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降B大调玛祖卡》赏析

2019-03-21郑帼菁

琴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主部舞曲肖邦

郑帼菁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6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就已出名。1822~1829年,肖邦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逝世于法国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以钢琴曲为主,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因此他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玛祖卡是18世纪起流行于欧洲各国、起源于波兰的3拍子民间舞曲。节拍虽为3拍子,但与圆舞曲不同,典型的节奏型是,重音最常见于第二拍,速度不是很快,附点音符是它的一个特征。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伴单腿跪与女伴绕行为特征,舞者常带有贵族式的高傲姿态,有时还注入些放荡不羁的感情。肖邦将这一舞蹈音乐的体裁发展到钢琴作品中,创作了约60首被称为“玛祖卡”的钢琴独奏曲。

这些玛祖卡作品虽然常被分成5种类型—风俗性玛祖卡舞曲、舞蹈性玛祖卡舞曲、抒情性玛祖卡舞曲、歌唱性玛祖卡舞曲及音乐会演奏的玛祖卡舞曲,但大多风格精致,节奏和速度不是民间舞蹈节奏的简单模仿,而是被升华为艺术内涵丰富的钢琴音诗。

《降B大调玛祖卡》创作于1830年,是肖邦离开波兰前创作的早期作品,因演奏技巧难度不大、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欢畅而广为流传。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各段落结构清晰,互相独立,句读分明。各部分反复是舞蹈音乐的典型结构特征—主部的3次呈示几乎原样重复,中间插入两个相对短小的插部与之形成对比。音乐主题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旋律以独特的下行七度与九度大跳获得新颖的音响效果,但毫无违和感;力度變化频繁、对比鲜明;节奏变化很大,既有放纵任性的气质,又有优雅翩翩的风度;伴奏采用主调音乐的常见织体,低音清晰,和声简洁。

主部(1~24)由两个重复的乐段(A)组成。一开始就以附点节奏和第二拍的强烈重音呈现出典型的玛祖卡舞曲所特有的民族舞蹈韵律,具有鲜明的舞曲特点,节奏错落有致。在独具特色的3拍子伴奏织体衬托下,主题旋律平稳流畅上行,具有歌唱性,到达高点后通过颤音、倚音、顿音的装饰及突然折回向下的大跳,使音乐性格更显得俏皮可爱,刻画出富有生气和充满喜悦的小伙和姑娘们相继起舞,情绪逐渐热烈,尽情投入到欢快的舞蹈中的画面。

插部一(25~32)是由4+4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B)。旋律在八度内徐缓流动,柔和抒情,刻画了舞蹈滑行中的美妙舞步,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部二(33~44)是主部一的原样再现。

插部二(45~52)仍为4+4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C)。低音部空五度的伴奏织体,模仿了波兰民间古老风笛奏出的持续音型,音响淳朴、新颖,仿佛是舞者脚跟碰击的声音或用力蹬踏的足音(风笛起源于古罗马,音色纯美,穿透力强,持续低音最富特色,其传统用途是为舞蹈伴奏)。旋律则在伴奏的衬托下,轻柔地奏出带有增二度和增四度等不协和音程,这是吉普赛音阶的特征音程,由升高小调式的Ⅳ音产生,仿佛一个拉不准音的乡村乐手与古老风笛合奏出诙谐的舞蹈音调。

主部第三次原样再现时(53~64),音乐又回到了开始热烈、激动的情绪中,人们尽情地感受着青春的活力与生活的快乐,并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猜你喜欢

主部舞曲肖邦
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与连接部的三段性现象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冬的舞曲
瑶族舞曲
肖邦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烂漫舞曲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