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探析

2019-03-21

传媒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字受众语言

(山东省德州日报社,山东 德州 253000)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新闻的发布形式从原本的报纸、电台等逐渐发展到多媒体终端屏幕,其信息量也在逐渐增大。随着社会节奏的进一步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耐心的阅读仿佛成为了奢侈。就效果与时间来看,人们更喜欢视觉化的新闻形式。因此,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以及适应多媒体发展,新闻工作者应研究文字新闻如何才可以呈现出视觉化效果,进而找到视觉化的新闻写作技巧。

一、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必要性

(一)媒体发展的需求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之下,就没有停止过新闻写作视觉化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大众传播的到来,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新媒介信息来临,而信息技术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兴起,这样就使得新媒体技术得到发展;在21世纪中,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在不断增加,依靠各自的技术,诸如电视、电脑等网络媒体出现在我们视野之内,将视觉化的新闻传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将图像、声音、文字等相互结合,让观众得到最佳的视觉体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的视觉化也成为现代纸质媒体根本性的追求。通过视觉媒体优势的合理吸引,其本身尽可能发挥“粉”的优势,通过各种能够刺激视觉的元素,让读者不再停留在文字表面的阅读,更多的是融入新闻描述的新闻现场阅读当中。

(二)媒体受众的需求

对于人类的视觉能力而言,文字与印刷作为其合理的延伸,广播实际上就是对听觉能力的一种延伸,而互联网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视听的综合能力,随着视觉冲击力的持续增大,受众就能够获取更佳的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视觉与听觉相互结合的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进而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提升,而视觉化的新闻写作语言,就是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生动的写作风格,让读者获取更多的阅读体验。在当前的快节奏生活下,人们也习惯了追求快餐式的消费。在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模式下,读者也能够获取更加轻松的阅读体验,从而获取对应的信息,让读者能够更加喜欢图片,最终基于图片来实施消费。因此,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受众对于文字阅读要求也在急剧提高。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技巧

(一)变动为静,宜静宜动

相比静态事物,动态事物吸引力更强,也能够调动大众的好奇心与关注力,新闻写作之中描绘细节的词语则可以实现静态与动态的相互结合,通过转变阐述事物的方式,就可以呈现出现场感和真实感,新闻记者不仅需要将现实最大限度还原,同时还要淋漓尽致地呈现出视觉效果。在描绘事件当事人的过程中,记者还需要深层次地刻画人物的一言一行,只有真正树立独立的形象,才能够让新闻变得灵活。如:他慢慢走到起点,并且不断向后退缩,直到经过很长一段距离之后,纵身一跃,跑到终点,从这一段的叙写中就可以配合一系列的动词来加以串联,如此就可以让表达的方式更加连贯,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有很多,其中包含了导语的概括凝练、新闻作品标题不受限制、语言创新性高,并且对话使用效果也非常丰富等,使得一定程度上,纸质媒体就会表现出文意与图画的效果,其中也囊括了版式安排等一系列技巧。

(二)转变表述,实现表现

在传统的新闻写作之中,应做到满足文字的清楚表述,但是考虑到需求,记者也会直接让受众获取报道结果,导致其本身偏向于定性的新闻作品,却无法让读者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不过,基于感性的思维写作风格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记者并不会直接将事实告诉读者,而是将事件的场景与联系直接表达出来,从而基于自己的思路来辨别,这样就可以让彼此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在开展新闻写作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对于文字的加工,还应该分析对应的场景与形象,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想象的空间,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以事写人,以人绘事

如何让新闻报道的表达更加丰富化、戏剧化,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浓郁的人情味,这是值得反复思考与斟酌的问题。如在对于大地震这一类型的灾害新闻报道中,对于画面的捕捉就需要与新闻作品的情感色彩相互融合,让每一个人物的形象与内心活动都可以逐渐清晰,让读者在看到之后能够呈现出画面感,这样才是好的新闻作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传播形式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需求。在进行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注重视觉化的传播才是当前媒体需要重点分析的问题。

猜你喜欢

文字受众语言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语言是刀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