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乐对外传播研究
——以江苏“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

2019-03-20吴秋茹许阳桐谢金晶郑威豪

传媒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民乐留学生一带一路

吴秋茹 许阳桐 谢金晶 郑威豪

(1.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2.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民乐作为人类文明和文化艺术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历史和人文特质,在国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民乐,在超越意识形态、种族、宗教信仰、文化观念等方面的隔膜,加速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将发挥独特而深远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民乐为主题,结合实例,在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江苏“双一流”建设高校留学生对中国民乐了解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进行中国民乐的跨文化交流,提出推广路径的可行性分析,更好地展现“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走出去”。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乐对外传播的机遇及现状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至今,“一带一路”已跨越亚非欧65个国家,这一倡议不仅促进了沿线各国的政治互信和经济融合,更促进了各国人民“互联互通”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而刚刚结束的亚洲文明对话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又一次掀起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浪潮,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有机会来到中国高校学习。据统计,至2018年底,“一带一路”沿线的来华留学生达30万人之多,并保持每年万人的增长速度。很多高校开始建设独立的国际交流学院,这使得国外留学生能够更贴近、深切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他们逐渐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主力军,自觉地担当起文化传播交流的使命。用心观察可以发现,在中国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民乐的魅力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所喜爱,他们把学一点中国民乐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本次调查中一位来自印度的留学生在采访中表示,他非常喜欢中国民乐的声音和它丰富的韵律,更想通过学习民乐来了解中国。一位非洲留学生说,他每天都在Facebook上分享自己学习二胡的照片和视频,他远在非洲亲人和朋友每天都期待着他发的视频和文字,回国后,他想继续学习中国二胡。

打开国外的视频网站,你可以搜索到很多中国民乐表演视频,一些城市也开始有了中国民乐培训学校,中国民乐的需求正在进一步升温,但在国内,虽然留学生们被中国的发展机遇和传统文化所吸引,尤其对中国民乐充满了好奇,但基于语言、专业、环境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差异所造就的不同思维习惯和文化风俗,导致他们无法对民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只知道有民乐这个类别,但无法知道每种乐器的名称、演奏特点,大多都是觉得新奇,真正了解民乐的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学习民乐,为了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并喜爱中国民乐,我们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留学生对中国民乐的了解程度,喜爱程度及学习意愿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民乐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并主动带着民乐走进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解,欣赏,学习民乐的渠道。

本次调查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国家直属高校,“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创始学校之一,具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基础,从1954年开始已为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上千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教育,2013年设置了独立的国际教育学院,2018年该校留学生总数1607名,其中“一带一路”沿线80多个国家,留学生1014名,占留学生总数的63%,比2013年增幅216%。我们对其中的300位留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调查发现85%的留学生并不了解中国民乐,99%无法辨认中国乐器,虽然他们一般不听或很少听中国民乐,但他们对民乐感到十分好奇,96%的留学生没有听过中国民乐团在国际上的演出,他们了解中国民乐的渠道95%来自于网络,4%来自电视节目,只有1%来自音乐会宣传或者其他人介绍等,由此看出,音乐文化展演、举办音乐节等一些高大上的国际民乐演出并不能为外国普通民众所知,虽然中国民乐团频繁出访世界各地,也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民乐走向世界的点点光辉,但能欣赏到民乐的基本集中在国外大城市的中上阶层人士,受众范围小、产生的影响力也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月,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美国纽约巴德音乐学院首设了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中国民乐开始在美国大学课堂响起,长期以来,“各国音乐学院里教授的大都是西方音乐,特别是西方古典音乐,采用的也大都是西方的体系,中国音乐教育几乎没有,更谈不上设置中国音乐专业的学位。这是中国民乐首次进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1]这一创举打开了长期以来外国人对民乐的了解只能停留在欣赏层面的通道,开始了针对外国人的民乐教学,具有开创性意义。

