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军航空运输投送系统建设与发展

2019-03-20王诗凯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危险品运输机我军

海 军, 王诗凯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联合投送系,天津 300161;2.陆军后勤部直属保障大队,北京 100081)

航空运输投送作为一种新质战略投送力量,具有快速反应、先期到达、显示存在、遏制危机的突出优势,在维护国防安全方面,是一种直接的、有效的、现实的战略威慑,在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提高战略投送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我军航空运输投送与其他方式相比,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无论是投送能力、保障机制,还是法规制度、信息化水平等,还与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军队使命任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加强新时代航空运输投送系统建设发展,必须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平战结合、军民融合,拓展职能、保障打赢,不断促进我军航空战略投送能力实现更大发展与突破。

1 我军航空运输投送系统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我军航空运输投送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我军战略投送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平时国防和军队建设、急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战时保障部队远程快速机动奠定了较好基础。

1.1 航空战略投送实体力量

(1)军队建制航空战略投送力量。军队建制航空运力主要包括运输机和运输直升机。军用运输机主要编配于运输航空兵部队,其中能用于实施部队战略投送的主要是大型运输机。运输直升机主要编配陆航部队,是衔接战略投送的“黄金末端”,是保障部队跨越复杂地形和实施垂直补给的重要力量。

(2)民用航空战略投送后备力量。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业快速发展,机队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18年底,民航运输飞机在册架数3 627架(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客机3 490余架、大中型货机136架,具有客机数量多、技术水平先进,货机载量大、大中小机型全、航线密度大的特点,是保障兵力全疆域快速部署、跨国境远程投送的一支重要力量。按照军民融合要求,依托民用航空运输力量加强战略投送力量建设,是提升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途径。2013年依托南方航空公司首批组建了战略投送支援机队,战时和急时条件下主要担负后续兵力、后勤装备物资前送以及伤病员紧急后送任务,是平时服务的生力军、急时服务的突击队和战时保障的骨干力量。

(3)投送基地力量。为加快发展战略投送能力等新型作战力量,大力推进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提高战略支援和区域辐射保障能力,原总后勤部决策部署,在郑州正式组建成立了投送基地[1]。具备为部队提供全疆域跨国境远程立体投送、为军地物资装备实施预储转运、为国家和地方应急救援力量提供支援保障以及对伤病员实施后送和医疗救护的综合保障功能。

1.2 机场保障网络体系

我国军地现有机场遍布战略腹地、高原边防和前沿海岛,为实施部队航空运输投送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战场交通网络。从民用机场看,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用机场发展速度与规模越来越快,目前运营机场总量已达到236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按飞行区等级划分,能起降波音747-400F、波音777-200F大型货机的4F级机场12个、4E级机场30个。

1.3 航空运输投送指挥管理与保障机构

组织管理航空运输投送主要涉及民航运输部门、军队参谋部门和运输投送部门三个系统。使用军队运输航空兵的运输机、运输直升机组织实施运输投送,由军委机关和军种参谋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管理;利用民航运力完成运输投送任务,由军委后勤保障部运输投送管理部门、联勤保障部队及其所辖交通运输军事代表部门,会同民航运输部门实施管理。

1.4 航空运输投送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航空运输投送部门按照军地融合、技术共用、资源共享、统一标准、共同保障的原则,加速推进航空运输投送信息化建设。对航空军交运输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作战部队、航空运输投送部门查询运输信息、编制运输计划、制定部队空中输送方案与保障方案有了现代化手段。民航部门尤其是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等单位,把航空运输投送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之中,为军事信息提供必要的硬件接口和环境条件,为有关交通运输军代室联通了运输调度生产信息网络,共同建立军事运输投送专用模块,实时提供民航运输资源相关信息。

2 我军航空运输投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军运输投送体系呈现陆上投送能力强、空中投送能力弱;本土投送能力强、海外远程投送弱;民用运输能力强、军队建制投送能力弱的格局。尽管我军航空运输投送系统有了快速发展,但与其他运输投送方式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2.1 战略投送能力总体偏弱

军队建制航空运力小型机多、大型机少,部分机型列装时间较长,机载导航设备落后,技术状况较差。民用航空运力客机多、货机少,能用于物资装备投送的大型货机数量严重不足;民航货机受舱门大小、货舱尺寸、地板承重等指标限制,无法为大型重型装备和“杀手锏”兵器提供快速投送保障。相比之下,美军现有各型运输机(包括加油机)800多架,其战略机动15%由军用运输机完成,24 h内可将一个整建制主力师投送到世界任何地区遂行作战任务;俄军现有大中型运输机近400架,集中使用一次可将1个空降兵师投送到3 800 km之外投入作战。

2.2 军地机场布局不尽合理

从总体布局看,全国机场呈现“一线少、二线弱、三线强”的分布格局。大多军用机场容量较小,停机位较少,大型运输机保障能力不足,存在军民航大型运输机“进不来、出不去”的现象,难以保障运输机实施大规模转场作业。且大多军用机场缺少兵力集结、物资储存、装卸作业、称重安检所需的场地、设备和库房,一旦遇有紧急情况,往往会出现空运现场秩序混乱、大量物资滞留现象。民用机场在保障军用装备物资运输时,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需求,主要体现在大型升降装卸平台、货物拖车、集装板等配备不齐,滚装滚卸装备缺乏,缺少手持式和大型箱装货物安检设施设备等,机场主要进出道路难以满足部队重装备机动需要。

