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控制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2019-03-22樊程陈明吴旭秋范泽平

人类工效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量表个体社交

樊程,陈明,吴旭秋,范泽平

(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1 引言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并且集中在大学生群体[1]。互联网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不可避免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网络成瘾。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又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被视为过度使用或依赖网络所造成的消极结果,经常伴随着高耐受性、强迫性网络思考、戒断反应等特征[2],它也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3]。以往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会造成道德滑坡、幸福感缺失和情感冷漠等问题[4-5],也会导致学业拖延、社交封闭乃至暴力攻击等行为问题[6-8]。网络成瘾问题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尽管目前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多以青少年为对象,但对于处在人格塑造关键期和成熟过渡期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成瘾问题依旧相当突出[9-10]。因此,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控制是个体主动控制和调节不合理认知、情绪和行为,以使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以及有助于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心理机能[11]。犯罪一般理论认为,缺乏自我控制是导致问题行为乃至犯罪的关键因素[12]。低自我控制个体具有冲动性与冒险性的特征,一味追求即时满足,拥有较低的容忍度,表现出更多的社会非适应性行为;而高自我控制个体则更加理性,能够抵制诱惑以实现长远目标,表现出更多的社会适应行为。网络成瘾作为网络情境中的一种冲动行为障碍,其本质在于个体缺乏对过度使用网络的有效控制[13],而自我控制被看作是应对网络成瘾的重要保护因子[14]。Ryu等人发现,自我控制不良个体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策略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以逃避对现实的不满[15]。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16]。相对于高自我控制个体,低自我控制个体更有可能去体验失范行为[17]。因此,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减少诸如网络成瘾的问题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有关自我控制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内在机制尚不清楚。自我控制如何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中介机制)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认为,社交焦虑是构成网络成瘾的心理病理性因素之一,也是网络成瘾发生的必要条件[18]。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中所表现出的强烈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消极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被视为阻碍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危险因子[19]。与现实社交相比,网络社交情境下的社交焦虑水平较低,经常参与网络社交有助于减少现实中的社交焦虑水平[20]。因此,网络成瘾可能是一种补偿应对行为[21]。ACE模型认为网络的匿名性(anonymity)、便捷性(convenience),为人们提供一个逃避现实生活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的空间[22],有利于获得自我暴露的机会[23],但长期以往会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24]。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5]。高社交焦虑者具有更多情感孤独和人际担忧,更倾向于从网络情境中获得支持[26]。另一方面,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情绪状态以适应外部情境的变化。Tangney 等人认为,良好的自我控制伴随着更多的积极心理体验和适应性行为,而消极的自我控制伴随着更多的消极情绪和冲动性行为[27]。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更多的消极情[28]。研究表明,自我控制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即低自我控制个体在社交过程中表现较高水平的社交焦虑[29]。基于此,本研究推测社交焦虑可能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社交焦虑是否在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宁波市数所高校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有效率为95.75%。其中,男生103人,女生280人;大一190人,大二89人,大三 91人,大四 13人;平均年龄为20.13±1.42岁。

2.2 研究工具

2.2.1 自我控制量表

采用谭树华和郭永玉修订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30],包含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制诱惑、专注工作和节制娱乐五个方面,共19个项目,其中14个反向计分题。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强[28]。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s α系数为0.84。

2.2.2 交往焦虑量表

采用Leary编制,由汪向东等人翻译的中文版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ety Scale,IAS)[31],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共15个项目,其中4个反向计分题,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社交焦虑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s α系数为0.92。

2.2.3 网络成瘾量表

采用Young编制的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Scale,IAS)[2],包含网络成瘾的戒断反应、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以及时间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共20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越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s α系数为0.89。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取 Harman 单因子检验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 1 的因素共 12 个,其中第一个因素解释的累计变异量只有20.77%,明显小于临界值 4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 结果

3.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n=383)

注:性别为虚拟变量,男生=0,女生=1;*P<0.05,**P<0.01,***P<0.001,下同。

结果发现,自我控制与社交焦虑及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

3.2 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Hayes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分析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对网络成瘾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如表2所示),自我控制对网络成瘾具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β=-0.52,P<0.001);自我控制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β=-0.22,P<0.001);当自我控制与社交焦虑同时进入方程,社交焦虑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β=-0.09,P<0.01),自我控制仍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β=-0.49,P<0.001)。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2,占总效应的3.85%,其95% 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050,-0.002],不包括0(见表3),表明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见图1)。

表2 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注:模型中各变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

表3 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检验

注:BootSE、BootLLCI和BootULCI分别指通过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估计的间接效应的标准误差、9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下同。

图1 社交焦虑的中介模型图

4 讨论

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自我控制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16]。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执行部分,在个体的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方面发挥着积极的调节和监控作用[32]。低自我控制个体缺乏抑制冲动、抵制诱惑的能力,难以理性地监督自身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于遵循个人的本能冲动,极易沉溺于网络世界寻找即时的满足和快感;相反,高自我控制个体能够较好地克服不良情绪,抵御诱惑和冲动,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另一方面,自我控制也可以通过社交焦虑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社交焦虑认知行为模型认为,当受到外界负性或威胁性信息的刺激,个体容易形成歪曲的自我表征,害怕被排斥或拒绝,引发对他人评价的担忧或恐惧,并最终造成社交焦虑。良好的自我控制作为一种积极的应对资源,它能够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在社交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信心,体验到较高的自尊水平,因而对于他人的评价持理性的认知,增加自我暴露的可能性,降低社交焦虑水平[29]。进化理论指出,社交焦虑是一种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机制,其主要功能是提醒个体有社会排斥的威胁,促使个体采取行动避免被排斥[33]。因此,消极的自我控制会降低自我表露的机会,知觉到更强烈的排斥威胁,增加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体验更多的不安全感和情感孤独,这些现实中的消极体验,容易提高个体对虚拟网络的认同,希望通过网络补偿社交方面的不足,从中获取情感支持和归属感,为了继续保持快感和逃避痛苦,进而过度依赖网络。因此想要缓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注意培养个体主动控制和调节不合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使其学会在面对他人的消极评价时,保持理性的认知与积极的情绪,降低自身的社交焦虑水平,进而减少因规避现实社交而产生的网络成瘾的行为倾向。

本研究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同时也对家长和高校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方面,良好的自我控制有助于大学生抵制不良诱惑,产生更多积极健康的适应性行为。这提示高校工作者可以开展相应的自我控制训练,强化大学生自觉自律意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保持清晰的思维,正确分辨虚拟与现实的区别,减少强迫性上网冲动。另一方面,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这提示我们不仅要注重自我控制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人际沟通技能的训练,如角色扮演、模拟等方式,丰富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或学生会工作,增大人际交往的接触面,避免因社交苦恼与回避而寻求网络寄托。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善:(1)本研究仅从静态的特质性角度考察了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可能难以准确反映二者真实的关系,后续研究可以考虑加入动态的自我损耗深入验证。(2)本研究主要考察个人因素及认知情绪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忽视了环境因素的作用,后续研究可以从家庭、社会和教育环境,如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交往、成人依恋等,进一步揭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机制。(3)就中介机制而言,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之间只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可能存在其他的中介变量,本研究考察是社交焦虑这一负性概念,后续研究可以考虑加入人际信任、自尊、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变量。

5 结论

(1)自我控制与社交焦虑及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

(2)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自我控制通过社交焦虑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

猜你喜欢

量表个体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社交距离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