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元帝国的统治及历史影响

2019-03-22任世江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蒙古民族制度

任世江

[关键词]蒙古,元朝,制度,民族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1-0013-06

初中教材第10课内容是“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讲述行省制度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知识拓展”栏介绍“四等人制”。从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起,到1368年元顺帝放弃大都逃回漠北,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存在97年。蒙古军占领南宋临安,统一中国是在1276年,元朝最后17年社会大动乱、各地义军割据一方,这样减去前后22年,蒙元帝国统治中国实际只有75年。教材第11课导言说:“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深远影响仅仅是行省制和边疆管辖吗?对蒙古人向西扩张,我们的历史书还能实事求是。但是对元朝的评说却很纠结,尤其是民族问题,历史总是被当做现实处理。实际上,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现代的民族关系是两码事,700年前的往事不会诱发今人的政治热情。实事求是是历史的底线。历史不能求实,现实安能求真?成吉思汗的雄起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蒙古人的扩张险些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到底哪个是决定因素,大概只有哲学家能说得清楚。

一、成吉思汗治下的大蒙古国

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即“海内的皇帝”;大蒙古国建立。成吉思汗是天才的组织者和军事家。草原广阔、部落众多、牧民分散,形成一个有力量的整体不那么容易。成吉思汗将草原上的部落重新组合成95个“千户”以及4个“万户”。千户一般就是管1千户人家,个别千户麾下达2千户、3千户乃至5千户,万户即管1万户。千户之下还有“百户”“十户”,整个草原按十進制方式进行行政编制。千户、万户也是爵位名称,4位受封万户的是亲信功臣。千户、百户必须送一个儿子给成吉思汗作护卫,这些护卫要自备鞍马装备,还要带上随从,这样组成了一支约1万人的护卫亲军,即“怯薛”(蒙语轮流宿卫之意)组织。他们保卫大汗并负责大汗宫帐的各种服务,还襄理国务,其上层成为大汗的侍从近臣。护卫亲军是抵押的质子,同时也强化了大汗的权威。

95个千户便是近10万的兵员,况且每户不止一个壮丁;打起仗来,父子兄弟齐上阵,各部落生死与共,胜利品和战俘共同分享,这就增强了部落之间的团结。这些千户分属那4个万户统领,1万护卫亲军直接听命于大汗。护卫亲军是核心队伍,战时是督战团,平时还是军官培训学校。各个部族经过这样的整合迅速结合成一体,形成统一指挥下的军民。

成吉思汗的政府异常简单,只有几个职位几个人协助他处理政事。他命人用畏兀儿字拼写蒙古语,创制蒙古文字,用蒙文作为蒙古国的官方文字,用蒙古文书写了一部法典。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不像以前那些游牧民族的政权,处处模仿中原制度。他成为可汗前后并不了解草原以外的文明。以草原当时的落后状态,也不需要复杂的政府组织。大蒙古国的基础是军民一体化,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草原四分五裂、兴衰无常的混乱局面,各部族迅速结合成统一的、有战斗力的蒙古民族,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

二、蒙古西征与灭金、灭宋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前夕已经开始向西扩张,第一个臣服的是“畏兀儿”。畏兀儿是唐朝回鹘一个分支的后裔,是今维吾尔族的祖先。畏兀儿归降后成为蒙古西进的先锋。西北归顺的游牧族是明朝被称为瓦剌、清朝称之为厄鲁特的西蒙古族人。他们生活在今新疆北部,唐努乌梁海地区到贝加尔湖一带。蒙古势力再向西遇到花剌子模,向西北则有俄罗斯人和钦察人。成吉思汗有令,凡是抵抗者一律屠杀,战而降者也杀,一个城池抵抗,城破之后屠城。花剌子模抵抗失败后,人基本被杀光了。花剌子模人与钦察人都属于突厥语族,钦察人生活在里海到黑海以北的草原上,再往北是俄罗斯人的地盘。钦察人与俄罗斯人结成联盟,组织了8万多人的联军迎战蒙古军,结果一败涂地。蒙古军一直打到基辅、莫斯科以北,基辅被夷为平地,而后两路进攻波兰、匈牙利。波兰王国与德意志组成联军抵抗,又被蒙古军全歼。蒙古军逼近维也纳,震惊西欧。要不是窝阔台大汗去世、蒙古主动撤军,西欧也将面临极其恐怖的屠杀。

