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两口子都是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9-03-21马名扬

北广人物 2019年8期
关键词:汝瓷瓷厂随州

马名扬

王振芳与范随州是两口子,他们一个是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一个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二人均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术的代表性传承人。

01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瓷的美在似玉、非玉,而胜玉,民间更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的说法,据说宋代汝瓷的存世量,已不足百件。盖因北宋后,汝瓷的烧制配方失传,历朝历代都试图能仿制出汝瓷,但都没有成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无数次研究试验,汝瓷才全面恢复生产。

王振芳,1969年出生在河南汝州,她是在汝瓷厂附近长大的,每天上学都会路过汝瓷厂。1987年,她中学毕业后,便到了汝瓷厂工作。

在工作当中,她认识了做事踏实的范随州。他们都是对汝瓷了解得越多,接触得越深入,就越发自内心地喜欢汝瓷,喜欢这门技艺,渐渐地,两人产生了感情,就结为了夫妻。国营工厂改制后,两人于1997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刚开始,看不到前途,每天接触的就是泥泥水水。所以,和那会儿我们一拨儿做汝瓷的人,很少有能坚持下来的。”刚成立工作室时,两人投入了多年来积攒下来的10万元钱。然而,半年时间,连一件像样的成品瓷都没烧制出来。因为烧制汝瓷的成功率本来就很低,而且用新窑烧制,更是难上加难,10万元打水漂儿。

当时,在他们工作室里烧窑的师傅都很害怕。而内心坚定的王振芳夫妇相信,现在的失败经验都是未来的宝贵财富。

半年之后,他们终于烧出了第一窑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那完美的天青色,正是宋徽宗梦中出现过、要求宋代工匠烧制出来的颜色。

之后两人的事业也如雨过天晴,发展迅速。两人每年都会制定一个新的目标,三年出一个新计划,将事业稳步向前推进。从开始完成基础工作、熟练掌握工序和烧窑技艺,到后来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每一步走得都很稳。他们还在烧制技艺方面,不停地改进着;在造型方面,也不再是仅仅复制古代的造型,而是努力把古代韵味与现代精神融合在一起。

02

20年过去了,王振芳与范随州从一个小工作室,发展到如今在当地兴建了汝瓷文化同。既有专业人士在文化同中进行研究和烧制,也向公众展示汝瓷的烧制过程,更让青少年近距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他们的作品“三足洗”与“水仙盆”,已被收入了全日制中学美术教科书。

一路走来,两人一起制定计划,一起完成目标,几乎没有什么分歧。回想起来,两人唯一的一次分歧,是在教徒授艺方面。

2008年,夫妇二人开始带徒弟,传授技艺,无论是工艺,还是设计,两人都是对徒弟倾囊相授。唯独在烧制汝瓷的核心技术——配方上,王振芳产生了疑虑。毕竟,行业中有句俗语,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而范随州却极力主张把配方也交给徒弟,王振芳不无顾虑地说:“我们都还很年轻,如果把配方交出去,徒弟翅膀硬了,飞了怎么办?”

范随州却说:“你有这样的顾虑,说明你对自己还是不够自信。如果你对自己自信了,你就会觉得他们永远也不能超越你。把配方交出去,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鞭策!”王振芳终于同意了。

事实证明,他们培养的人才一个也没有流失,目前已形成了一個团队。而且因为年轻人的加入,也给汝瓷的烧制注入了更多的新法。“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王振芳一家的座右铭。她说:“只有秉承这样的信条,才能把汝瓷烧制这件事做好。”

这些年,他们的每一项发明专利,都是他们亲手一次一次试出来的。在试制防渗漏釉料的时候,工振芳的10根手指有9根都裂了,流出血水,疼痛难忍,只能用胶布缠着继续工作。范随州看到妻子的手,打趣道:“你看你的手,都不像是一个女人的手了。”

王振芳和范随州均称对方为老师,在他们的言谈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句子,“范老师喜欢打太极拳”、“我身上的衣服都是王老师给我买的”,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吧。

猜你喜欢

汝瓷瓷厂随州
八十年代陶瓷作品
当代汝瓷的美学特征及其创新设计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正大集团正式对随州同星农业完成重组
建国后景德镇瓷款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