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景观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的设想

2019-03-23黄秋燕广东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广东肇庆526100

安徽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区调研

黄秋燕 (广东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广东 肇庆 526100)

1 大学校园景观价值的涵义

大学校园景观价值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不同于实际事物的价值,它是校园景观外在及内在的表现形式,是校园景观对于使用者而言具备的功能和价值,诸如校园景观的文化传承与表现功能、校园景观之于大学师生的教育功效、校园景观之于师生身心方面的保健功效都属于校园景观价值的范畴。因为这一“价值”无法直接衡量,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去了解,只能站在景观使用者的角度去评价其功能是否真正得以发挥。如何使校园景观的功能充分发挥、满足师生的多方面需求也正是校园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校园景观价值的评价有助于校园景观的优化,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景观优化、取精华去糟粕,以提升校园景观润物无声的教化功能,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员工。

2 实地调研与评价对象选取的建议

对某个城市的代表大学校园(校区)进行系统的实地调研,着重关注校园景观整体环境、植物景观设计、校园历史文化的蕴含与传承、校园空间多样性和丰富性、校园景观的可识别性和校园标识系统的完整性等方面。实地调研的是进行校园景观价值评价分析的前提条件,调研的前期主要是针对拟调研的校园(校区)的基础性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搜集汇总,这些基础性资料包括校园的基本情况介绍、平面图、校园景观的特色等;其次开展实质性的调研走访工作,此时需要走针对性地走访、访谈、拍照、记录,主要关注校园景观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功能分区。为了使调查评价的对象更加合理化,根据景观价值评价的目标,需要对调研学校进行合理的筛选。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①所选取的调研对象需要具备一定年限的办学历史,在拟调研城市或全国大学中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建议选取办学历史50年以上的学校作为实地调研对象。

②校园景观从建成到稳定需要数年的时间,因此建议选择建成时间相对较长的校园(应大于5年),并且占地面地不能过小(建议选择的校园面积不小于50hm2),但不建议选择面积过大的校园(建议选择面积不超过200hm2的校园)。主要原因是面积较小的校园往往不具备较为明显的功能分区,空间的类型也较为单一,校园景观不具典型性;而面积过大会给调研和评价带来一定困难,问卷调查或访谈对象不一定对偌大的校园有着清晰的认识。

③为了保证调研和景观价值评价的结果更全面、具体,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建议选取的调研对象至少要包括5个学校(校区)并且它们之中至少包含3种学科类型(如理工类、农林类、师范类、艺术类等)或者直接选取综合性大学。

④建议选取的大学校园(校区)包含新旧不同的校园,因为不同年代建设的校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景观面貌,选取新旧不同的校园才能全面了解不同时期校园景观的特点,使评价更具针对性。

3 基于层次属性模型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层次属性模型概述

属性层次模型(AHM)与层次分析法(AHP)、使用后评价法(POE)以及景观美景度评价法(SBE)相类似,都是景观评价中较为常用且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可以认为层次属性模型(AHM)评价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的升华和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复杂的数学运算,简便易行、方便快捷,并具有层次分析法相同的科学性,故拟采用属性层次模型(AHM)对校园景观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3.2 具体操作步骤

采用AHM法进行校园景观的价值评价,关键在于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关键要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汲取养分,并需要在广泛、全面征询使用者(校园师生、专家教授)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完备而全面的指标体系。建议可按如下步骤开展评价。

3 .2 .1 建立评价递阶层次结构

以实地调研的大学校园(校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校园景观实际状况,全面掌握评价系统每一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在逐步完善对校园景观各要素之间认识的基础之上,建立较为系统的景观价值评价体系。与层析分析法一致,在属性层次模型中,同样是将这一体系分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目标层(A)、准则层(B)和对象层(C)。准则层代表目标实现的准则因素,也称之为中间层,而对象层也称之为指标层或者因子层,是三个层次中最小单元,可用 C1、C2、C3,…、Cn表示[1-4]。

3 .2 .2 构造属性判断矩阵,计算相对属性权

以层次分析法为参照,我们在构建模型之时可以假定A层因素中ak与下一层次中的因素B1、B2、B3、…、Bn有某种内在的关联,就可以构造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为如下形式:

表1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

为了方便从量化的观点去分析讨论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需要形成数量化的判断矩阵,在此引入1-9比例标度法。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用两个因素相互对比之时,如果它们有着相同的地位或等同的重要性,就可以用1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类推,3、5、7、9就是用来表示两个不同的因素相互对比之时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要性;而当两者相比较之时其重要性程度居于上述中间值的时候,就用2、4、6、8表示,以区分重要性程度的差异;相反地,如果拟进行对比的两个因素交替位置对比,其重要性程度就用两者的倒数表示,即 1、1/2、1/3、1/4、1/5、1/6、1/7、1/8、1/9。

