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

2019-03-20李伟锋陈红霞蔡宏畅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水窖缺水生动

李伟锋 陈红霞 蔡宏畅

一、梳理文脉,提炼三个场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7课《水》。(板书:水)让我们跟随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追忆他儿时缺水的时光。根据课前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哪三个场景,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生浏览课文)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场景?

生:第一个场景是村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师:村民到很远的地方——

生:村民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师:抓住了叙事场景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师:第二个场景呢?

生:村里人在下雨天尽情地洗澡。

师:第三个场景?

生:母亲用一勺水给四兄弟冲凉。

师:同学们预习得扎实,读书读得很有效率。这三个场景,都与“水”有关。村里人那么辛苦,只为挑——(板书:一担水)能够痛痛快快洗澡,因为——(板书:一场雨)第三个场景该怎么提炼呢?

生:一勺水。

(师板书:一勺水)

师:把三个场景连在一起,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教师将文章读成三个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概括小标题的路径——叙事性场景抓住人物和事件来概括会简洁而全面。继而又和学生一起提炼三个和“水”有关的核心数量词“一担水”“一场雨”“一勺水”,与后面的小练笔环节“一捧水”的设计一线串珠,可谓别具匠心。)

二、认识“水窖”,指导规范书写

师:这一勺水,母亲取自哪里?一起说。

生:水窖。

师:在这篇课文里,有七处描写“水窖”的语句(出示语句)。通过这些语句,你能不能说说对水窖的大概认识?

生: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师:他读出了水窖的作用。在这个缺水的地方,水窖对人们来说,就显得——

生:更加重要。

师:是啊,水窖离我们生活较远。大家请看(出示图片),这是水窖的示意图。储存水的叫水窖,那存酒的叫什么?

生:地窖。(众笑)

师:对,它们都统称为“地窖”。那储存酒的地窖叫什么?

生:酒窖。

师:储存菜的叫什么?

生:菜窖。

师:储存钱的叫什么?

生:钱窖。(众笑)

师:有钱窖吗?(众笑)古代叫钱庄,现在叫什么啊?

生:金库。(师生笑)

师:“储”水的“储”是本课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写一下。(范写“储”)左边是“单人旁”,“言字旁”要靠近竖中线,右边的“者”尤其要注意,撇要长,收笔在“言字旁”的下方。

(点评:“水窖”之意,读文了解即可。隐含之意,却需“伸展”。教师以“窖”为点,和学生进行了一番诙谐轻松的对话,既拓宽了词义,又消融了紧张气氛,使和谐的师生情荡漾开去。尤其教师的范写,一笔一画,落实了第三学段寫规范字的要求。)

三、品“一担水”,初悟语言精妙

师:同学们,作者先后写了“一担水”“一场雨”和“一勺水”。直接描写缺水的,是第一个场景。(出示读书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作者是用哪些具体、生动的词句写出了缺水。(生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你圈画的词句?

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诧异,环顾四周):不对吧?应该是“请我喝水不如请我喝酒”吧?

生:因为作者觉得水比酒珍贵。

师:所以,在这个地方,村民们见面说得最多的话是——

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谁找到的也是这一处?来读一读。(生读)

师:在这个地方村里人竟然这么说,这么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让我们明白了,这个地方什么是最珍贵的?(生:水)像这样生动的语言,文中还有一处。

生:“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师:你读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哪个字用得最特别?

生:饿。

师:我们平时会怎么说呢?

生:我们平时都会说渴。

师:我们听到这句话,会有怎样的体会?

生:说明这里的水很珍贵,这里很缺水。

师:缺到不能忍受,所以母亲说:“你们真的——”

生:饿坏了。

师:你看,作者生动的语言,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确很缺水。(板书:生动)

师:第一自然段中,除了人物语言,你还找到了哪一处?

