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稻田彩绘推广纪实
——以三明地区稻田彩绘推广为例

2019-03-24朱永生张水金张文彬董瑞霞张建福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沙县彩绘生态旅游

朱永生,张水金,张文彬, 董瑞霞,张建福*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2.福建华晋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200;3.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4.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福建福州3500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乡村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生态、休闲旅游,尤其是亲近自然的乡村生态旅时下越来越受老百姓的青睐。与传统的旅游模式相比,乡村生态游无需特别选择目的地,更自然、更休闲、更恬静,让人回归原生态,能够充分领略自然风光的古朴和神韵,也能更好地体验不同地域的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自古以来,稻田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锄禾日当午”的辛勤劳动,但金灿灿的稻穗也会让人脑海中泛起“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景象,让人们感受丰收的喜悦。隔着岁月回望,我们的祖先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稻田还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和期盼,也承载了我们童年的记忆,还有许多离开了农田的人浓浓的乡愁。斗转星移,稻田的历史使命也在慢慢发生变革,一场以稻田为“背景画布”、以多种叶色的水稻品种为“画笔”的稻田彩绘热潮,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了人与大地、人与稻田的新型关系,稻田彩绘的兴起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更为乡村生态旅游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景色。

1 彩色稻品种的由来与稻田彩绘的兴起

稻田彩绘并不是新鲜的名词,它早已在世界各地盛行,尤其在日本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地艺术展示中受到欢迎和追捧,也是行为艺术思潮的挚爱,从某种意义上说,稻田彩绘是稻田景观的人为艺术,会因不同人文环境的差别而不同。但从旅游观光的角度来看,利用稻田景观的行为艺术化,使人们形成一种感官上的差异化和美学上的陌生感效果,可以颠覆人们对传统稻田景观的固有印象,使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科技服务团队,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组织的,集水稻产业中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示范、推广和栽培技术的研发于一体的专业化研究团队。该服务团队主要进行水稻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推广、服务和培训等工作。通常,在进行水稻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因为一些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水稻的基因会发生变异,除了能够选育出可用于优异新品种测配的育种材料之外,育种家们常常会有一些额外的收获。一些不同叶色的水稻突变体(通常指除了常见的绿色之外的紫色、黄色、白色等),对于育种家和农民而言,这些变异材料的价值可能乏善可陈,但是将这些品种种植在田间拼成形状各异的图案,却也能呈现出别样的风景。于是一群珍惜劳动果实又脑洞大开的科学家们想到了一种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办法利用了这些科研的副产品,通过一定的人为设计,将这些彩色的品种作为大地“画卷”的颜料,用于稻田彩绘的制作。在这种背景之下,水稻所的科研人员充分利用手中选育的彩色稻种质资源,联合媒体、生态旅游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将稳定的彩色稻资源充分融入农业生产和大自然,为生态旅游添色,也为一些地方品牌的树立、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特色农产品的营销等添砖加瓦。

2 稻田彩绘在福建三明地区的推广案例

近年来,水稻研究所联合地方农业部门等,在三明地区进行了多处的稻田彩绘图案的设计,为当地的文化和品牌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利用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福建省首圆“中国梦”,有“福”

2016 年8 月,福建首个大型稻田彩绘在沙县夏茂镇惊艳亮相,“中国梦”三个字道出了全体中国人的心声,大大的“福”字则寄托了太多的期盼和祝福。过往的路人无不驻足观看这神奇的画面。结合当地的省级美丽乡村俞邦村的亮丽风景和鼎鼎大名的“世界小吃”(沙县小吃)发祥地,让那些喜欢乡村生态旅游的爱好者流连忘返,也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村们前来观看,此次大型稻田彩绘图案得到了搜狐网、海峡网等媒体的转载和报道,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此基础上,水稻所与沙县农业局进一步合作,结合极具当地特色的闽学四贤的劝农耕读文化、忠烈流芳的尚书文化以及沙县唯一的龙凤廊桥等经典元素,设计了能够代表沙县地域特色的彩绘图案,严格按照定位插植兼顾产量与观赏性的彩色水稻新品种,同时,充分结合沙县的小吃文化、游春牛、夏茂地方冬酒以及地方农耕文化和民俗节日等活动,发展特色乡村生态旅游,提高农民收入,获得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2.2 “新福建”接力生态旅游

