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线大型铁路客站综合指挥中心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2019-03-23彭小东

中国铁路 2019年1期
关键词:客运行车子系统

彭小东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站,广东 广州  510010)

广州站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既有火车站及全路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站,担负着京广、广茂、广深和广梅汕等方向繁重的运输任务。车站共有4个基本站台面,9条列车到发股道,候车室面积14 582 m2,车站日均办理旅客列车114对,年发送旅客2 800万人。为进一步提高车站综合指挥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借鉴管内高铁车站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车站实际工作需要,以车站调度指挥和客运组织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核心,建设广州站综合指挥中心系统,实现车站调度指挥和客运组织信息的高度集成、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促进车站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提高车站客运组织、调度指挥、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全面提升车站综合管理能力和客运服务水平。

1 综合指挥中心系统建设背景

既有线大型铁路客站生产模块多、业务复杂、涉及面广,由于建设时期较早,现有客运设施相对陈旧,车站信息化程度低、支撑相关业务的各信息子系统相对独立,信息不对称、交换不及时、信息共享率低,部分信息交换全靠人工操作与确认。现有运输生产指挥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1)无法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统一的客运服务信息,不能为旅客提供可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2)无法实现车站行车调度、客运岗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部分信息必须通过人工电话方式确认,无法实现安全预警和风险卡控。

(3)无法掌握车站客运服务流程中各环节和关键点的实时情况,岗位作业人员难以协调统一。

(4)无法做到标准化的事前计划、事中调整和事后分析,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制约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5)无法满足春运等特殊时期调度指挥和综合管理的要求。

借鉴管内高铁车站综合指挥中心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广州站实际工作需要,以车站调度指挥和客运组织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核心,研发大型铁路客站综合指挥中心系统已成为车站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新建成的综合指挥中心系统将是全站的运输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是集行车、客运、安全生产于一体的全方位管理系统。

2 综合指挥中心系统构成与功能

2.1 系统构成及业务流程

广州站综合指挥中心系统是运输生产的调度指挥系统,集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于一体,将原来的分散指挥、人工编制、手工信息传递转变为集中指挥、自动生成、自动传输反馈,通过建立数据的集中管理平台,实现行车组织、客运生产信息的综合利用。系统主要通过无线Wi-Fi网络和手持无线终端(PDA)实现对现场作业人员任务下达、到岗监控、列车信息查询和跟踪、重点旅客服务、综合协调和应急处置指挥等功能[2],系统由行车调度子系统、旅客候乘子系统、广播引导子系统、行车监控子系统、行包管理子系统、统计预测子系统、作业跟踪子系统、视频调度子系统等8个功能子系统组成。广州站综合指挥中心系统管理平台业务流程见图1。

2.2 系统功能

2.2.1 行车调度子系统

行车调度子系统充分利用现有TDCS系统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以车站技术作业大表的计算机编制、发布、实施为核心,将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广播员、客运员、列检及调车等各个岗位连成一体[3],从而实现信息互通,协调作业,安全、准点地完成列车接发和调车作业等任务,实现车站的列车接发、调车以及客运组织的全过程管理,形成一个以不间断接发列车为基础,将行车指挥信息、客运服务信息、现车管理信息等全面综合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系统自动接收TDCS系统的列车到发时间和车底交路信息,提供列车到达预告信息,接入调度所行车调度数据查询,可查询列车沿途各站运行时刻。系统提供调机运用预排、调整到发列车股道功能,并将相关信息自动发送到广播室、列检等岗位,广播室、列检接收信息后的回馈确认和发送作业完毕信息均反映在行车调度子系统上,系统提供未及时接车消息报警功能。

