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导师视角谈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2019-03-22毕淑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导学导师

毕淑云

(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1],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师生关系的和谐健康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任何学科领域,是否有一个好导师将决定学生的研究生涯初期的成败”[2]。近年来,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不和谐”的新闻事件屡见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导师与研究生要尽快地适应各自的“角色”形成良性健康的师生关系。

1 导师与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内涵

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存在着“双主体说”,即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师是教育者的角色,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身份,二者均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自主的主体,他们之间不是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主体互动关系[3]。除了“双主体说”,还有“主导主体说”以及“互为主客体说”,前者认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后者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以人类社会的知识经验体系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并且进行互动,互为主体和客体[4-5]。在我国,普遍认为研究生和导师是一种“导学关系”,即以导师为主导,以研究生为主体,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课程及学位论文,发表文章,并且学会做人做事[6]。

近年来,师生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健康良性的“导学关系”在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偏离正轨的现象。

2 偏离“导学关系”的师生关系的几种表现

2.1 “独断型”师生关系

“独断型”师生关系不仅表现为导师在学术上的独断,有时甚至表现在生活行事上的独断。例如,有的导师要求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必须服从导师的命令与安排,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按照导师的意愿安排。一些学习能力不强、领悟力较差的研究生在落实导师的科研计划时可能会出现“完不成任务”或“完成得不如人意”的情况,被导师大加斥责。这种“独断型”师生关系颇具有“封建家长制”的特点,忽视了研究生的主体身份,扼杀了其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处理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对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十分不利,阻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

“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在研究生与导师相处模式中也不少见。导师忙于各种事务,无暇顾及研究生,学术上对研究生疏于指导。有的研究生从一入学开始便进入了“独立自由”“放任自流”的状态。导师应该担当“导”的角色,具体表现在:“指导”学生在科研上渐入佳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教导”学生以服务社会、实现科技强国梦为理想,等等。导师与学生的疏离不利于研究生的成长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3 “功利化”师生关系

许多高校对导师科研能力的评价通常会以项目和论文的数量作为指标,于是许多导师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全然不顾学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没日没夜地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也有的导师依托自己的学科背景,在校外办工厂,将自己招来的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这种“功利化”心态导致师生关系更像一种雇佣关系,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势必带来危害。

3 建立和谐健康师生关系的对策

导学关系“不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也是一种科研合作和生产协作的关系”[7]。基于对“导学关系”的理解,并结合我国实际,特别是结合省属普通师范大学的师生特点,提出以下建议性对策。

3.1 建立导师遴选制度

导师是研究生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人之一,导师的思想道德、人格品质、学术能力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导师遴选制度上,应强调对导师思想品德、师德师风方面的考核,“以德为先”。

3.2 导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及学术风范,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

导师要充分认识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研究生在科研活动及日常行为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应该把研究生置于被动服从的从属地位。研究生与导师在科研中应该是协作关系,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关系。对研究生的培养,导师要注重“导”,而不是“命令”;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应该是民主、自由、开放性的交流。为了培养创新型、个性化的研究生,导师应该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

3.3 导师要强化“育人”意识,克服“功利化”思想

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导师不应将研究生视为自己的服务生,更不应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将其视为廉价劳动力,进行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工作。导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学术水平,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对学生的科研过程进行高质量的有效指导。在科研活动中,导师应该意识到与研究生的关系应是“导学互动下的科研协作关系”。导师在评价研究生时,不能单纯“以论文论英雄”,而要结合其思想道德素质、学术风范等各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4 结语

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对研究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能否具有健全的人格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导师要正确认识师生之间的“导学关系”,实现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创新型导学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V eraW an g
导师榜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