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桥梁施工中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工艺探讨

2019-03-23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节段施工工艺预应力

葛 旭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0 前言

在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国外大部分采用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方法。在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技术应用方面,施工人员需要将各节段拼装在同一模板中,对整个桥梁节段进行浇筑处理。工厂需要将预制节段运输到桥梁工程施工现场,通过现场拼装技术形成整体桥梁。虽然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工艺在桥梁施工中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在实际应用控制方面仍然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加强短线法预制节段工艺控制,施工过程中注意技术要点,以保障桥梁施工质量符合工程标准。

1 节段梁构造

在桥梁工程预制节段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跨中转向节段与标准节段等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桥梁结构方案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多会采用几种预制节段梁形式共同施工手段,从而满足工程规定标准及施工要求。箱梁节段长度一般控制在2m~4m,具体长度设置需要以施工场地、设备吊装能力为参考依据,避免桥梁整体预制节段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当桥梁预制节段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在160t以内选取最大吊装质量,从而将吊装设备能力有效发挥出来。节段梁预应力源于桥梁内外预应力,其中内部预应力能够为悬拼施工作业提供辅助作用,使桥梁施工阶段中的重力处于平衡状态。且内部预应力能够调节外部推动预应力,促进桥梁工程节段工序平稳[1]。若桥梁预制节段施工过程中应用到平衡悬拼方式,构造预应力和竖向承载力所占比重则会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在预制节段梁构造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进行部分结构预制处理,在保障墩顶安装之后再进行浇筑施工处理。

2 短线法预制施工工艺

2.1 模板施工

在短线法预制梁施工工艺开展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很多模板,通过模板安装提高节段梁施工质量,保障模板数据和节段梁施工数据保持一致。当预制梁数据精确控制之后,施工人员便可以继续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因此,在短线法预制施工工艺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工艺流程和模板使用进行分析,通过预制技巧进行施工过程控制,保障整个施工工艺能够顺利实施。在短线法预制节段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对待浇段端模进行矫正及调整处理,将端模固定好。施工人员可以在待浇段端模位置处设置剪力键,保障节段梁不会因为内外预应力影响而变换位置。底模钢筋厚度必须超过10mm,从而增强底模强度,将外侧底模侧压力阻挡住。螺旋调节体系是侧模安装作业中的核心内容,对短线法预制梁侧模间隙自由移动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从而预防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漏浆问题。在模板安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各板块控制,尽量满足桥梁施工要求。

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流程见图1。

2.2 钢筋施工

在钢筋绑扎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桥梁工程材料、型号进行认真核验,根据钢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绑扎、焊接及制作等,从而控制好筋网尺寸与预留保护层厚度。在预埋构件制作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尺寸及位置控制。在绑扎钢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进行底板钢筋绑扎,然后进行横隔板、顶板及翼缘板钢筋绑扎处理。在钢筋绑扎的同时,施工人员还要进行定位网片安装处理。然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内外模板安装,对梁高、底板和腹板等尺寸垂直度进行调节。当尺寸垂直度达到规范要求之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挡碴墙钢筋和顶板钢筋绑扎施工。在钢筋骨入模操作方面,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专用吊具或者龙门吊具进行钢筋骨架吊环安装。在钢筋骨架吊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相关参考内容改变对手拉葫芦,促进钢筋骨架水平。

图1 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流程

2.3 混凝土施工

桥梁工程短线法预制梁节段施工过程中的需要的混凝土相对较多,通常都会利用强制式搅拌站进行搅拌过程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必须超过120s,拌制结束后需要利用搅拌车将混凝土材料运输到节段梁施工现场。在底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灌注及振捣技术进行处理。腹板两侧通常会使用分层灌注方式,因为箱梁腹板中存在预应力孔道,所以施工人员需要使用四条振捣棒进行顶板与底板强化振捣处理。其中腹板一侧需要使用3条振捣棒,腹板、底板与顶板三处位置同时进行振捣处理[2]。在腹板振捣处理阶段中,施工人员可以使用附着式与插入式结合振捣方法。在混凝土模板振捣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加强振捣强度与时间控制,以保障施工美观效果及质量。

2.4 测量施工技术

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测量数据,从而提升测量施工技术水平。在桥梁施工阶段中,施工人员必须合理选择桥梁观测位置,尽量减少测量误差。在观测地址选择方面,施工人员需要对节段梁预制节段观测生产线进行控制,通过部分生产线确定观测位置。同时,施工人员需要整合短线法预制梁技术,分别于节段梁底板顶端、中心线铝槽及腹板顶端位置处设立观测点,从而为观测人员测量数据提供便利。技术人员必须确定观测技术,通过测量基准设计预防固定端模外移,建立完整观测体系。在获取测量数据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对数据误差进行处理,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工程质量不会受到影响。观测误差源于实际施工与桥梁锚固定系统误差,这种观测误差无法避免。施工人员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中轴线与高轴线误差分别控制在1mm~3mm以内,通过中轴线与高轴线误差控制防止混凝土及模板拆卸过程中发生大幅度振动影响周围居民日常生活。

3 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要点

桥梁是道路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在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加强模板节段精度控制,从而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保障桥梁强度及线形能够达到工程施工要求。例如在桥梁线形操作控制方面,施工人员需要测量预制节段施工现场高程及平面,通过控制网进行桥梁线形控制。在模板安装作业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要求进行底模、侧模及钢筋骨架安装。在内模安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内部空间变化进行调整处理,确保模块和内模能够符合工程施工要求。在短线法预制节段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桥面与路面结构层没有同步而发生标高误差[3]。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铺装材料进行重新设计,利用中粒式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材料替代原来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铺装过程中需要向桥头两侧延伸10m,使桥面结构层强度得到增强。在混凝土初凝之后,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洒水处理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超过2周。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处理方面,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地方天气预报进行间隔时间控制,其中白天间隔时间为2h,夜间间隔时间为4h。

4 结语

综上可知,短线法是预制节段施工工艺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施工效果关乎桥梁工程综合质量。在短线法施工技术应用方面,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对预制节段结构构造进行了解,然后进行施工工艺流程控制。在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节段应用材料、施工方案及养护施工等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达到桥梁道路工程建设要求,不会影响到道路正常使用。

猜你喜欢

节段施工工艺预应力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采用UHPC实现无预应力的简支变连续设计分析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及其加固
CFRP-PCPs复合筋预应力损失分析及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