图1 广州站综合指挥中心系统管理平台业务流程

2.2.2 旅客候乘子系统

旅客候乘子系统由候车室管理与候乘计划编制2部分组成。候车室管理模块可以综合候车室容量、指定车次售票情况和列车开行间隔,合理安排候车室使用计划。特殊情况下,如候车室车次安排间隔小于30 min、旅客总数大于候车室容量等,系统会自动预警,有效地提醒作业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根据预警重新调整候车室后,其他子系统会自动更新列车候车室安排。候乘计划编制模块综合车站调度日班计划、列车运行情况、股道安排以及客运人员安排,自动将作业任务分派至候车室、检票口、站台、地道等岗位,各岗位作业人员可通过PDA查询当日所有的作业任务(见图2)。在列车发生晚点及车站调度员临时变化接车股道时,系统会自动调整岗位人员安排,并将变更的作业任务重新下发至各岗位作业人员的PDA上。

2.2.3 广播引导子系统

广播引导子系统采集广播、引导、视频信息,发布列车到发及股道占用的实时信息,方便作业人员对所有作业、作业过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地监控,并根据作业时间、作业人员、站场信号3方面信息自动控制广播、引导,实现综合指挥中心系统作业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信息交换与共享,最终实现双方的协同作业,提高作业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广播计划编制流程见图3。

2.2.4 行车监控子系统

行车监控子系统主要通过采集TDCS行车信息、候车室乘降安排信息、视频调度信息等整体展示当前站台的实际情况。

图2 手持无线终端(PDA)信息平台

图3 广播计划编制流程

2.2.5 行包管理子系统

行包管理子系统通过采集列车开行计划信息、车站行车调度中列车运行情况、股道安排、行包装卸信息等,自动生成行包的装卸计划。并提供行包调度与车站调度沟通的途径,对重点装卸物资的列车,行包管理模块系统会提前通知车站调度做好相应的安排,并且在行包装卸作业完毕后,通过PDA通知信号楼作业完毕,达到作业的闭环管理。

2.2.6 统计预测子系统

统计预测子系统主要由运行预测与客流预测2部分组成。运行预测模块主要结合客调、行调、日班计划等数据,把列车运行信息完整的展现出来,方便作业人员了解管内车站办理作业列车的正晚点情况及当前列车运行位置等相关信息。客流预测提供客流分析和客流预测示意图,系统可以直接查询各列车售票情况,再整合特定时间段列车进站规律,分析车站特定时间段的旅客发送量,以便优化候车室安排,当特定时间段候车室旅客人数超出安全线时,系统将自动预警,以便系统作业人员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旅客候车服务。

2.2.7 作业跟踪子系统

作业跟踪子系统实时监控车站现场作业的执行情况,现场作业人员按照PDA的作业任务提醒,按规定时间到达岗位并扫描条形码,系统自动显示作业人员到岗情况,其中绿色标示该区域正在作业,蓝色标示即将进行的作业,红色标示作业人员未按规定到岗。另外现场作业人员可使用PDA扫描故障设备的条形码,自动上报设备故障,该模块还能直接查看车站范围内所有的视频监控信息。

2.2.8 视频调度子系统

视频调度子系统可针对车站内所有的视频监控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当需要了解某趟列车旅客乘降作业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将本次列车作业的所有区域视频信息完整地呈现出来,不需要手动查询各岗位作业视频情况,不但有效减少查询时间,而且还能全方位地提供查询信息,方便管理人员了解现场作业标准化执行情况。

3 系统技术特点

广州站综合指挥中心系统在整合车站既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软件功能和硬件配置的整合、升级,开发完善相关功能,实现以下方面的技术创新。

3.1 实现信息技术管理集成

系统以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实现3个集成:

(1)信息集成。围绕车站调度、客运、值班监控三位一体综合型大站整个作业环节,充分利用TDCS行车平台、行包系统和客票系统等,建立车站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取代各专业分管模式,提高信息共享功能,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