2017 年7 月,水稻研究所在三明沙县夏茂镇的水稻育种基地,选用紫色和黄色的水稻品种,在稻田设计了彩绘图案“新福建”三个艺术字体,这也是2016 年“中国梦”的延伸,寓意八闽儿女深入贯彻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该处稻田彩绘图案得到人民网的关注和报道,并获广大网友好评,称之为“裱”在八闽大地上的艺术画卷,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驻村创作。

同年,在沙县县城周边2 km 的湿地公园规划了2.2 hm2的稻田彩绘,图案设计了“生态新城”字样、三明市旅游标志、以及鹊桥相会、功夫熊猫和浪漫求婚等巨型彩绘图案,尤其是其中的功夫熊猫图案,憨态可掬,十分可爱。并且,该处稻田彩绘还充分利用水稻研究所在再生稻栽培上的核心技术,将制作的图案按照再生稻栽培技术,通过施促芽肥、割孕穗,保证1 个月后再生后再形成观赏图案,国庆期间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随着国庆假期的结束,再生稻也逐渐成熟,达到了收割的条件。2017 年10 月17 日,沙县生态新城管理部门对彩绘图案进行了收割,收获了能看又能吃的生态粮食。自稻田彩绘项目实施以来,沙县生态新城的游客人数有了明显的提升,小小的稻子为生态旅游起到了大大的效果。

2.3 彩绘助力品牌宣传

进入2018 年,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彩色稻品种在三明地区的推广更是顺应天时、地利,遍地开花,除了继续在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上继续发挥作用之外,大型的稻田彩绘还担负起了历史文化宣传、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重要任务。

河龙贡米因产自宁化县河龙乡而闻名,后推广至宁化县全境广泛种植,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 年)被列为贡米,是宁化县历史悠久、极富特色的农产品之一。2018 年8 月,为扩大河龙贡米品牌宣传和文化效益,该乡农技部门与水稻研究所合作,从打造河龙贡米品种筛选基地、选育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着手。精心制作了“河龙贡米”和“贡米之乡”两处宣传的大型稻田彩绘图案,同时围绕稻田文化,将品牌宣传、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富足了人们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同时,还提供了休闲观光新去处。

除了上述典型的稻田彩绘案例之外,水稻研究所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培育的彩绘水稻品种,还分别通过与景点种植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在三明地区的尤溪县蓬春寨、大田县济阳乡、明溪县休闲农庄、将乐县安仁梯田等地均有稻田彩绘的示范种植。将来,水稻研究所科技服务团队还将与各县、乡农技人员一同筹划,引进品质更优的彩色稻良种,选择适宜的示范田块,设计彩绘图案,充分结合当地农耕文化与民俗节日活动,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促进三产融合。

3 稻田彩绘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与作用

稻田彩绘已非新鲜事物,其制作过程并不十分复杂:一般是先设计好图案和色彩,以普通绿色叶水稻作为背景(画布),以彩色叶水稻为画笔,通过人工插秧画出图案。在移栽时可用传统画线器画出九宫格或用GPS 定位器辅助,依设计图样定出坐标,再牵线连接坐标,描出图样轮廓,最后按照设计要求移栽彩色水稻秧苗,随着秧苗的生长发育,待植株封行后就会显现出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或文字。根据品种生育期的差异,稻田彩绘的观赏期一般可以维持2 ~3 个月。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福建省的大型稻田彩绘从无到有,面积从小到大,图案从简到繁,发展迅速,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元素混搭有创意。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一样,稻田彩绘的本质是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自然元素中,先在两者间建立一种特殊关系,再将两者关联起来。以稻田为“画布”、彩色稻为“画笔”,符合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两者的有机融合,使受众印象深刻,无法忘怀。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和人们的快速二次传播。稻田彩绘艺术的传播只需要微信或者微博中的一张照片,这与现代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高度契合。具有传播价值的彩绘艺术能给媒体创造报道的动力和价值,同时也会让游客和观众产生分享的欲望。因此,稻田彩绘是一个集生态旅游、文化宣传、品牌推广于一体的有效载体,我们也将把优质稻与彩色稻的品种选育有机结合,将稻田彩绘打造为弘扬福建省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发展休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柄利器。

猜你喜欢

沙县彩绘生态旅游
沙县人民笑开颜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沙县小吃亮相韩国冬奥会美食展
彩绘“未来之星”
沙县:五项举措推动精准扶贫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