很显然,民乐走向世界,从欣赏到学习,绝不是靠政府间合作或某一乐团的交流演出这一渠道能够实现的,要提高民乐的对外传播能力,就要探索多方面的传播路径。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乐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原中央民族乐团团长顾夏阳曾在记者采访时认为:“把中国民族音乐带出了国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音乐的知名度。但是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并不意味着得到全世界音乐界的认可”[2]。前期针对留学生民乐了解度的现状调查也使我们发现,在很多留学生眼中,民乐仍旧是“古董”,中国民乐离“走向世界”还有很远,走向世界“绝不是自己说说就行的,走向世界首先要让别人承认你和你的艺术,要进行真正的文化交流,而不仅仅是一种表层的文化往来和简单的民族艺术的展示”[3],“中国民乐的民族风格已经得到认可了,可是仅仅停留在被欣赏却仍有隔阂距离感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4]。近几年,中国民乐正积极承担从“走出去”到“走进来”的过程,2018年7月13日至29日,50余名来自5个国家著名大学和音乐学院的师生在中国音乐文化暑期国际研修学院搭建的多种族多样性文化互动共处的空间里,学习掌握了至少一种中国民间乐器的演奏方法,并通过他们讲述和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用音乐艺术的形式向外打开传播中国文化之窗,是一种更加生动而有力量”[5]。也是中国民乐对外传播的非常好的一次创新和探索,是“维也纳金色大厅”以及巴黎的中国文化季、中国文化美国行等一些文化交流的必要补充,民乐要能像世界音乐一样被各个层面的人更广泛地接受,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语言沟通、传播渠道不通畅,推广形式和路径上的单一等都是影响民乐传播的障碍,比如:在国内,尚未有针对外国人学习民乐的培训学校,市面上也没有民乐学习的英语或多语种教学视频,电视、网络、电子传媒的宣传力量也未发展起来,很多高校都有自己高水平的大学生民乐团和民乐演出展演、也有专业的民乐排练场地,但是留学生很难介入,实地参观、零距离接触乐器、聆听民乐演出等了解民乐的渠道基本都是望尘莫及,而有能力并致力于教留学生民乐的学生或社团少之又少,一些音乐学院针对留学生的教学也仅限于教学任务和课堂,还不太熟悉推广和宣传,更难做到“把自身的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他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进而形成对他国人民的吸引力。”[6]

如何把中国民乐传递给更多的外国人,政府间的合作固然重要,高校、企业、社团、民间艺术团体等一些民间力量也不容小觑,民间力量不但在形态上可以丰富民乐传播的途径,也为实践活动的探索提供了现实路径,并提供着更多新的可能。其中,高校留学生人数众多,在国内时间长,相对比较稳定,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高校环境更有利于留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民乐。本次调查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自己专业的大学生艺术团,其民族乐团在2018年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拥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成熟的运作体系,高度的社会认可,有能力也愿意为留学生学习民乐提供丰富的资源及专业的指导,调查发现有高达60%的留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接触并学习到民乐,他们非常愿意参加,并希望每周能学习两次及以上,可见,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在实现民乐对外传播的作用方面发挥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值得注意的是,民乐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外国留学生“并不看重你对他的文化的表面模仿和追随,他们看重的是你不同于他们的东西——属于你自己的文化和语言”[7],这就是必须坚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如在国际舞台行走多年的格莱美世界音乐专辑大奖获得者吴彤大师认为“一方面要了解外国人想听什么,同时要知道自己家里最好的是什么,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演绎音乐”[8]。通过以上分析,项目组成员依托校团委和民乐团的力量,利用团队优势,积极探索民乐传播的路径,展现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乐对外传播的策略路径研究

(一)以高校为基地

截至2019年4月,有39国内高校加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30多万“一带一路”沿线的留学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道桥梁,也成为中国民乐为更多国际友人了解的一个窗口。

(1) 加大民乐在留学生中的宣传力度。一些有民乐团的高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大型演出,比如新年晚会、民乐专场汇报演出等,会演奏较为完整的民乐曲目,这是从整体上领略民乐之美的好机会,可以邀请留学生一起观看、品鉴;在日常排练中,民乐团会重点练习一些曲目和技巧,也邀请留学生参观并参与其中,从细节处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乐器和音乐,提高他们对民乐的了解度和感受力。

(2) 开展民族乐器教学。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相应民乐兴趣班、俱乐部等,鼓励留学生亲身参与民乐的学习与演奏中,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民乐乐理知识与实际演奏技巧两个方面。在乐理知识课堂上,可以带领留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不同流派,传统乐器的分类、演变及相关历史故事,以及包括简谱在内的有中国特色乐理知识。在演奏技巧方面,以琵琶为例,可以按章节,分课时,有层次地讲解教授这种乐器弹、挑、分、轮指等指法和演奏技巧。

