勘单位大有作为

当前“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智能化有效地推动了地勘单位找矿技术的提升和转型,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遥感等技术与地质工作的融合为地勘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地勘单位应更好地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加速找矿技术的提升,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2.2.3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经济发展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这些论述为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因此,地勘单位可以在水土流失治理、地质调查、湿地保护、农田保护、城镇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开拓市场,环境保护领域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潜力。

3 地勘单位在转型过程中取得经济创效的对策和建议

3.1 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创新发展

地勘单位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放弃以往形成的养尊处优的舒适圈,积极进行改革转型,融入到市场化的进程中。

首先,转变思想是改变以往吃大锅饭以及官僚作风,积极地接受新思维、新方法,摈弃被动、消极的工作方式,积极研判当前的地勘行业发展方向,统筹兼顾,明确所属单位在行业市场上的定位,提升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紧迫感。

转变思想的另一要求则是积极融入到市场中去,当前地勘单位还遗留着计划经济的作风,很多地勘单位事企不分,导致机构臃肿、人员积极性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地勘单位应当进行改革,主动融入市场化进程。我国正在全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地勘单位应当顺应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确定以经济创效为目标的发展定位,朝着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企业才能长久持续经营。

不改革,地勘单位必将消亡,改革转型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旦开始改革转型就没有回头路,必须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化被动为主动,抓住转型期间的机遇和挑战,这样才能得到涅槃重生,才能有所作为。

3.2 主动实施多元化发展,构建服务型产业体系

基于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应当积极主动地依照国家政策和法规来调整自己,在传统行业进行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不断地开拓新兴市场以及新的产业,主动去延伸产业链,拓宽服务领域,从而构建地质产业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遥感技术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地勘单位应当有效利用上述高科技手段,进行转型升级,将传统的落后的工艺进行提升。同时,地勘单位应不拘泥于传统行业内业务,主动开发国土调查、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防、农田耕地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相关业务。拓宽服务领域、构建地质产业体系,是当前地勘单位走出困境、获得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

地勘单位亦要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改变以往官僚作风和养尊处优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市场寻找资源和项目;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矿业集团等的联系,积极投身城市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为国家智慧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地勘单位要积极参与地质环境工作,充当防灾减灾地质尖兵;主动跻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做美丽中国的践行者。

3.3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是地勘单位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地勘单位经营发展决策和执行的主体,人力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传统的地勘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体制不活、不畅,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结构封闭以及没有合理的激励和遴选淘汰机制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新鲜血液的注入。

因此,地勘单位首先应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顺应新经济环境和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建设科学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地勘单位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对于吃干饭、不干活的应当坚决予以辞退。其次,在地勘单位内部应当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遴选淘汰机制,使得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得以调动,齐心共促地勘单位的持续发展。另外,地勘单位应当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使每个员工都遵从、都接受,企业要积极关心、爱护员工,视每一个员工均为自己大家庭的一员,团结互助,这样的企业才会更持久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活力和积极性,这也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3.4 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矿产和能源资源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形,但是对于很多经济落后的亚非拉国家,仍然存在着能源匮乏和短缺的问题。2013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或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解决我国存在的资源获取问题,一些非洲国家存在丰富的资源尚待开发,因此境外的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存在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潜力。

我国传统的地质勘查技术已然成熟,地勘单位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与各个国家进行合作,通过成熟的技术获取市场。地勘单位通过在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等方面开展与各国的合作将创造超额的利润和效益,这有利于缓解企业负担、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取得经济创效。

4 结论

总而言之,取得经济创效、获取利润是地勘单位在市场化竞争中的直接目的和动力,这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应有之义。对于传统的地勘单位,改革转型是渡过市场低迷期、重新焕发活力的必经之路。转型带来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应当抓住机遇下定决心积极改革,改变作风和弊端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通过采取转变发展思路,创新管理模式;主动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构建服务型的地质产业体系;完善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的措施,相信地勘单位一定能够涅槃重生,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并获得巨大的经济创效。

猜你喜欢

创效转型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填单位 要推敲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创新创效 铸就高端园林绿化品质
看错单位
石化企业集团财务创效模式探索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