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019-03-24姜照伟解振兴张数标施龙清张居念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季稻腋芽再生稻

姜照伟,解振兴,张数标,施龙清,董 萌,张居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

再生稻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稻作,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生育期短、稻米品质好等优点,适合一季光温资源富余而两季不足和双季只种一季中稻的区域进行种植。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每667m2降低水稻生产成本400 元,减少水稻生产用工70%,再生稻年产量900 kg 以上,实现水稻生产利润500 元以上。应用该项技术对于提高种田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成本高的发展瓶颈,加快再生稻在南方稻区的推广,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机收再生稻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再生稻生产参考。

1 范围

该技术规程规定了适合机收再生稻品种选择、宜种区域及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机械插秧、头季及再生季水肥管理、头季机械收割、留桩高度、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适用于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第1 部分:禾谷类

NY/T 847-2004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989-2006 机动插秧机作业质量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3 再生稻品种的选用

再生稻品种宜选择生育期适中,再生能力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性中等、株高适当、节间粗壮、根系发达、耐肥抗倒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头季采用低留桩机械化收割的再生稻,再生季抽穗成熟推迟15 ~20 d。选用的再生稻品种不仅要优质,再生力强,而且要熟期适宜,确保在再生季生育期推迟条件下可以安全齐穗。

4 确定宜种区域

当前种植的再生稻头季生育期大多在150 d 左右。据对这些再生稻品种观察,头季从播种至再生季齐穗需积温4 000℃以上。为此,适宜种植再生稻的区域,是从春季旬平均气温≥12℃初旬(头季安全播种),至秋季旬平均气温≥24℃终旬(再生季安全齐穗,在该时段齐穗,有80%机率不会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3 日以上<22℃的危害开花受精的低温),具有积温4 000℃以上的区域。依据福建省热量时空分布模式计算,这个宜种区域是北纬27°、海拔400 m 以下的地区,北纬26°、海拔500 m 以下地区和北纬25°、海拔600 m 以下地区。种植生育期更长、熟期更晚品种的区域,是上述各纬区海拔再下降100 m 的地区。各地具体的再生稻宜栽区域,可按再生稻对积温的要求,根据当地的气候资源来确定。

5 优化培育壮秧

利用智能化育秧大棚培育秧苗,推行在安全播种前提下的早播早栽。即在旬平均气温升达12℃的3 月中旬播种,掌握秧龄25 ~30 d,优化培育壮秧,适时早播、早插、早管。每667m2大田需用秧盘22~25 盘,备足田土75 ~80 kg,用600 倍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用种量常规稻3.0 ~3.5 kg、杂交稻1.5 ~2 kg;叶龄3.5 ~4.5 叶栽秧,1 叶1 心期用15%多效唑25 g 对水15 kg 喷雾。

6 适时机插

4 月中旬初,抢晴机械插秧,插植规格14 cm×30 cm,丛插2 ~3 粒谷;插秧做到浅、直、匀,栽插深度以1.5 ~2.0 cm 为宜,达到NY/T989-2006《机动插秧机作业质量》的要求。插后2 ~3 d 看情况补苗,确保每667m2插足1.5 万丛以上。

7 间歇性灌溉

在插秧后的有效分蘖期内,实行薄水插秧、寸水护苗、浅水促蘖的灌溉管理方式。插秧后20 ~25 d,当每丛稻株达到8 至10 根茎蘖时开始排干水,结合清理田沟进行烤田。烤田烤到田面微裂,脚踏有印而不陷入泥中为度。烤田后实行间歇性灌溉、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保持土壤湿润透气状态,改善土壤还原性,从而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直至成熟前10 d 左右,清理田四周环沟,排水烤干田;保持根系发达,地上部穗多穗大,头季和再生季都大幅度增产。机收后1 ~2 d 灌跑马水,3 d 起灌浅水。但是如果机收时田块未充分晒干,即有大量稻桩被碾压入泥,尤以田块周边被碾压入泥者更多,急于灌水将引发蘖芽浸水窒息和烫死,出现断垄缺苗现象,尤以田块周边为甚。遇此情况,宜晾田通气几天,让入泥蘖芽萌发后再灌水。