(3) 加强中外音乐器乐交流。一个封闭的文化是难以进步的,以琵琶、二胡为代表的民族乐器沿丝绸之路自西域而来,见证了古代中外音乐的交流与进步,而在当代,“一带一路”倡议使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高校,他们也乐于认识学习古老的中国民乐,我们既可以举办国际文化交流节,这是一个中外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集中展示、交流的好机会,也可以尝试开辟新的演奏方式,邀请会演奏外国特色乐器的留学生与中国民乐配合演奏同台献技,或者以中国民乐演绎国外经典民乐名曲,同时还可以举办交流研讨沙龙,探究民乐传播历史,大家交流切磋,共同享受音乐之美。实践证明,本次调查中项目组成员采用的以上传播方式正日益得到留学生的喜爱,也逐渐在学校中得以推广和重视。

(二)以网络为拓展途径

“中国民族音乐国际传播历史悠久,主要依靠皇室和政府的出使、联姻或委派、国家之间的朝贺以及战争导致的人口流动等原始途径”[9]。这种代有“捎带”性质的传播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促进的中国民乐的发展,扩大了影响力,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强烈需求的当下,我们需要对民乐的传播方式给予更大的重视,有计划、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国际推广,而网络就是一种传播快、范围广、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绝佳方式。

(1) 应当对已有的民乐网络资源进行翻译与调整。比如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网站“中国古曲网”,以及针对特定乐器“中国古筝网”等网站,在国内民乐学习人群中大受欢迎,但其页面基本为中文,提供的曲谱基本为简谱,对于有民乐兴趣的外国人来说浏览界面不完整,不利于他们对民乐的进一步学习,如果可以对这些网站进行翻译,制作国际版页面,相信会有更多的外国友人愿意进一步了解、学习民乐。

(2) 可以开拓新的网络推广途径,推动民乐走向国际。国内现有的音乐软件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等,皆以流行音乐为主,民族音乐曲目少且没有特定的板块,而开发中国民乐专属的APP软件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市场,苹果公司推出的GarageBand音乐创作软件,以钢琴、吉他、架子鼓等西方乐器为主,使得业余爱好者更便捷的制作音乐,具有良好的音乐教育和传播作用,这对我们开发以中国民乐为主的专属APP应用软件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三)以国家政策为主导力量

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切实加强了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不断促进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这就为中国民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实践途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民乐能够依托“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抓住机遇,顺势而为,采用多种形式,高效率、高质量地“走出去”。

(1) 在孔子学院实施一系列中国民乐交流项目,借助其国际影响力,让各国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民乐。据了解,孔子学院开展过有关中国民乐的文化活动并不多,且由于缺乏后续项目支持,这些活动的影响力往往非常有限,即便是在孔子学院的学生中间,也不能掀起学习中国民乐的风潮。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中国民乐交流的后续措施,可以在海外各国的孔子学院,建立民乐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民乐交流办事机构,通过提供学习民乐的途径和场地设施,或者在教学课程中增设民乐课堂或民乐欣赏课程,或者在孔子学院定期举办民乐演奏大赛等形式,让同样对中国民乐怀揣兴趣的学生们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与感悟。

(2) 设立政府资助民乐出口项目,推动与民乐有关的文化产业发展。2017年国家将“音乐产业发展”列入到“重大文化产业工程”中,使音乐行业迸发出活力与创造力,在国外的社交平台上甚至可以发现外国人翻唱中国的流行歌曲,但中国民乐的传播度仍不是很高。在此背景下,政府可以加大对民乐产业的资金投入,建设一批以民乐表演为主的协会,形成系统化的民乐人才培养机制;重视民乐乐曲的创作,激发民乐作曲家创作的热情,推动民乐不断推陈出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实施民乐出口项目,资助民乐团出国演出,给予高等学院相关民乐交流项目相应的补贴等等。

(3) 国家文化宣传单位发挥其引导力与公信力,拍摄有关民乐文化的纪录片、宣传篇或综艺节目。中央电视台近几年拍摄了不少弘扬中国文化的纪录片和综艺节目,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等,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更好地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民乐的对外传播也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一方面拍摄出有创意、有故事、有内涵的电视文艺作品,另一方面可以与国外制片公司合作,推出国际版,扩大知名度,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中国民乐的魅力。

四、结论

“一带一路”倡议打通了民乐传往其他国家的通道,为中国民乐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走向世界良好机遇,但通过此次项目调查,我们认为中国民乐走向世界仍旧任重道远,不能很好地被认可和接受是民乐“走出去”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主力军就是留学生,他们所在的高校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的传播阵地,而网络方式、国家政策的主导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我们应该把握时代需求,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民乐传播路径,让各国人民都能有机会、有渠道了解、学习中国民乐,更好地展现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民乐留学生一带一路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