(2)技术集成。实现大站调度、决策、优化、管理、监控功能的一体化,在功能的结合部开发更先进的功能。

(3)管理集成。从标准化作业着手,以作业流程为切入点,打造大站行车调度、客运组织等各专业按计划自动执行的指挥模式。

3.2 实现信息资源实时共享

系统实现了车站调度指挥和客运信息的高度集成、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阅行车、乘降、售票、设备状态、岗位人员等各方面的信息,给车站及站区有关单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实时共享。同时,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无线Wi-Fi网络,系统将自动采集的有关数据和信息及时、准确地发送到现场各岗位的PDA上,有效避免了对讲机、铁路电话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低效率和低信息量的缺陷,从源头上消除信息梗阻、决策迟缓的风险。

3.3 实现作业过程有效盯控

系统将每日开行车次作为作业任务结合当日人员安排分配到检票口、站台、到达口等岗位,客运员按照PDA的作业任务提醒按规定时间提前到岗,指挥中心系统显示人员到岗情况[4],人员未到岗时客运乘降流程监控系统将自动报警,提醒值班管理人员立即跟踪落实,督促人员及时到岗作业。当发生晚点、股道变更时,系统自动调整岗位人员安排,将变更的作业任务自动下发到客运员的PDA上,通知客运员到岗,并自动推算人员前后任务的空闲时间,便于均衡安排工作计划,从而有效防止客运员漏岗的风险。

3.4 实现作业计划自动生成

系统根据铁路局集团公司TDCS系统的列车到发时间和车底交路信息,自动生成车站阶段计划。自动生成的阶段计划提供列车到达时刻、到达方向、股道使用、出发时刻及出发方向等信息,系统提供调机运用预排、调整到发列车股道占用功能,根据行车调度阶段计划的调整计划每5 min自动刷新技术作业大表读取相关信息,并将相关信息自动发送到广播室、列检、贵宾室等相关岗位,实现信息共享。系统也可以将列车接发、列车在站技术作业时间及股道占用情况自动反馈给调度所行车调度,调度所通过运行调整向指挥中心系统反馈,实时交互,形成作业闭环管理。

4 系统运营效益

4.1 有利于增强安全风险卡控

系统建设运营后,安全控制信息更加流畅,特别是将现有股道运用系统与TDCS行车系统相结合后,将行车调度调整计划实时更新在车站技术作业大表,更好掌握和控制列车流,从而强化了防错办、漏办、盲办的风险卡控力度。车站调度员可以通过系统对现场调车作业计划每一环进行实时监控,加大压信号、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非集中区调车等关键作业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了现场作业的风险卡控。综合指挥中心作业人员通过控制中心监控现场实时作业情况以及车间管理人员现场检查情况,能提前发现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

4.2 有利于推进生产减员提效

在系统建成基础上,车站建立起集调度、客运、值班监控三位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车站生产部门进一步整合成1个中心和4个生产车间,加大了车间管理层人员下现场检查能力,有利于改变分散管理、交叉指挥、多重结合部等诸多不利因素,提高综合指挥效率。同时相关岗位和岗位人员实施优化整合,现有岗位及人员与生产力布局整合前相比实现了减员提效。按目前车间管理模式计算,整合后可减除4个车间相应综合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共计18人,总计实现减员25人,按管理人员和高职名相关岗位2017年人均收入和年增长10%计算,1年通过减员可节省371万元。

4.3 有利于提高综合服务质量

大幅提升车站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列车信息通过系统分发到岗位,岗位作业人员能掌握实时、准确的列车信息,从而可以高效组织旅客乘降,行车调度能实时掌握列车运行动态,便于合理分配调机取送车底,确保旅客列车到发正点率,全面提升旅客服务质量。

5 结束语

既有线大型客站建设时期早,信息化程度低,在借鉴管内高铁车站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以广州站现有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软件功能和硬件配置的整合、升级,构建以车站调度指挥与客运组织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核心的广州站综合指挥中心系统。广州站作为集团公司既有线首个试点的大型客站,通过运营实践,提升了车站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并进一步在管内既有线大型铁路客站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客运行车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关键信号设备检修自动盯控子系统研究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雾霾天行车安全
夜间行车技巧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