生:“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里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以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师:你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有几处错误,我不知道同学们听出来没有。

生:“十公里之外”读成了“十公里以外”。

生:“一个村子”读成了“一个村里”。

师:你们真会倾听。还有谁找到的也是这一处?(生举手)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听一听,从作者的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

生: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的村子十分缺水。

师:读出了内容和感受,这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你发现作者是怎么写出这种感受的呢?

生:我觉得是用了“十公里”和“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

师:十公里走过吗?

生:走过。走了两个小时。

师:你走得好快,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走上——

生:我有一次走了四个小时。

师:两个小时、四个小时……可是村里人担着水,走的是什么路?(生:山路)这一个“十公里”,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挑水是怎样的?

生:挑水是非常不容易的。

师:你看(出示图片和文章),除了这十公里,除了这一小时,这段话里面还用了好几个具体的数量词,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挑水的不容易。(板书:具体)

师:挑水如此不易,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缺水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我觉得是“痛苦”。

师: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应该是“苦”。

师:生活苦,感受更苦。(板书:苦)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

(点评: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叙述能力,一般能把事情表述清楚,但难以做到具体生动。基于学情和文本特质,教师引领学生揣摩数量词简洁又具体的表达效果,品味“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两句生动而特别的表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

四、取舍有度,静心悟“一勺水”

师:第一个场景带给我们的感受是苦的。文中还有两个场景,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请略读后面两个场景,也用一个简短的词语来概括这种感受。

生:我想用“爽”这个字来概括下面这个场景。

师:有水感到——

生:很爽。

生:我想用“乐”来概括。因为他们都在雨中大呼小叫,尽情地感受水带给他们的抚摸与清凉,感觉非常快乐。

师:有爽,有乐。这流淌在心里面的感受,区别于“苦”,我们用“乐”来概括。(板书:乐)

师:读出感受不难,概括内容很简单。可是作者是怎么写出“乐”的呢?这两个场景,哪个场景是你一读就大概明白的,哪个场景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的?

生:第三个场景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

师:大家同意吗?(生点头)大家都点头同意了,我们就来学习第三个场景。

师:(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幅图,这是文中唯一的插图,也是描写第三个场景的。看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母亲,拿着一勺水在为她的四个孩子冲凉。

生:我还看到了头顶上有一个太阳正照耀着。

师:在骄阳之下,在这久旱无水的季节和地方,母亲却舀起了一勺水为这四兄弟冲凉。这一勺水,你读出了什么?

生:母亲对四个孩子的爱。

(点评:基于学情,和学生一起探索最有价值的未知,也是李老师“生本课堂”的主旨。本课已知的是什么?一读就懂的动作场景。未知的是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部感受。本环节中,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利用和挖掘文中的插图资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一勺水”这一场景的全方位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师:这种深沉的爱就在这一勺水之中。我们来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一勺水的。我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这一勺水让四兄弟都舒服得——(生:“啊啊”大叫了起来)

……

師:这一勺水让四兄弟都舒服得——(生齐:“啊啊”大叫了起来)

师:当你舒服的时候,你还会说什么?

生:真是太舒服了!

师:当累得受不了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生:我有时候累得都没力气说话,只会打哈欠。

师:当困得受不了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生:好想在床上睡一觉啊!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感受,这些感受可意会却不好言传。我们只能说“太爽了”“太困了”或者发出一声叹息。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感受的呢?接下来请听老师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圈画出描写得具体生动的词句。(师配乐范读)

师:同学们圈画了很多这样的语句。默读,看所圈画的语句在用词组句上有什么精妙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写在空白处。(生默读)

师:这个同学是第一个举手的,你来说一说你圈画的语句。

生:我画的是“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洗澡时的爽。

师:一语中的,了不起!这句话表达的精妙之处一下子让你捕捉到了。请你读一读,好吗?(生读)

师:你看,这种妙不可言的感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就跃然纸上了。还有别的同学要和我们分享吗?