1241年窝阔台的死拯救了基督教的欧洲,1259年蒙哥大汗的死则拯救了西亚的穆斯林。蒙哥死后蒙古内部爆发了争夺汗位的战争,只留下一支精锐在叙利亚。占据今埃及的马木鲁克苏丹乘机进攻,蒙古军第一次大败,被赶出阿拉伯半岛。蒙古的西进被截止到幼发拉底河北岸。

蒙古军南下也是这样,4次进攻西夏,多次屠城。最后一次是成吉思汗亲征,灭掉西夏后,成吉思汗死在甘肃六盘山。他死时(1227年)全部蒙古军还不到13万,蒙古族人口只有100多万。蒙古军扫荡西亚、欧洲时还有其他游牧族的骑兵,灭金后蒙古军又增加了很多汉兵,后来忽必烈灭南宋时掌握了大部分蒙古兵。

蒙古征服金国前后用了23年时间。金朝的城池很多,守城士兵都是汉人,在中原的女真人经历几代后已经汉化,不善骑射。蒙古军先扫荡村庄,然后抓壮丁攻城,攻不下来就围困。蒙古军虽多次战胜金国,但无法灭金,于是寻求与南宋合作。如果南宋选择中立,金朝不灭、南宋还有生存的可能。然而,靖康耻使朝廷始终不能摆脱仇金情结,君臣将蒙古联合灭金的建议看作天赐良机。南宋馈赠30万石粮秣助蒙古灭金,蒙古答应灭金后将河南归还南宋。1234年,金朝灭亡。金亡如唇亡齿寒,南宋本应维持和局、积极备战,有朝臣却提出“据关守河、光复三京”的建议。三京指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河南商丘)。意思是,趁蒙古立足未稳,把他们赶回黄河以北,与蒙古隔河而治。不了解蒙古军又不懂军事的宋理宗刚刚开始亲政,以为可以成就前辈未竟事业,于是下令北伐,结果宋蒙交恶。当时蒙古军主力在西征战场,后来蒙古上层又发生内讧,南宋得以苟延30年。1261年,忽必烈启动灭宋战争,各地汉人顽强抵抗,1276年临安陷落,南宋实际上已经灭亡。

三、蒙元帝国的统治与历史贡献

1260年,忽必烈在他的王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位称汗时,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在漠北同时称汗。兄弟俩争夺汗位,忽必烈获胜,大汗地位得到确认。忽必烈受中原文化影响,从即位之始就制定年号,而后又用汉文庙号追尊成吉思汗为太祖,窝阔台为太宗,等等。1271年又定国号“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一年被认为是元朝的开始,但忽必烈继任大蒙古国大汗在先,称之为薛禅可汗。他在建大元国号召书中说:“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这里说的“舆图之广”包括四大汗国。忽必烈将其管控的大蒙古国核心地区,包括现今外蒙古至西伯利亚、东到日本海的广阔领土,按照行省划分行政区,效仿中原王朝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官僚机构和官僚体系;又重建燕京,改名大都,定都于此。这样,似乎大蒙古国转变为元朝,其实元朝并没有放弃“大蒙古国”的国号,有时也称“大元大蒙古国”。表面上元朝继承了历代王朝的传统,实质上却一直保持着草原本色。四大汗国仍尊奉忽必烈为大可汗,他们的汗位和疆域也得到忽必烈的认可。大都是元朝的国都,但是忽必烈之后有三位皇帝都是在上都即位。因此很多学术著作都称其为“蒙元帝国”。

