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3-22邓洪军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院校

张 岩,邓洪军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发展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一方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将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与进步。

1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来源及特点分析

1.1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来源

“双元制”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是关于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制度,它的出现与德国工业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在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工业逐渐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随着工业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从而促进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张,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更加迫切,社会技能培训应运而生,由专业的技术师傅负责向小学徒传授手艺,以此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长此以往,国家层面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经过研究论证和实际调查,最终确立了完备的法律条文,设立专门的“职业学校”来负责人才培训工作。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这种模式在德国高职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开始对这一成熟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1.2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2.1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性

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学校与企业各自承担不同的人才培训任务。对于企业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方向,了解企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掌握相关工作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对于学校而言,它的核心任务就是按照合作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育体制内容的创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现实发展变化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1.2.2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前瞻性

“双元制”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开展工作,还要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考虑,了解整个社会发展趋势。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素质培养过程中,还要加强非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综合性人才,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及时适应工作环境,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创新企业发展理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 校企合作背景

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此外,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基础能力较差,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程度一般,而且,由于学校与企业缺乏联系,使得学生对企业发展状况不了解,毕业以后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这就需要政府能足够重视这一问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

2.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2.1 学生方面

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扮演着接收者的角色。既要接收来自学校的教育信息,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接收来自企业的信息,了解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以此为依据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有效提高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1]。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所学内容定期做总结,及时将问题反映给学校,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2.2.2 学校方面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充当桥梁角色,在学生和企业之间发挥纽带作用。学校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安排相关的教学课程。同时,学校在开展工作时,要切实保障学生利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定期进行调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合作企业进行协商,减少不利因素的干扰。

2.2.3 企业方面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企业做好相关内容调查。首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从实际需要出发密切与学校的联系。其次,要认真考虑学生所反映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操训练机会。

3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双元制”人才培养项目的进行。由于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内部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使企业未来发展定位出现偏差,进而在与高职院校合作过程中,给对方提供错误的人才培养信息,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发展。除此之外,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加大培训学生的就业难度,在实践过程中难以短时间内融入工作氛围,从而影响校企合作的正常开展。

3.2 企业经营思想观念落后

企业经营思想观念的落后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受传统经营观念的束缚,忽视对人才的培养,难以有新的突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经营观念的落后,不能给学校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资金支持,致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学校以及企业共同发展。此外,受错误经营观念的影响,企业过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不够,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不被重用,基本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学生的工作热情逐渐降低,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3.3 学生专业化素质低

近年来,高职院校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院校为了扩大生源,不断降低招生标准,这就给将来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埋下隐患[2]。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按照学校规定来约束自己,缺乏学习热情,干扰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同时拉低了整个学校的专业化水平,降低学校的竞争力,并且难以吸引相关企业前来投资合作。即使在有合作企业的情况下,由于学生的专业化素质低,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所以,要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开展,就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化训练。

3.4 校企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机制

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完善的沟通机制,使得双方信息交流不通畅。学校不能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在课程制订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学生的专业水平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除此之外,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关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问题不能被及时有效地解决,长期积累下去,不利于各个主体的共同发展。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深化校企合作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

4.1 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为了促使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定位,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3]。同时,完善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一方面需要企业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强对创新项目的投入,从而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规模,为将来合作院校的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在资金分配过程中,要加大对合作院校的资金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训环境。

4.2 创新思想观念

加强改革、创新思想观念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始终保持发展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站在整体的角度创新发展理念,合理定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不断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高职院校保持密切联系,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4.3 调整教学方式

为了确保教学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要对办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首先,制订合理的招生标准,考生只有达到录取分数线才可以被录取,以此来保证生源质量。其次,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及时了解问题所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最后,学校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4.4 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制订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企业将实际发展理念传达给学校,由学校进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向学生征询意见,及时将合理意见进行整理反映给企业负责人。必要时可以定期安排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授课,密切与学生之间的联系[4]。另外,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公司进行短期实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更明确的职业定位。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我国高职教育应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力度对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坚持以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发展方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校企合作的企业更应足够重视企业理念的创新,完善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为学生的工作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创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双元制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