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绘医学,让爱好发光

2019-03-20浦东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3期
关键词:手绘医学科普

浦东

漫画是沈珊珊从小的业余爱好,没想到这个爱好在大学学医时帮助她形象记忆各种医学词条,进入医院工作后,她把疑难杂症画成“医学手绘”,方便患者和家属了解病理知识、掌握病情,深受患者欢迎,也给很多想了解医学知识的人提供了科普绘本。沈珊珊的医学绘本辅助诊疗法,已经成了她工作的医院处理医患关系的独到做法。

立志学医,独创“漫画记忆法”

沈珊珊出生于1990年,从小学开始,她就和身边很多女孩一样,喜欢看漫画书。看多了,就情不自禁地拿起笔,画各种动漫人物,这是她学习之余最大的爱好。纸上画完了就在地上画,地上画完了就在墙上画,老家墙上至今还有她各种各样的涂鸦。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的各种兴趣班,她说自己就是瞎画,也没有技术含量。

高中报考大学的时候,她却没有选择艺术院校,而是报考了徐州医科大学,因为觉得医生穿着白大褂挺帅的,专业上来讲,医学是生命科学,很奇妙,很吸引人。那时,她觉得自己的选择还挺高尚的:“如果上升到思想层面,觉得救死扶伤也是一种修行,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内心很满足,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

网上流行很多医学生的段子,比如“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现在流的泪都是高考填志愿时候脑子进的水”……真正进了医科大学,在准备各种考试的时候,沈珊珊才感觉到学习压力的巨大。尤其是准备考研的时候,沈珊珊白天要去实习的医院值班,只能晚上看书,基本天天看书到深夜1点多。曾经有某个时刻她很后悔当初的选择,但是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各种实打实的考试密集到让她没有多余时间想别的。

医学知识太多,生理学、病理学、生化、病理生理、影像学、诊断学、医学数学、医学英语、内科、外科、医学伦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20多门课,很考验记忆力。这时候,她不知不觉又拾起了小时候涂鸦的爱好。

她的学习记忆方式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有时候在整理知识点时会在草稿纸上乱画。具体记忆方法无非就是找共同点,比如她在复习同学们都觉得很难的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知识的时候,就很轻松。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英文名是Buerger病,是一种以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进而导致患肢远端的缺血性病变,严重的指(趾)脱落。看完教科书上这段深奥的解释,沈珊珊脑子里一下子浮现出了洪七公,九指神丐啊,他不是很好吃吗?要是在今天,他应该很爱吃汉堡包Buerger吧!哈哈。这样子这个知识点基本就记住了。

“氨基糖苷类抗菌谱”如何记忆?试试“神龙教训龟仙人(动漫七龙珠中人物)”。绿色神龙代表绿脓杆菌,神龙的长胡须代表“吸氧”知识点,即需氧菌、绿脓杆菌,“龟仙人”在漫画中有“好色”的形象,神龙揪他耳朵,指代了两个记忆点,即“耳毒性”“变态反应”……一条包含多个记忆点的医学词条,就这样被一幅生动的漫画全部包含了。

在她的笔下,七龙珠、小黄人、西游记、灰太狼、忍者神龟、金庸武侠剧,这些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统统化身成了她笔记里的主人公。“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生儿黄疸”“结节性多动脉炎”,这些晦涩难懂的医学词条,有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

大学期间,沈珊珊用“形象漫画记忆法”顺利通过了各种考试,考上了研究生,因为刚开始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画完记住了医学知识点,就丢了。

漫画科普医学,成“网红”医生

有一次周末,阳光明媚,沈珊珊心情也很好,就把记忆的草图好好画了一下,很正式地把它们上色,画完觉得很满意,上传到平时喜欢浏览的丁香园医学网站。丁香园的医学编辑无意中发现了沈珊珊发的帖子,说很好,就把她的帖子放头条了。没想到,关注这个帖子的医学院在读学生就多了起来,他们纷纷留言:“原来这么难的知识点这么好记。”“涨姿势(长知识),我把漫画给爷爷看了,他都能看得懂。”在沈珊珊的带动下,不少粉丝都将漫画作为了辅助记忆工具,这给了沈珊珊很大的鼓励。

2017年,从徐州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毕业后,沈珊珊入职徐州醫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及肝病科,成了一名住院医师。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创作医学漫画的爱好,一边画,一边分享到丁香园网站,她的粉丝也越来越多。在大家的要求下,她又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一步一步学习做视频,加字幕、配音,进行视频剪辑等等,将手绘作品变成科普视频。

有一次,沈珊珊在公众号上更新了一个帕金森病的视频后,一个网友很快加她微信。他不是学医的,算是患者家属吧,他父亲有帕金森病,他的老父亲也看了那个视频,说很好懂,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形象地了解这个病。