8 头季施肥

每667m2大田施纯N 11 ~13 kg,在掌控最佳施用量基础上,讲究平衡施肥技巧:钾肥作分蘖肥和穗肥分施,磷肥作基肥施用;氮肥按基肥、促蘖肥、接力肥、穗肥、粒肥各30%、30%、10%、20%、10%进行分施。基肥:每667m2施水稻专用肥30~40 kg,面肥施用钙镁磷25 kg。蘖肥:插后5 ~7 d 结合查苗补苗,每667m2施进口复合肥15 kg,尔后用抛栽灵(苄·丁)1 包60 g 拌尿素2.5 kg 撒施除草,灌寸水保持静水4 ~7 d。接力肥:烤田复水后看苗施接力肥,每667m2施尿素2 ~5 kg、氯化钾10 kg。穗肥:5 月底6 月初进入幼穗分化之前每667m2施10 kg 进口复合肥。粒肥:6 月下旬视苗情每667m2施7 ~10 kg 进口复合肥。

9 头季稻十黄抢晴机割

生育期短的品种头季机割方式采用低桩机割,生育期长的品种采用高桩机割。头季低桩机割的适宜割桩高度为基部2个节间高度加5~8 cm保护段,即距地表高12 ~15 cm;头季高桩机割的适宜割桩高度为倒2 节间中部(或倒3 叶枕处)平割,即距地表高35 ~40 cm。对于具有低节位腋芽萌发优势的粳源品种,高节位腋芽基本不萌发,留桩高度35 cm 左右,保留下来的营养段有利于低位再生芽的萌发。

10 再生季巧施壮苗肥

低留稻桩品种,在头季稻齐穗后15 ~20 d,每667m2施5 kg 尿素作保根肥。头季稻收割后当天,把压在稻桩上的稻草及时清理置于稻株间,并灌跑马水以使土壤湿润,养根促芽。收割后6 ~7 d,当腋芽长出5 cm 以上时,每667m2施尿素15 kg、氯化钾10 kg,并灌入薄水促齐芽壮苗。收割后15~20 d,每667m2再施入尿素5 kg 促再生季大穗,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

高留稻桩品种,在头季稻齐穗后15 ~20 d,每667m2施尿素20 kg作促芽肥。促芽肥施肥的方法,一般应分2 次隔天施下,防止高浓度肥料对腋芽造成伤害。在头季收割后2 ~3 d,结合灌溉施用尿素5 kg 作壮苗肥,促再生芽生长,出苗整齐,提高结实率。

对于具有低节位腋芽萌发优势的粳源品种,其再生季施肥参照低留稻桩品种进行,在头季稻齐穗后15 ~20 d,每667m2施5 kg 尿素作保根肥;收割后6 ~7 d,每667m2施尿素15 kg、氯化钾10 kg 作齐芽壮苗肥;收割后15 ~20 d,每667m2再施入尿素5 kg 作穗粒肥。

11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采用保健栽培为主的农业综合防治,在加强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结合生物农药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各地的病虫种类不尽相同,应据实挑治,就多数地区而言,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参照GB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标准执行。

稻瘟病及时在苗、叶瘟发生初期控制发病中心,穗颈瘟在破口、齐穗期各用“爱苗”、“三环唑”、“好劳力”或“阿维菌素”等农药防治1 次可以兼治穗颈瘟、白穗、稻曲病。

纹枯病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病,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孕穗期前后达发病高峰。当丛病率达10%~15%时,每667m2用5%井冈霉素300 mL 对水60 kg 喷雾进行防治。

稻飞虱在头季稻孕穗期前后,是容易暴发成灾的时期,抓准在低龄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幼穗分化期至孕穗期平均每丛20 头、灌浆成熟期30 头时,每667m2用25%扑虱灵可湿粉剂20 ~25 g 或10%吡虫灵可湿粉剂10 ~15 g 对水60 kg 喷雾进行防治。

第一代二化螟是头季分蘖期主要害虫,5 月上中旬二化螟枯鞘率3%~5%时,每667m2用10%稻腾(阿维氟酰胺)30 ~45 mL 或48%毒死蜱60~75 mL 对水60 kg 喷雾防治好第一代。

12 再生季及时收获

水稻进入完熟期,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当95%以上籽粒达到黄熟状态,即可进行机械化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季稻腋芽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川南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
生长素调控植物腋芽发育的研究进展
茶树带腋芽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仲丁灵对西瓜腋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甘蔗腋芽外植体生长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