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的“挑战不可能”

2019-03-20刘永加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3期
关键词:游艺表演者囚犯

刘永加

央视有一档节目叫《挑战不可能》,给大家展示了各路大神的独门绝技。他们挑战人类极限的功夫,常常让人们感觉惊心动魄,因而这档节目很受观众的欢迎。其实,在大唐盛世,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给各种挑战性游艺活动兴起提供了先决条件。衣食无忧的大唐官僚阶层和市民百姓,也需要文化艺术活动来丰富日常生活。因此,百戏艺人们发明了许多新鲜、稀奇而惊险的游艺活动,甚至出现了许多挑战不可能的奇特现象。

竿上较劲展风采

唐代流行的一项热门游艺活动是竿技,分为顶竿和爬竿两种。那时,每逢皇帝诞辰,大张音乐,集天下“百戏”于殿前演出,“竿木”是必表演的节目。“竿木”即顶竿,又称“戴竿”。它是由一名艺人顶戴一根长竿,然后另一艺人沿竿爬上,在竿上进行各种空中的惊险表演,而戴竿人则要使长竿保持平衡。顶竿演出时,还有音乐伴奏。

戴竿在当时很受欢迎,还经常有比赛型表演。经过比赛,这项活动得到了深入开展,因此,唐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戴竿艺人。

有一位叫刘交的艺人很厉害。他是幽州人,唐张鷟《朝野佥载》载:他“戴长竿高七十尺,自擎上下。有女十二,甚端正,于竿上置定,跨盘独立,见者不忍,女无惧色”。像这种戴竿表演竿长百尺,竿上可以有好几个八九岁的女孩进行舞蹈表演,其动作之难,表演之惊险,十分罕见。

有一位在教坊中的王大娘,据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载:她“善戴百尺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其间,而舞不辍”,唐玄宗看后,叫当时的神童、后来的财政部长刘宴当场咏诗。当时刘宴才十岁,他应声而作:“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唐德宗时,也有一位叫王大娘的戴竿艺人,是三原人,她能“首戴十八人而行”,更是胜了一筹。

绳上竞相走技忙

唐代还流行一种游艺活动,就是技艺高超的绳技。艺人在一根平直的、挂在空中的绳上,表演各种平衡腾跃的惊险动作。唐代诗人刘言史有一诗说:“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描述了当时绳戏的高超技艺。

唐封演《封氏见闻录》记载了一次唐玄宗亲自举办一场绳技活动:“开元二十四年(736)八月五日,御楼设绳技。一根平直如弦的绳子,有绳技女自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倏忽,望若飞仙。有侧身而过者,有著履而行者,从容俯仰。或手持六尺画竿齐身,或踏肩踏顶至三四重,一会儿倒立,一会儿翻身,往返来去全无失手蹉跌,都应乐鼓之节奏变化身姿。”

观看精彩的表演后,侍卫胡嘉隐作《绳技赋》以记之,受到唐玄宗的赞赏。曾任吏部侍郎的张楚金也写了《楼下观绳技赋》,赋中说:“其彩练也,横亘百尺,高悬数丈,下曲如钩,中平似掌。初绰约二斜进,后竟盘姗而直上;或徐或疾,乍俯乍仰。近而察之,若春林含耀吐阳葩;远而望之,若晴空回照散流霞。”

之所以大家争相作赋记叙此事,是因为实在太精彩了,唐玄宗看后都大加赞赏。难怪,当时人看得都有点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其娱乐性、惊险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一种爬绳表演,类似于魔术变幻的一种绳技。艺人把一团绳掷向空中,绳在空中就像有人往上拽,高不见头,然后艺人顺着绳一直往上爬,直到高不见影,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绳技。唐皇甫氏在《原化记》中记载了一个“嘉兴绳技”的故事:唐开元年间,有一个未及时完税的犯人善绳技,被召来表演,囚犯自我介绍说:“我的绳技与众不同。别人的绳技都是先竖起两根木杖,再把一根绳子系在两杖中间,表演者在绳上行走盘旋。我的绳技不需要竖立起木杖,只要指头粗细的一根绳子,五十尺长,把它简单地抛向空中,我就可以在绳子上做各种表演。”

狱监负责人一听,果然是闻所未闻,第二天就让他上场去表演。戏场上的表演者依次表演完毕,最后轮到了囚犯。狱监拿出事先为他准备好的绳子,差不多有一百尺长。囚犯握住绳子的一端,用力把绳子的另一端抛向空中,绳子飞上去几丈高,竟然笔直地竖立在空中。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囚犯又把绳子收回来,重新再抛,这一次抛得更高,仍然笔直地竖立在空中。如此抛过几次,绳子的那一端渐渐高入云中,遥不可见。囚犯便抓住绳子向上攀去,越攀越高,突然在空中丢开绳子,像鸟一样飞走了。这原本是绳技表演,结果突然变成了越狱的神话,令人捧腹。这种奇妙的绳技,带有传奇和神秘色彩,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偷桃》中记载了一则这种绳技的故事。

幻术表演争奇斗艳

唐代还有争奇斗艳的幻术,种类繁多,除传统的吞刀、吐火等幻术外,还出现了“藏狭”之类的幻术。

吞刀、吐火是来自西域少数民族的幻术表演。唐李冗《独异志》记载:“高祖时有西国胡僧,能以吐火胁众。”王棨《吞刀吐火赋》曰:“俄而精钢充腹,炽烈交颐;罔有剖心之患,曾无烂额之疑。寂影灭以光沈,霜锋尽处,烟霞舒而血喷,朱焰生时,素仞兮倏去于手。”这一段生动地描绘了表演“吞刀吐火”时的惊险场面,让人看了胆战心惊。

唐代有一种叫“燕奴”的戏法,唐冯贽《云仙杂记》载:其表演时,“有术士于腕间出弹子二丸,皆五色,叱令变法,即化双双燕飞腾,名燕奴,又令变,即化二小剑交击。须臾复为丸入腕”,这其实就是标准的魔术表演。另外,还有“漱水而雾”“吐饭而蜂翔”等节目也十分有趣。

除了以上这些节目外,唐代还出现了一种叫“藏狭”的幻术,又名“藏掖”。据《文献通考·乐考·散乐百戏》载:“藏狭,盖取物而怀之,使观者不能见也。”表演者以敏捷的手法,取人东西藏于怀中,观众不能识破它的机关。这实际上就是我国民间所称的“戏法”。

此外,苏鄂在《杜阳杂编》中记载了当时幻术艺人米宝,能在粗二寸、长尺许的蜡烛上,施五色光,燃亮后,能呈现楼、台、阁、殿的形状,而“竟夜不灭”。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也记载了表演者可以使画的龜变活,画的枯枝能够开花的情景。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幻术表演的水平。

猜你喜欢

游艺表演者囚犯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走近土著
游艺大转盘
帽子谜题复杂版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市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