这位网友咨询了沈珊珊一些医学专业知识,最后,他在微信上给沈珊珊发了一个50元的红包,说是专家挂号费。从他们家的言语中,沈珊珊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信任,她的眼泪差点流出来。作为医生,科普应当是分内之事,她没有收红包,但是内心很温暖,很受鼓舞,更坚定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目前,沈珊珊在丁香园网站和个人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数分别为3000多人和6000多人。她创作的不少作品,都是根据粉丝要求“按需创作”。创作一幅漫画作品并不容易。在确定漫画主题后,沈珊珊先要重新梳理、更新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先把某个疾病的所有基本知识、临床指南、相关文献看完,看完之后和漫画结合进行构思,构思大概要3天,绘画过程半小时左右,接下来就是录制视频,然后视频后期处理。她创作的内容底线是“准确”,“既然是科普,我必须做到专业知识方面丝毫不差。”

漫画辅助诊疗,收获众多赞誉

2017年下半年,沈珊珊的一名同事从医学类公众号上转发了一组漫画科普文,发现作者居然就是本院医生。沈珊珊就这样被单位发现了,医院科室领导找到了她,鼓励她将这样的形式用到日常诊疗中。

沈珊珊所在的感染及肝病科属于处理“疑难杂症”的科室,面对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发热待查的,很多人都是长期发热找不到原因。大多数病人入院后,医生第一步工作就是给病人开具各种检查单,病人及家属对很多检查很抗拒,医生只能反复进行解释。即便花了很多时间反复解释,也不一定能让患者及家人理解,因此,处理好医患关系也是她所在科室的一个难题。科室领导认为,她的漫画浅显易懂,利用漫画跟病人家属交流,可以省去不少沟通时间。

于是,沈珊珊开始将各种检查项目变成主题漫画或者视频作品。很大一部分患者经过一系列无创检查还是找不到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医生会建议患者做一个肝穿刺的检查———病理活检。很多患者比较抗拒,觉得肝穿刺很可怕,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沈珊珊觉得有必要做一个视频,以漫画形式讲讲肝穿刺,“因为医患沟通说得再多,患者还是没有形象感官的认识。”一个星期后,视频在她的公众号上线,讲什么人适合做肝穿刺,什么人不适合,怎么做的,有什么风险,穿刺以后怎么监护等等,沈珊珊将短视频发到病人家属的微信上,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病理知识。患者看了反映很不错,形象直观,明白了之后就很配合医生的检查。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以后遇到患者家属要了解患者病情,沈珊珊就将漫画拿出来,按图讲解,或者把科普视频转发给他们看。很多患者家属看了一次后,就基本了解了相关知识。渐渐地,很多同事也向她索要漫画作为辅助诊疗的方法。于是,沈珊珊干脆将作品装订成一本“医学手绘”,既便于大家使用,也给很多想了解医学知识的人提供了科普绘本。

沈珊珊的医学绘本辅助诊疗法,已经成了她所在医院处理医患关系的独到做法。目前,醫院已经准备将她的绘本作品变成易拉宝、科普宣传画,在医院的公众号、病区里广为宣传。

Q:进入医院工作,初心是什么?

A:进入医院,初心还是那样,希望所有患者能康复出院,希望能诊断出所有疑难杂症。但是,生活怎么可能和你想的完全一样,很多患者找不到病因,或者即使诊断明确,现有的医学技术根本不能根治,比如肿瘤,或者一些慢性病出现各种并发症,看着他们很痛苦,我们内心也煎熬,感觉自己无能为力。

Q:因为在创作上投入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医院的工作也很忙,家里人怎么看?

A:有理解和不理解的时候,感觉有时候需要权衡,说多了都是泪。

Q:平时和网友交流多吗?

A:有网友手绘的群,会讨论医学知识,建议太多了,从画第一张手绘到现在,都是他们提的建议,比如提出做视频讲解、配音仪器麦克风的选择、字幕的颜色等等这些细节他们都有帮助我。也是在他们的鼓励下,我画“医学手绘”才一步一步走下来。

Q:目前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A:我希望把爱好和职业结合,这样我觉得工作起来很满足,很开心。幸福就是我看着每一个患者都能康复好转出院,等着他们说:沈医生,我们回家了。

Q: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建议?

A:我自己就是刚入职,谈不上建议,我自己就有很多不足,也在学习。希望医学生都能坚持下来,医生这一行,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学好专业技术,保护自己,也是对患者负责。

猜你喜欢

手绘医学科普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创意动物手绘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手绘
手绘二十四节气
介入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