根据实际经验,属性层次模型(AHM)中的判断矩阵M=(Mij)n×n往往难以得出,需要借助层次分析法(AHP)的判断矩阵P=(Pij)n×n推导得出。实际操作中,可以直接使用如下转换公式进行推导。

其中K为大于2的正整数,β≥1,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取β=2,因此上述转化公式可变为:

属性判断矩阵中的元素Mij需满足如下关系:Mij≥0,Mji≥0,Mij+Mji=1,i≠j,Mii=0,Mjj=0。

经过以上分析和推导,我们较容易建立起属性层次模型的判断矩阵,也可较为便捷地进行相对属性权的运算,能够进一步计算得到合成权重值。用准则层计算出的结果权重值与目标层相乘,便可得到加权重值。

3.3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3 .3 .1 评价体系的建立

用于大学校园景观价值评价的每一项指标的选取都要尽可能与校园景观的不同方面的价值相关联,所选指标要便于操作、并具有完备性和客观性[5]、体现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分析和选择,删除不必要因素,留下较为合理的因素作为准则层因素和对象层因素(表2)。以上指标仅供参考借鉴,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各个学校(校区)的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使之更具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3 .3 .2 评价模型的构建

依据前述的推理、判断和计算方法,以上表所示框架体系为基础,可分别计算得出准则层(B)相对于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对象层(C)相对于准则层(B)的判断矩阵(与层次分析法相类似)。

3.4 评价结果

3 .4 .1 专家评分表的制作与评价的开展

表2 大学校园景观价值评价体系框架模型

在完成了属性层次模型的建立之后,即可依据评价体系的对象层设置专家评分表,依据对象层评价指标设置评分问题与答案。各个选项的得分梯度可采用五级梯度,即设置 A、B、C、D、E 五个选项,所对应的分值依次为 9、7、5、3、1。

专家评分表的分值评定,可以采取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照片→照片详细说明→分组评分、记分的流程进行。实际操作之时可以根据评价目标灵活设定。随后,将专家评分表的得分值按各个指标分别求和,并计算得出其平均值,平均值即为该项指标的实际得分。用此平均得分与对应的指标加权重相乘,就可算出单项评价指标的总分,再将各个指标的分值累加求和,就能得到每一个大学校园(校区)所对应的景观价值分数,并可将其从大到小做出排序。

3 .4 .2 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一个繁琐的过程,要有着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不出疏漏。建议有条不紊地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评分表各选项分值→转换为对应分值(按照分值梯度进行)→每一个指标对应分值累加→求出各项指标的平均数→所求平均数与各指标对应权重值相乘→得出各个单项指标总体平均分→将所有的单项指标得分累计求和→获得每个校园(校区)各评价指标的总分。按步骤进行到这里,就顺理成章得到了各大学校园景观的价值总得分。

3 .4 .3 结果分析

在完成了校园景观价值综合评价后,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每一所校园的得分情况。

若某校园(校区)位居榜首,可能是由于C1、C2、C4、C5、C7、C13等相应的指标得分较高,这说明该校园在校园整体绿化效果、校园植物品种丰富度、校园整体文化氛围、大学精神传承、校园人文景观丰富度、校园空间归属感与认同感、校园建筑风格与特色、校园景观地域特色这几个方面表现优秀。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启示:在进行校园景观建设时,不仅要加强校园生态环境的营建,不仅要加强校园交往空间的塑造和多样化处理,以满足大学师生的使用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传承校园精神文化,并通过校园景观诠释出来给师生以教化的功效,这样才能增加校园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真正让大学校园成为青年学子读书治学、健康成长的理想殿堂。

4 结语与启示

在提出校园景观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层次属性模型(AHM)分析大学校园(校区)的景观、采用专家评价的方式获取其景观价值并对其景观价值优劣进行排序的设想。通过评价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数据的处理,明确了各校园的景观价值水平。从评价的过程中,可发现每个学校各项指标的得分高低情况及其原因,这些都可作为校园景观优化提升的参考依据。但是层次属性模型(AHM)只能对与校园景观价值相关的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而不能帮助生成提升校园景观价值的具体操作策略。同时,由于受到被调查主体的认知程度和每个校园(校区)具体环境的差异性以及评价指标选取的严密性等因素的限制,层次属性模型在大学校园景观价值评价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处仅是构建了评价模型,并未针对具体的校园(校区)进行计算和评分,该环节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在具体实操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指标选取进行优化调整,使之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区调研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