蒙元帝国的核心制度不同于此前历代王朝。比如皇位继承制,蒙古人没有宗法观念,对继承人的血缘身份没有具体限制,汗位继承必须经过王公贵族的“忽里台”(蒙语聚会)推选拥戴方才生效。成吉思汗的子孙很多,因此,历任大汗继位大多经过拼杀,在1294年忽必烈死后的39年里更换了8个皇帝。忽必烈时护卫亲军怯薛有万余人,仍保持着成吉思汗以来的传统,协助大汗处理朝政。他们是大汗的家臣,蒙古高官普遍来自家臣,主仆关系浓厚。忽必烈在位35年是元朝最好的时期,他热心儒学教育,但却拒绝科举,说明他还不完全懂得传统治国之道。蒙古人很难理解儒家学说,儒学的概念、逻辑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儒家思想在蒙元帝国始终没有得到独尊地位。在元朝的汉族官员中,儒士数量很少。元朝宫廷中主要使用蒙语,忽必烈不懂汉语,其他皇帝及大多数蒙古大臣也不习汉字、不懂汉语。元史专家李治安教授认为,元朝统治具有“内蒙外汉”的特点,“草原旧俗为代表的蒙古制度,相当多地占据忽必烈政治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汉法制度往往居外围或从属位置。”①漠北草原一直是国家政治的重心,政府各机构的长官必须是蒙古人、色目人,法律维护蒙古人的特殊地位。

蒙元帝国中断了唐宋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同时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实行野蛮的屠杀政策,使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西夏灭亡后,党项族人所剩无几。《元史》记载:金朝最盛时(1207年)在册768万户,而蒙古灭金后两次统计仅得110余万户,人口不到500万。蒙古初入中原时的屠杀异常残暴,于史少见,中原人口剧减3千多万。这还是听从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否则依照既定政策是要杀光汉人的。南宋人口最多时超过6000万,元朝初年中国中东部地区人口只有5000多万。马可·波罗在元朝能够看到杭州的繁荣景象,是因为南宋皇室投降、蒙军统帅奉行忽必烈的不杀政策,下令禁止入城掠夺,这样保存了临安的基本面貌。而此前四川、湖北等地就没那么幸运了,除了战死的军民,城陷之日被屠杀的百姓不计其数。战乱引起的疾病和饥馑,又使劫后余生的人大批死亡,还有大量工匠、妇女被送往漠北为奴。

被屠杀的人口中有很多读书人,残存下来的社会地位不如娼妓。在蒙元帝国内,蒙古人是地位最高的“国族”,他们和“色目人”垄断了高级职位。吐蕃人、畏兀儿人、党项人、回族人及各种突厥人都属于色目人,他们是蒙古统治的主要助手。统治的重心是防范“汉人”和“南人”,禁止汉人和南人习武打猎、拥有弓箭等武器,10户共用一把菜刀;禁止汉人、南人集会拜神、赶集、走夜路、做买卖,外出要报告。汉人每20户编为一甲,甲主由官府委派蒙古人担任,他可以任意索取衣食、占有女人,实际上这20家就是他的奴隶。耶律楚材和忽必烈都曾注意到适应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但是他们都无法改变蒙古传统的采邑制度。大片的土地及其人口被赏赐给皇亲国戚、贵族功臣,从几百户到10万户,一方面土地上的人民成为农奴,另一方面构成蒙古族的利益集团,使他们在占据农业地区的同时仍能保持游牧习俗。由于压迫严重,在元末起义中汉人杀蒙古人也十分残酷,蒙古儿童一个不留,甚至一次性阉割上万色目人。

蒙古本土文化極其贫乏,从上到下酗酒成风。皇族酷爱饮酒,成吉思汗还有节制,他的儿孙们个个嗜酒如命,喝酒喝死的不止一个。典型如第二任大汗窝阔台,他可以从天黑喝到天亮。忽必烈喝酒喝出了痛风病,他以后的皇帝至少有5位的死亡与酗酒有关。在蒙古人眼里,国之大事,就是征伐、狩猎、喝酒,酒量甚至成为推举大汗的一个标准。宫廷经常举办大型宴会,一次喝掉上万斤酒不算什么(低度酒);很多政事都是在酒宴上决定的,可以说,朝廷整天就泡在酒缸里。普通蒙古牧民也喜欢喝酒,蒙古军出征时,军粮就是马奶酒和羊。①一个骑兵两三匹马,部队后面跟随羊群,十几万大军呼啸而来,震天动地,横扫西亚东欧,势如破竹。要不是一场大酒夺去了窝阔台汗的性命,导致蒙古撤军,德意志民族即将面临灭顶之灾。中世纪的欧洲人应该感谢成吉思汗,因为他立下规矩:大汗死后,所有子孙必须返回漠北参加推选新大汗的忽里台会议。酗酒而死的窝阔台使西欧文明躲过了一场劫难。