生:我认为“缓缓”一词用得比较恰当。“缓缓”写出了水从身上滑过的速度之慢,也表明母亲对水格外珍惜。

师:一个词就品出了这么多体会,这位女生不简单。

生:我画的词是“倾注而下”,倾注而下的水不仅仅让我体会到了水的珍贵,还让我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师:从一个词读出了水的珍贵,更读出了母亲的爱,还有吗?

生:我画的是“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当时村里人觉得水很珍贵。

师:皮肤如此饥渴,竟然一滴水都没有浪费,他还读懂了作者的言外之意。

生:我从“不多不少”这个词体会到他们缺水而且他们很需要水,母亲也同样珍惜水,不让一滴水浪费。

师:你把最后一句话给大家读一读好不好?(生读)

师:除了第3句话,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句在表达上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找到的是三个“滑过”。

师:他发现了作者反复用到了“滑过”这个词,都滑过了哪里呢?

生:从头顶到膝盖和腿……

师:这水滑过了四兄弟的每一寸皮肤。那如果把这句话直接改成下面这样不是更加简洁而清晰呢?“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全身”。你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三个“滑过”写出了水抚摸“我们”皮肤的时间之长,更体现“我”很享受这次冲凉。

师:这次冲凉带给四兄弟的感受是——

生:非常快乐。

师:你读懂了。你来说一下。

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写得更加具体,可以说明这四兄弟冲凉很爽。

师:更加具体。其实除了具体,还有一处也非常生动。

生:第一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就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兄弟冲凉时很快乐。

师:这句话主要体现了词语反复运用的方法,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同学们,在水滑动的过程当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水流动如此之慢,时间如此之长,这还只是内容。你想过没有,只用一个“滑过”和连用三个“滑过”,区别在哪?这种感受一旦捅破就不得了了,你来说。

生:只用一个“滑过”,说明这勺水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多大效果,而连用三个“滑过”,说明这勺水滋润了他们,让他们从干燥的痛苦中脱离出来。

师:掌声送给他。这就是具体而生动的表达,把这种感受描绘得清晰可见。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一勺水滑过全身的感受一起来读这段话。(生读)

师:同学們,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三个场景(指板书),作者写的是缺水,可他却简略地写了缺水带来的苦,详细地写了有水带来的乐,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作者写有水时候的乐来反衬没有水时的苦,他写的乐越多,苦也越多。

师:这就是作者特别的表达方法——反衬。(板书)

(点评:生活中,我们的很多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如何引导学生品悟并运用作者这种独特的表达呢?本环节中,教师通过深情的配乐范读,引导学生在听读、默读、批注、对比、朗读中品悟“反复”“反衬”等表达方法的精妙。)

五、学以致用,动情写“一捧水”

师:同学们,这缺水的日子不仅只留存在作者的记忆里,也不仅只存在于作者的家乡,还有很多地方也有缺水的现象。(播放背景音乐和图片)你看,在这一片干裂的土地上,一个渴望水的孩子;你看,在这一条崎岖的山道上,一群正在蹒跚而行的背水的男女老少;你看,一个母亲积了一点点水,小心翼翼地倒给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捧着这一口水。假如你就是这个孩子,这一捧水喝下去是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看写作提示(出示提示),像作者一样,把这一捧水的感受写出来。(生写话)

师:同学们,我们心中有万语千言,现在先写到这里,我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母亲小心翼翼地为我倒了一捧水,我喝下去,水滑过了我的食管,滑过了我的小腹,滑过了我的丹田。在我的心中,这不是一口简单的水,是希望,是生命,是我的家人给予我最好的礼物!(掌声)

师:水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这样特别!

(点评:本环节旨在将阅读、思考和表达打通整合。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运用文中具体生动的描写方法仿写图中孩子喝下一捧水的感受。一篇两分钟即兴挥就的小短文从侧面反映了本节课学生阅读力的提升。)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龙门实验学校   450000)

猜你喜欢

水窖缺水生动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浅谈华坪县水窖建设与管护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西北地区窖水水质及其净化技术研究
齐刘海
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
城市
中国光大银行“母亲水窖 爱心信用卡”年度推广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