2.3 运输规章制度还不健全

航空运输投送法规建设还较为滞后,体系很不完善,《航空军事运输计划管理规定》、《航空军事运输暂行规定》许多条款内容相对陈旧,明显与新体制、新编制和新的使命任务不相适应,还有许多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航空战略投送力量建设、民航战略投送支援机队建设与使用管理、调度指挥方面的法规尚属空白,明显落后于航空运输投送力量发展要求;且现有法规制度大部分依赖于地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3 航空运输投送系统建设发展的重点

3.1 推进实体力量建设,全力提升投送能力

一是加快实体化投送基地建设步伐。加强实体化基地化力量体系建设,是推进航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实质性举措,各级航空运输投送部门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统筹规划,科学布势,合理选址,统筹规划投送基地力量体系建设。要深化研究航空投送基地建设模式,在主要战略方向的重点地区,以军队自建为主;在主要战役方向的枢纽机场,以军地共建为主;担负有运输投送任务的民航机场,应加大贯彻国防要求力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投送基地建设模式。

二是启动海外航空战略投送支撑点建设。为适应部队走出去战略需要,要加快航空跨境投送海外保障渠道与支撑点建设,探索形成依托驻外使馆、航空企业驻外机构、国际航运代理、海外基地保障等多种模式与渠道,逐步形成关系畅通、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具体讲应按照“点、线、面”支撑点布局,形成海外远程投送支撑体系。“点”就是选择我国核心利益地区,各大洲一至二个重点枢纽机场,建立海外航空战略投送支撑点;“线”指的是在我海外利益相关区开通航班和航线;“面”指的是地区保障资源共享机制,可将全球划分为几大片区,各片区内航空战略投送保障支撑点实现资源共享、互助保障。

三是持续组建航空战略投送支援力量。《国防交通法》第36条规定:国家以大中型运输企业为主要依托,组织建设战略投送支援力量,增强战略投送能力,为快速组织远距离、大规模国防运输提供有效支持。应根据我军航空战略投送能力发展需求,按照军民融合一体保障要求,充分利用我国民用航空运力资源,逐步组建战略投送支援机队及预备役航空运输部队。

3.2 积极完善工作职能,着力提升投送服务质量

一是深入开展为兵服务。习主席深刻指出,“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充分体现了习主席、中央军委对军人的关心厚爱。航空运输投送部门要进一步面向基层、服务部队,为基层部队官兵出行排忧解难。要有计划开通内地至边防、高原、海岛地区航线,让边疆官兵进出内地快捷方便。近年来,全国大部分民航机场开通了军人乘机依法优先通道,在交通运输行业起到了引领示范效应,为全军官兵提供了更为便捷优先服务。下一步应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大力开展军人优惠购票、便利乘机、专区候机等服务活动。

二是开展危险品航空运输。我军危险品航空运输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仍无制定完善的组织程序,没有形成军地共同认可的操作规程,目前基本上是一事一议、临时协调或采取豁免的方式组织保障,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军用危险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危险性大,有的危险品还具有多重危险性。由于我军危险品没有相应的空运分类识别标准,在具体办理手续时,民航部门无法确认危险品的组级代号标准。危险品航空运输包装,主要采用出厂时的原始包装,既与我国民航标准不统一,也与国际航空运输标准不相同,导致大多军用危险品无法承运。今后要进一步扩大危险品航空运输比重,不断增强部队实战化水平。

三是有力保障部队走出去。多年以来,我军在军援运输、国际维和运输、海外应急救援运输等方面,出色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为适应军队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需求,要加快推进航空跨境投送保障渠道建设,加强远海远洋运输补给和境外执勤力量航空运输投送保障,建立常态化跨境航空投送工作机制和交通运输军代表海外工作机制。同时要做好军用运输机跨境航线申请、出入境手续办理、境外经停和地面保障工作。

3.3 推进业务建设,不断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重大战略,充分挖掘和依托民航巨大发展潜力,拓展民航运力使用范畴,为部队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要在新造飞机与民用机场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民用机场保障军用运输机起降、高速公路飞机跑道规划建设、军地一体开展陆空联合投送训练演练等方面,积极探索军民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与办法,不断提高民航运力的国防功能。

二是做好部队航空输送战备工作。近年来,军委机关下发了关于修订部队空中输送方案与保障方案的通知,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各级运输投送部门指导部队作好航空输送方案编制工作。当前,除了抓好主要战略方向和重点地区部队编制修订《部队空中输送方案》外,要结合部队轮换驻防、跨区机动、演习演练和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对照新修订的输送方案,有计划分批次地对重点部队进行有针对性地检验评估,确保部队一旦有任务,就能依案展开。

三是完善航空运输投送管理法规制度。要按照立改废释的总体要求,尽快研究出台《航空运输投送管理》、《航空跨境运输投送管理规定》。为规范危险品航空运输管理,军地应研究制定《军用危险品航空运输操作规范与指南》;同时要着手研究制订《民航货机装运军事装备物资通用要求》、《民航货机装运军事装备物资装载标准》、《民航战略投送支援机队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为航空运输投送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发展、正规化保障提供法规制度保证。

猜你喜欢

危险品运输机我军
约旦大力神运输机
C-17运输机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一种新型危险品液罐车安全阀
广东省圆满完成民兵报废危险品销毁处理任务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
我军第一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