蒙元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对色目人另眼看待,这不仅促进了回回族的形成,也使欧洲白种人在中国畅行无阻。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元朝生活了17年,他走过很多地方,还得到忽必烈的信任。蒙古西征时有不少制作火药的工匠、治病的医生、观天气的术士随军,他们把东方的科技成果直接传播到西亚、欧洲。蒙元帝国促进了东西方交流,这是历史功绩。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都将行省制度作为元朝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金朝的尚书省也曾在地方设行尚书省,但没有形成定制。元朝在地方设10个行省,“元代地方行政建置中,监临官行省、宣慰司,管民官(牧民官)路、府、州、县,合起来达五、六级之多。”②比秦汉、魏晋、唐宋增加了一倍左右,而且行省下的单位也不完全统一。元朝在建立后行省多变,名称变,辖区也变,还有些临时设置的行省,如征东行省。明朝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简称“省”。清初地方设18行省,后增为22行省。“行省”“省”只是地方行政单位的名称,说不上制度创新。非要说“省”是元朝对制度的贡献,那么“县”应用了几千年,还传到日本,是不是也要写入史册?元朝的历史影响不在于此。辛亥革命前后形成的中华民族概念包括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蒙、回、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元朝最大的历史贡献。

元代之前的民族融合主要指原来的种族特征逐渐消失,被先进的民族融合,如鲜卑、契丹、女真被汉化。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原本是定居中国的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蒙古族、藏族、畏兀儿族经历蒙元时期仍保持着自身民族特性,并没有被汉化。但是,蒙、回、藏、维吾尔及后来的满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这些民族形成的凝聚力与蒙元帝国有很大关系。蒙古人信仰原始的萨满教,从忽必烈时期开始,蒙古上层接受了喇嘛教。八思巴为帝国创制了新文字,他被封为“大宝法王”兼总制院院使(总制院是宣政院的前身),管理西藏事务。八思巴死后被尊为帝师,朝廷在各地广建帝师殿,规模制度超过孔庙。元朝历代皇帝和贵族都信奉喇嘛教,到明朝,蒙古族上下都皈依了喇嘛教,明朝政府也大力扶植喇嘛教。达赖喇嘛的尊号是蒙古的俺达汗赠送的,是蒙古人叫响的。四世达赖是蒙古人、俺达汗的曾孙,首先得到蒙古人的认定,后经西藏三大寺认可。③清世祖册封达赖的封号,只有“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是清朝增加的,其余全是俺达汗赠予三世达赖的尊号,而且文字都没有任何改变。④蒙古族与藏族由于宗教信仰的一致而关系紧密。明清时期这两个民族几乎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蒙古各部每年派人进藏礼佛成为传统。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明末清初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但从未间断进藏事佛,宗教成为这个部落与中国剪不断的纽带。后来崛起的女真—满洲族也笃信喇嘛教,满文又脱胎于蒙文,满、蒙、藏在精神、文化上的裙带关系使这三个民族更像近亲。喇嘛教是藏传佛教,汉族人信仰的佛教是汉化佛教,二者都是佛教中国化。而在文明进化方面,无论是满、蒙、回、藏及维吾尔族都受汉族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是网状结构,不仅是汉族先进的生产力及其文明挥发着凝聚作用,各民族之间精神联系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不能把宗教只看作统治阶级的工具,蒙藏的宗教信仰是这两个民族的选择。

西藏以往不在中华帝国的版图内,青海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吐谷浑、吐蕃控制之下。如果说西藏归属宣政院管辖,使今人可以自豪地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还不如说,藏族从元代以来正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因为土地上的民族认同更具说服力。云南自中唐以来就独立,也是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但是,云南的民族接受汉文化的时间更早。

四、历史不需要避讳

历史总是和现实纠结在一起。古代民族与现代民族有渊源关系,但是现代民族毕竟不是古代那个民族,历史在进步,民族也在进步。蒙古共和国和我国的蒙古族都将成吉思汗视为英雄,这似乎成为避讳古代蒙古人在征服世界中的残暴和破坏性的理由。现代蒙古族崇拜成吉思汗,但没有一个蒙古同胞要继承他的野蛮屠杀。同样,每年中秋吃月饼的汉人也没有一个想杀蒙古族人。13世纪蒙古人的屠杀并没有使蒙汉民族结下世世代代的仇恨,更不影响现在的蒙汉民族关系。如果记仇的话,伊斯兰教大概最应该痛恨蒙古人,因为蒙古人不仅攻占、破坏了巴格达,而且杀死了最高教主哈里发。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成吉思汗有句名言:“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着他们亲属痛哭流涕,骑他们的马,蹂躏他们的妻子和女儿。”这句话的出处是波斯人拉施德所著《史集》,作者属于色目人,当时在大蒙古国任官,记载可信。

