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两优769 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9-03-24谢冬容周仕全邱慧明吴建文江文清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分蘖力闽北秧田

谢冬容,周仕全,邱慧明,吴建文,邓 云,肖 翔,江文清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南平354200)

广两优769 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 与恢复系南恢769 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经福建省晚稻2 a 区试及1 a 生产试验,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分蘖力强等特性,于2018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80010)。现将广两优769 在闽北各地作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2018年广两优769 分别在南平市建阳、武夷山、浦城、邵武等地作晚稻种植,表现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性。其中:在建阳区将口镇东田村种植0.39 hm2,平均每667m2产量529.7 kg;在武夷山市兴田镇兴田村种植1.0 hm2,平均每667m2产量553.4 kg;在浦城县莲塘镇山桥村种植0.8 hm2,平均每667m2产量549.2 kg;在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种植0.36 hm2,平均每667m2产量561.7 kg。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广两优769 表现群体整齐,根系发达,株叶形态结构好,株型集散适中,茎秆较细,植株较矮,叶色淡绿,分蘖力强。在闽北作晚稻种植,平均每667m2有效穗数20.9 万,株高98.5 cm,穗长24.3 cm,每穗总粒数163.2 粒,结实率84.8%,千粒重30.1 g。

2.2 生育期

广两优769 在闽北各地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0 d,比对照宜优673 迟熟1 ~2 d。

2.3 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广两优769 稻米品质主要指标为:糙米率83.1%,精米率74.0%,整精米率54.9%,粒长7.2 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21.0%,垩白度3.5%,透明度2 级,碱消值3.0 级,胶稠度84 mm,直链淀粉含量14.0%[1]。闽北种植示范户普遍反映该品种蒸煮出的米饭松软、适口性好。

2.4 稻瘟病抗性

广两优769 经福建省水稻区试品种抗稻瘟病联合鉴定,2 a 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MS)稻瘟病[1]。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稀播、匀播,育壮秧

广两优769 在闽北作晚稻种植,一般要求6 月15 日前播种,秧龄控制在30 d 以内,秧田每667m2播种量15 kg 左右,大田每667m2用种量0.75 ~1.0 kg,直播稻每667m2用种量1.5 ~2.0 kg。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多蘖壮秧。秧田基面肥每667m2施用尿素12 kg、过磷酸钙20 kg、氯化钾5 kg,1 叶1心时酌情施断奶肥,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和农药,使秧苗带药下田,可有效减轻大田前期的病虫害。

3.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广两优769 植株较矮,分蘖力强,插植时应适当稀植,以充分发挥其分蘖力强特性和边行优势,晚稻株行距以19.8 cm×19.8 cm 为宜,丛插2 粒谷,每667m2确保插足基本苗数7 万~9 万,打好丰产基础。插秧时要薄水浅插(2 ~3 cm),可促早发、低位分蘖,确保苗足穗大,同时宜选择阴天或午后移栽,做到不缺株少苗。移栽后若有死苗,应尽快补全、补足。

3.3 科学施肥

针对广两优769 的特征特性,施肥以促有效分蘖、提高结实率为主,因此,肥料应合理搭配氮、磷、钾各要素,N、P2O5、K2O 质量比例为1.0∶0.7∶0.9,中等肥力条件下,每667m2施纯氮12 kg。采取“前重、中轻、后补”的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施足基肥,基肥用量约占总肥量50%,大田插秧前每667m2施水稻专用肥(N-P2O5-K2O=16-16-16)40 kg 左右,耕地时均匀旋入土中;早施促蘖肥,以速效氮、磷肥为主,插秧后5 ~7 d 每667m2施碳酸氢铵20 kg 和过磷酸钙25 kg;施好平衡肥,插秧后14 d 左右每667m2施尿素4 ~5 kg、氯化钾8 kg;巧施穗粒肥,提高结实率,以速效氮、钾肥为主,在幼穗分化期每667m2施尿素2 ~3 kg、氯化钾3 ~5 kg。

3.4 合理灌溉,以水促控

精耕细作,强化水分管理。生产中应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发根、促分蘖;为防止植株徒长,避免植株过分荫蔽,分蘖后期够苗适时脱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确保田间通风透光;幼穗分化期采用间歇灌溉,干干湿湿,促进根系深扎;孕穗期及时复水,保持田间湿润;抽穗开花期是水分需求最多的时期,应做到足水勤灌、干湿交替,提高光合效率,保持根系活力,加快营养的吸收,促使群体穗大粒多;后期不可过早断水,一般成熟前7~10 d断水为宜, 延长功能叶寿命,达到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并有利机械收割。

3.5 加强病虫害防治

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防策略。结合当地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田间病虫调查和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对症下药防治。秧田期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佰靓珑)每667m2喷15 g 左右,重点抓好稻蓟马、叶蝉、稻飞虱的防治;本田期每667m2用80%烯啶·吡蚜酮(扫火)10 ~15 g 与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 mL 或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斯品诺)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用2%春雷霉素(加收米)与46.1%氢氧化铜(可杀得叁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

3.6 适时收获,确保稻谷品质

广两优769 熟期转色好,在稻谷穗粒成熟度达九成、穗粒基部手捏不流浆时抢晴收割,以提高稻谷品质和出米率。可采用机械收割,既节省劳动力成本又能提高收割效率。割后及时翻晒或烘干,以提高稻谷品质。

猜你喜欢

分蘖力闽北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Conductive polymer hydrogel-coated nanopipette sensor with tunable size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感怀
安麦1350 在不同地区的分蘖力和产量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