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误”教育理念下编导课程《影视录音》教学探索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编导录音广电

雷 婷 岳 堂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纵观全球,不论是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影视学院、英国国际电影学院等诸多国际著名影视广播类院校,还是在国内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专业类名校都将《影视录音》课程设为影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声学知识,掌握录音设备使用原理的工学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录音理论及技巧,并且要求学生对声音设计与制作有一定的艺术处理能力,是一门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

一、高校广电编导专业《影视录音》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声音意识薄弱

众所周知,影视作品由声音、画面两个元素构成。画面效果往往比较直观,特效、美术、剪辑、表演等等,观众一目了然。那么是否意味着,声音在影视作品中,仅仅是辅助画面而存在的元素呢?我们偶尔可以听到观众的某些评价:“天,这个音乐一起我就想哭”;“这个声音太恐怖啦,吓死我了,快关了”;“这有什么恐怖的,你把声音关了,会觉得那些‘鬼’蛮可爱的”;“女主这是生气了吧,摔门声那么大”:“女孩很着急吧,脚步声那么匆忙”诸如此类。可见,随着观众对影视作品视听艺术的追求,声音与画面,不再是从属关系。影视声音在奠定作品风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并且,声音可以扩宽画面的空间,展现画面之外的氛围和场景。然而,在学生当中直接使用摄像机、单反相机等录制设备直接进行收音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声音意识薄弱表现得非常明显。

(二)跨学科思维定式

《影视录音》是一门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是涉及物理学、工学、艺术学等跨学科的课程。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广电编导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科背景,对物理学、工学知识理解起来显得比较吃力,对繁杂的电平、频率、声压级、比特率等数据表示出不适应。文科学生向来喜欢凭“感觉”,但这种凭“感觉”的思维模式在录音课程中显得不够严谨,影视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是否匹配,电平大小是否合理,是一种需要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方式来进行架构的。因此,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进行跨学科思维培养,融合多种学科思维模式,对录音课程来说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学生创新意识匮乏

在进行录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使用录音设备或利用后期音频制作软件进行声音录制和处理时,是将声音“贴在”画面上。将声音作为画面的附属,是学生最常用的制作手法。更有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将录音周边设备(如传声器、调音台等)连接得当,不串音、不啸叫、不失频满足基本收音即可。对于广电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连接和操作设备、保证声音画面一致性是录音课程最基本的要求,更高的追求是对声音的制作和设计能力,对学生展开声音制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是影视录音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巧用“试误”教育理念让《影视录音》课程教学“化错为宝”

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试误说”,其核心内容是:尝试错误现象是人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或途径,然而尝试错误决非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通过试误方法不断尝试运用学过的知识或经验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目标。

在影视录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巧用试误法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前提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问题,这些需要学生自主思考、持续修正的环节就是学生不断实践的过程。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本,并且提供学生深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三、“试误”教育理念下《影视录音》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桑代克根据“试误说”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1],对影视录音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试误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优化。

(一)准备律:对惯常逻辑的重构

一方面,打破声音是从属于画面的惯常逻辑,让学生了解声音是与画面相同重要的影视元素,声音不仅可以叙事还可以扩宽画面的空间,展现画面之外的氛围和场景,全面提高学生对影视声音重要性的认知。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声画关系的认知,不仅画面组接有蒙太奇效果,声音也有声音蒙太奇的应用。在影视录音课程中对声音蒙太奇的应用技巧是一个重要环节,涉及语言、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素的搭配比较,课堂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为主向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大量的具体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声音蒙太奇的应用,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声音整体感的设计理念,最终呈现出较好的声音艺术效果。

(二)练习律:增加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抽象声音思维能力

广电编导专业学生对画面的感知力比声音普遍要高,学生们具有较强的画面思维,而声音思维较弱。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声音思维能力的训练,将抽象思维转化成具象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声音感知力。例如,在教学中提高对声学基础理论部分的讲解,把相关声学物理知识、工学知识进行细化再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在讲解声音声学基础的响曲线、声压级、频率等概念时,对于文科背景的广电编导类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有一定难度,但加入一些图表分析、案例讲解,结合声音软件效果器的参数就能帮助学生对该类声音概念建立较为清晰的认知。在讲解录音师站位知识时,要求录音师既要面对摄像机,又要面对演员,要根据摄像机和演员的调度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学生很难想象录音师应该怎么站位,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光线图、案例分析、正误对比等可视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以上方案的应用,笔者发现学生对声音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显著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整个教学过程加强了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效果律:声音技术与创新意识二元合一

随着数字技术在录音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声音可以通过音频软件进行制作,而非单纯的现场录制了,能够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和设备,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制作出更多满足影视作品需求的声音,可以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声音和画面制作时,主要是线性编辑的过程,学生容易将工作重点锁定为如何确保声音元素与画面元素达到精确同步,但缺乏对声音元素创作性的思考,这很难制作出上乘的影视作品。笔者通过对经典科幻作品(如《星球大战》《星际穿越》《侏罗纪公园》等)中声音的分析,运用音频工作站让学生了解各类特效声音的制作与合成,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声音素材,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效将声音技术与创新意识进行二元合一,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提高了影视录音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将“试误”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广电编导专业《影视录音》课程教学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影视录音》课程在广电编导专业中的设置,既有影视录音学科的普遍性,又有广电编导专业的特殊性。“试误”理念在课程教育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字化浪潮下能够顺应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完善,继续为影视录音教育进行研究和总结。

猜你喜欢

编导录音广电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Listen and Choose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Listen and Color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