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路径探究

2019-03-22宋佳洋

卷宗 2019年9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培育传统

宋佳洋

摘 要:“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觉作为本民族精神领域内内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认同,是一种文化返祖、追溯本源的内在精神需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新时期下,文化发展受到来自于全球化的复杂形势影响。大学生是国家将来的建设者,是对文化进行传播传承的主力军,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化自觉培育是增强文化强国驱动力量,是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阐述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合理路径,来推动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关键词:文化自觉;培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成为继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这突出地显示了国家认识到了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当前,全球的科技和经济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国际局势瞬息万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面临的环境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复杂,如何以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问题。

“文化自觉”从字面语义上来看,主要涉及两个核心词汇的基本概念,一个是“文化”,一个是“自觉”。“文化”最早出自于《易经》,其概念特指人文教化,而现在“文化”的本意则发展成为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特殊范畴,是一种精神文明、观念形态。而民族的文化,是经过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历史中通过生产实践所积累沉淀下来的思想、艺术、行为方式、文学作品等一系列精神产物。文化自觉作为本民族精神领域内内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认同,是一种文化返祖、追溯本源的内在精神需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可以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都必需要注重内在精神层面上的高度自觉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关乎我们民族“从哪来”、“到哪去”是否被了解,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身份是否被我国人民认可,文化自觉是维系全体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纽带,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1 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 稳固文化自觉培育根基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影响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日益成为生活交往中的一部分,想要摆脱来自外来文化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激烈碰撞。当前的世界形势波谲云诡,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或多或少地奉行着霸权主义,无时无刻不对我国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进行和平演变和文化渗透,另一方面,由此应运而生的恐怖主义和极端宗教思想也危害着文化安全。这些不仅会对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也会极大地威胁我国社会、文化的稳定。可以说,我们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文化自觉培育工作的根基。对外来文化进行兼收并蓄、对自身的文化进行扬弃整合、紧跟时代推陈出新,是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根本性的路径。

但是,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营养是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稳固文化自觉培育根基的途径之一。从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历史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不懂得开放的国家,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在警惕境外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的同时,也要借鉴外来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部分。增强文化的鉴别能力,找准着力点,落脚点,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

要警惕境外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霸权主义,为了维护其自身的文化安全,一直以来都不遗余力地向我国输出文化价值取向、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文化渗透可谓无孔不入。一些极端的恐怖主义思想也包裹着宗教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对一些文化知识浅薄和思想觉悟不高的青年甚至大學生进行洗脑。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并不等同于不加思考的照搬主义,而是在审慎警惕态度之下进行的整合。

要借鉴外来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部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外来文化的范围很广,包含的内容也千差万别,在排查出不良文化的同时,也应该优先借鉴外来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部分,既要“改不善者”,也要“择其善者”。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稳固文化自觉培育根基,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绝不能闭门造车。在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了解外来文化,了解其内涵和本质,其次,由于借鉴外来文化是为达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目的,相关人员就必须深入大学生群体当中,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进行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

在对外来文化进行兼收并蓄的过程中,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外来文化是在与我国地理环境、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社会形态、历史背景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在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本土化、中国化的着力点肯定是会“水土不服”的。一是要仔细比对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同之处加以联系、进行补充;二是要仔细分析,如何能使外来文化吸收消化、为我所用。

2 增强文化整合能力

第一,要辨别并剔除中国传统文化之糟粕。国家和社会上不断出现“新儒学”、“国学班”、“女德班”,但我们的大学生却大多并不买账。这并不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漠视,而是因为,成长在社会主义的民主社会之中,他们反对一些与封建残余有关的思想和现象。“往圣之绝学”都是为他们的时代提出,为他们自己的时代服务的,当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生改变,当社会制度产生革新,一昧地对传统文化照单全收是一种原教旨主义性质的行为。要想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绝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宣扬本应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做古的封建思想,而应该剔除这些糟粕。同时,要避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产生,防止民粹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只有剔除了糟粕的“往圣之绝学”,才有资格被继承以“为万世开太平”。

第二,要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奋发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告知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决定我们到哪里去,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也是中国文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明、文化的显著特征。一些优秀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民俗艺术,是前人留下的瑰宝,要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卷帙浩瀚、历史悠久,我们要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这种独特魅力来吸引大学生,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浓厚的兴趣。

第三,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整合成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不能脱离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非常紧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制度认同感、国民认同感。而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整合成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系统化的体系。着重找相同、抓关键、做好理顺工作,增强自身整合能力,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育工作提供内容保障。

3 增强文化创新能力

梁启超曾经提出:“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苟不自新,何以获存?新之有道,必自学始。”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的实际情况也在发生变革,仅仅依靠借鉴、继承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自己创造、发展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文化,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的内涵除了对民族文化的自我选择、自我认同外,还包括文化返祖和精神溯源,既然是一个在发展中回溯的过程,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前时代环境的影响。文化自觉的主体是人,人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其思想观念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文化自觉,在不同时代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要求,具有特定的时代性。

当前,文化自觉培育工作出现了流于形式,效率不高的现象,其原因是在工作中,高校的培育方式大多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当代大学精神失落,“官本位”的文化传统掌握了高校的话语权,是高校内部价值判断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官僚主义气氛的影响,因循守旧,暮气沉沉,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拒绝对学生的兴趣和情况进行了解,拒绝改变。

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文化创新的脉络。随着人类社会逐步从工业经济社会向信息经济社会迈进,我们文化的发展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环境也正在从工业经济的边缘迈向现代社会的核心之中。要实现文化的发展,就必须站在这个时代的前沿,抢占文化发展的先机,把握住文化创新发展的脉络,在创新文化中丰富文化内涵,与时俱进,满足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工作的需要。要提升自身文化创新能力。任何一个社会,文化创新的实现,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实现的,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创新能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是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发展文化的关键一步。高校作为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主阵地,是提升自身文化创新能力的突破口,要重点抓好高端人才培养,培养文化创新的主力军,这是提升自身文化创新能力以促进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報,2016-07-02(002).

[2]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培育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