历史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了解他英雄的一面与他残酷的一面,是为了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崇拜任何人。

成吉思汗时代,中国和俄国都遭受到蒙古人的侵略。成吉思汗1215年侵入中国的西北和北方的一部分,1223年侵入俄罗斯。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孙子术赤在1240年征服了俄罗斯,过了将近40年后,1279年他的另一个孙子忽必烈征服了整个中国。1963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在社论《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四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中说:“苏共领导到处大喊大叫,说什么‘黄祸呀,‘成吉思汗的威胁又来了呀,这实在不值得一驳。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准备评论成吉思汗的历史作用,也不准备评论蒙古、俄罗斯、中国等民族发展和国家形成的过程。我们只提醒苏共领导一下,当你们造这种谣言的时候,温习一下历史还是必要的。成吉思汗是当时蒙古的汗,中国和俄国,都是遭受侵略的。成吉思汗在一二一五年入侵中国的西北和北方的一部分,一二二三年入侵俄罗斯。成吉思汗死了以后,他的继承者在一二四○年征服了俄罗斯,过了三十几年后,一二七九年征服了全中国。”而后文章引用了鲁迅在1934年讲过的一段话:“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汗還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①这篇文章的这个观点如今仍不过时。鲁迅先生在上述这段话之前,讥讽中国人对成吉思汗的崇拜情结,他说:“成吉思汗‘入主华夏,术赤在莫斯科‘即汗位,那时咱们中俄两国的境遇正一样,就是都被蒙古人征服的。为什么中国人现在竟来硬霸‘元人为自己的先人,仿佛满脸光彩似的,去骄傲同受压迫的斯拉夫种的呢?‘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确,莫斯科公国在1480年伊凡三世时才摆脱蒙古人的统治赢得独立,比明朝建立晚了100多年。俄罗斯人被蒙古统治了240年,比元朝多出143年。重温鲁迅在1934年说的这番话,再看历史课本,作何感想呢?尽管今人少有以“最阔气的时代”自傲,但是将元朝定位在朝代顺序之内已成习惯。依照元朝的官方文字、官方语言、社会等级制度,以及“大元大蒙古国”的自称,称其为蒙元帝国最恰当。

蒙古人建立了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但这个帝国十分短暂,也未能创造出一个独特持久的文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得好:“游牧民族征服者建立的帝国一般都迅速衰落下去,没有生长成熟就灭亡了。……这类帝国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三代人或者120年。一旦完成征服,游牧民族就会颓废,因为他们离开了适合自身的自然环境,在经济上成为多余的了。”①宋朝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最发达的国家,蒙古人的入侵毁灭并割断了唐宋以来中华文明走向辉煌的历史势头,而后的明朝虽然是汉人的政权,但是文化已趋向保守,朱元璋开创的绝对君主专制是历史大倒退,完全失去了唐宋时期的政治风采。

在教学中要多使用地图,为培养世界视野的时空观念打基础。从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开始,到1368年,蒙古帝国在160多年中东侵日本,南下泰缅,西达波兰、土耳其和波斯,北到北冰洋。拜占庭和西欧由于窝阔台汗的死亡而得救。日本由于飓风的帮忙才抵挡了入侵。西亚中东的穆斯林则重新洗牌,为尔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用地图指出蒙古征服世界最远到达的各个地点,估计远征的里程,熟悉亚欧地图,是为下一步学习铺垫。同时也能考验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为什么蒙古人所向无敌?长途远征怎样解决补给问题?四大汗国与蒙元帝国怎样建立通讯联系?等等。了解蒙古的兴起与扩张必须看地图,首先要熟悉欧亚大陆。以后的学习需要逐步树立世界视野,进入15、16世纪后,世界的变化加快,世界各地区不再是各自独立发展了。

猜你喜欢

蒙古民族制度
MINORITY REPORT
蒙古靴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某些单位的制度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