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山地尾巨桉二代萌芽更新技术

2019-03-24王添山

防护林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迹地株数

王添山

(福建省龙海九龙岭国有林场,福建 漳州 363112)

尾巨桉 (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是广西东门林场采用尾叶桉 (E.urophyllaS.T.Blake)和巨桉(E.grandisW.Hill ex Maiden)杂交获得的杂交新品种[1],并从中选育出多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大面积造林推广。漳州市从2001年后大面积种植尾巨桉以DH32-29为代表等优良无性系,目前全市桉树造林18.3万hm2,蓄积量1 982.6万m3,分别约占全省的56.4%、60.9%;年均采伐桉树0.93万hm2、生产木材126万m3,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尾巨桉伐桩萌芽力很强,每桩萌芽有十几株至几十株[2]。钦州市林科所李芳菲等人通过研究认为,尾巨桉DH32-29无性系造林,第一代种植无性系林分与二代萌芽更新林分生长量相当[3]。因而尾巨桉采用二代萌芽更新,具有省时省力成本低和生长快等优点。因此,探讨总结尾巨桉优良无性系二代萌芽更新技术,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试验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提出福建闽南地区尾巨桉优良无性系山地造林二代萌芽更新技术,供广大林农参考。

1 选好留萌林分

选择留萌林分要求前茬尾巨桉品种必须是优良无性系如DH32-29、DH33-27等,才具有高的遗传增益,同时伐前林木株数达1 200株·hm-2以上、分布较均匀且林分生长良好。杨曾奖等人研究认为,伐桩直径大小对尾叶桉萌芽林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影响达极显著[4],这一结论与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一致,尾巨桉伐前林分生长越好,伐桩萌芽能力就越强,萌芽林生长也就越快。因此,选好伐前留萌林分十分重要,是确保萌芽更新林分是否速生丰产的前提条件。

2 清理迹地

闽南地区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湿润温暖,尾巨桉林下植被茂盛,物种丰富,潘辉研究结果认为,不炼山清理林地,有利于尾巨桉林下形成植被多样性和保持地力[5]。尾巨桉采伐迹地以不炼山萌芽更新效果较好,不炼山有利于提高地力、伐桩萌芽率和林分蓄积量[6]。但是,尾巨桉采伐后迹地上藤本、小杂木和小竹子很多,需要进行清杂一遍,创造充足的光照条件,才有利于伐桩萌芽。如果在有条件的地方,对即将采伐的林分伐前全面劈草一次,既方便采伐集材降低木材生产成本,又能促进今后伐桩萌芽条萌发生长。

3 补植迹地

尾巨桉采伐后,于次年春季对新开运输木材便道的外侧林地,按株距1.5 m、行距2.0 m左右挖穴补植;对林中伐前稀疏个别地块重新整地种植,不留萌芽条,才能有充足光照确保新种植株能正常成长。通过适当补植,能确保今后二代萌芽林分植株分布均匀,林相整齐,林分产量高。

4 选留萌芽条

闽南地区大部分属于沿海地带,台风频繁,对尾巨桉造林危害大损失严重,特别是尾巨桉萌芽林更易风倒、风折。如何确定选留尾巨桉萌芽条时间,做到尽量减轻风害,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通过多年实践证明,伐桩留单株萌芽条与不除萌留丛生状多株萌芽条更易风倒;早定株留萌比迟定株留萌更易分化。当萌芽条高度0.5 m以前每个伐桩选留萌芽条2株,主伐时伐桩2株萌芽条的有效保留株数平均为21%;当萌芽条高度3 m左右每个伐桩选留萌芽条2株,主伐时伐桩2株萌芽条的有效保留株数平均为37%,生长也较快。音振兴等人研究认为,以萌芽高度为1.5~2.0 m时定株除萌林木生长较好[7]。因此,选留萌芽条宜在萌芽条生长较大时进行为好。具体地说,上半年完成采伐的迹地,可以在当年冬季结合劈草除萌定株,选留生长大小较一致的萌芽条2株;下半年完成采伐的迹地,应避开台风季节,可以在次年国庆节后结合劈草定株除萌,每个伐桩选留生长大小较一致的萌芽条2株。

5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劈草、施肥、除萌,不同年度的抚育措施有所不同。第1年抚育管理措施:台风季节过后,结合全面劈草、除萌定株,穴施三元素复合肥(N、P、K含量45%)每丛250 g在距伐桩约40 cm处挖1穴埋下。第2年抚育管理措施:上半年全面劈草一次并继续除萌,下半年9月份再全面劈草一次及继续除萌、同时追肥,每丛分2穴埋下三元素复合肥500 g;第3、4年抚育管理措施:在下半年8月份全面劈草一次及继续除萌和同时追肥,每丛分2穴埋下三元素复合肥500~700 g;第5、6年抚育管理措施:尾巨桉萌芽林生长5年后,抗台风能力明显增强,可以在春季施肥。在3月份继续全面劈草一次及除萌并同时追肥,每丛分2穴埋下三元素复合肥或磷酸二铵700~900 g。经过精心管理,8年即可皆伐,平均产材可达150 m3·hm-2以上,比实生苗造林可提高经济效益15%以上。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迹地株数
封二、封三:寒葱岭战迹地 (伏击战) 新考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 m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火烧迹地造林技术
巧解“植树问题”
闽南地区医院受检者Rh血型系统D,C和E抗原分布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