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系杂交稻孟两优319 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9-03-24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秧龄南平市早稻

肖 翔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南平354200)

孟两优319 是福建科力种业有限公司种业研究院与福建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两系不育系孟S 与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恢复系南恢319 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1],2019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04)。介绍了孟两优319 的主要特征特性,根据多点试验示范、区域试验的种植表现,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供农技及推广人员参考。

1 产量表现

2016 年参加福建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84 t/hm2,比对照金优2155 增产7.63%,达极显著水平;2017 年续试,平均产量8.20 t/hm2,比对照T78 优2155 增产8.62%,达极显著水平。2 a 区试平均产量8.03 t/hm2。2018 年参加福建省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9 t/hm2,比对照T78 优2155增产1.64%。

2018 年孟两优319 在南平市建阳区回瑶村试验示范4.20 hm2,平均产量8.25 t/hm2;邵武市百樵村试验示范7.13 hm2,平均产量8.48 t/hm2,加权平均产量比对照T78 优2155 增产4.52%。2019 年在南平市建阳区回瑶村试验示范5.47 hm2,平均产量8.74 t/hm2;邵武市百樵村试验示范7.80 hm2,加权平均产量8.78 t/hm2,比对照T78 优2155 增产4.15%。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孟两优319 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植株较高。有效穗数280.5 万/hm2,株高115.1 cm,穗长22.9 cm,每穗总粒数135.1 粒,结实率87.21%,千粒重27.7 g。

2.2 生育期

孟两优319 属基本营养型,在闽北作早稻栽培,2016 年区试全生育期128.0 d,比对照金优2155 早熟0.3 d,2017 年续试,全生育期128.6 d,比对照T78 优2155 早熟0.6 d。

2.3 米质

2017 年区试统一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孟两优319 糙米率80.4%,整精米率56.2%,垩白度2.3%,透明度2级,碱消值4.2 级,胶稠度86 mm,直链淀粉含量15.1%[2]。

2.4 稻瘟病抗性

2016 年福建省水稻区试品种抗稻瘟病鉴定结果,田间鉴定表现中抗(MR)叶稻瘟,中感(MS)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抗菌株率为65.22%,表现中抗(MR),综合评价为中抗(MR)稻瘟病;2017 年田间鉴定表现中抗(MR)叶稻瘟,中感(MS)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抗菌株率为81.8%,表现抗(R);2 a 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MS)稻瘟病[2]。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孟两优319 作早稻种植,于3 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5 d 左右。秧田播种量180 kg/hm2,大田用种量15 ~18 kg/hm2。播种前10 d 施45%复合肥(N-P2O5-K2O=15-15-15)225 kg/hm2作基肥;2 叶1 心期施尿素90 kg/hm2作断奶肥;移栽前3 ~4 d施尿素105 kg/hm2作送嫁肥,提高多蘖壮秧数量。用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540 kg作送嫁药防治病虫害,每株秧苗带2 ~3 个分蘖以增强移栽抗逆性。

3.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机插秧秧龄约16 d、抛秧秧龄约24 d、手插秧秧龄约30 d 时移栽。孟两优319 穗大粒多,插植时应适当稀植,以充分发挥其分蘖力强特性和边行优势,以23.3 cm×(23.3 ~26.7) cm 为宜,丛插2 粒谷,插植基本苗75 万~105 万/hm2,以打好丰产基础。

3.3 科学水肥管理

孟两优319 耐肥抗倒,以保证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为主要栽培目标。前茬水稻收割后秸秆还田,有条件可撒播紫云英、油菜等作冬闲田绿肥,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土壤结构。施肥上应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比例1.0∶0.6∶0.9;采用“前重、中轻、后补”的施肥方法,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以6∶3∶1∶1 为宜。基肥施碳酸氢铵405 kg/hm2、过磷酸钙360 kg/hm2;分蘖肥在移栽后10 ~15 d 施尿素12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作促蘖肥;45%含量复合肥(N-P2O5-K2O=15-15-15)180 kg/hm2作穗肥;在倒3 叶露尖到倒2 叶期施尿素和氯化钾各45 ~60 kg/hm2作粒肥。水管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促分蘖,够苗及时烤田,抽穗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壮籽,后期切忌断水过早。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理念,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喷施高效低毒农药,减轻损失确保丰收。水稻移栽后在田埂边种植波斯菊、香根草,提高虫害天敌数量;安置太阳能灭虫灯,诱杀螟虫及稻飞虱;在螟虫成虫高峰期至卵孵化末期释放刺眼蜂控制成虫数量,每次释放蜂15 万头/hm2,释放2 ~3 次,间隔3 ~5 d。分蘖期叶瘟开始发生时用40%稻瘟灵(富士1 号)乳油1.2 kg/hm2对水480 kg 或20%异稻·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600 kg 进行喷施防治,齐穗期喷施2%春雷霉素夜剂1.5 L/hm2对水750 kg 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对水450 kg 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孕穗期发病率达7%时用24%井冈霉素750 g/hm2对水450 kg 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120 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40 头时,用10%四氯虫酰胺17.5 g/hm2对水570 kg 或20%氯虫苯甲酰胺225 mL/hm2对水600 kg 喷雾防治;稻飞虱孕穗期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对水480 kg 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 g/hm2对水600 kg 喷雾防治。化学防治农药品种轮换使用,降低病虫害的耐药性,高温天气,早、晚喷药,注意安全。

3.5 适时收获,提高品质

孟两优319 后期转色好,熟期一致。黄化成熟率达90%为最佳收获期,抢晴收割,及时晒干或烘干入库,低温干燥储藏,确保米质优良和提高耐储性。

猜你喜欢

秧龄南平市早稻
南平市4个脆李品种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
秧龄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及产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