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鸥外在《高濑舟》中的审美构建

2019-03-20陈永岐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眼睛美的小说

陈永岐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森鸥外(1862—1922),是日本小说家、翻译家。幼年时代即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汉文经典,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成为军医。1884年受陆军省派遣赴德国留学,留学时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文学、哲学等领域先进知识。1888年回国后担任军医教官,同时活跃于日本文坛,以自己的德国留学体验为素材创作并发表了《舞姬》等作品以及大量译作,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高濑舟》于大正5年(1916年)1月发表在《中央公论》上。小说取材于江户后期的一部随笔集《翁草》中的一篇故事《流放犯人的故事》,解差庄兵卫押送一个被宣判流放的犯人喜助,由京都前往大阪,在高濑舟上喜助讲述自己获罪的经历。文体简洁、典雅。日夏耿之介(1890-1971,日本的诗人、英国文学研究家、评论家)认为《高濑舟》是森鸥外作品的最高峰,是森鸥外历史小说中的杰作。

为什么说《高濑舟》是森鸥外历史小说中的杰作?笔者认为森鸥外在《高濑舟》中构建的美,符合了日本读者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本稿中笔者以《高濑舟》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知足、勤俭之美的构建;兄友弟恭—兄弟情义之美;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之美的构建;自然之美的构建;眼睛描写之美的构建;呼应、暗示之美的构建。

一、知足、勤俭之美的构建

喜助独自上船,无人陪伴。虽然允许睡觉,但是他并没有躺下,默然望月,神情爽朗,眼中闪光,仿佛是乘船游山玩水。对于喜助的反常行为,庄兵卫感到奇怪。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杀死弟弟,按照人之常情,心中都不会好过。喜助是不是一个十足的恶人或者疯子?但是他的言谈举止又没有不合情理之处,庄兵卫百思不得其解。这个疑问是小说展开的原动力。而庄兵卫的作用是与读者一同解开这个疑问,理解喜助为何行为反常。

根据喜助的描述,他和弟弟居无定所,一旦找到工作,拼命奋斗,尽管如此,总是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进入大牢,每天不劳而食,流放之前还发放二百文钱,感觉愧对衙门老爷。

庄兵卫从喜助的头上看到了“豪光”(佛眉间向四外辐射的光芒),钦佩喜助的知足、无欲,如同敬畏神佛一样。《山椒大夫》(1915年)中也有类似“豪光”的描写,“今早,安寿脸上因为喜悦而神采飞扬,大大的眼睛,灿若明星”①。

庄兵卫还将自己的家庭与喜助做了比较,妻子出身于富商家庭,有心用丈夫的工资维持生活,但是自幼娇生惯养,与庄兵卫家勤俭的家风不和,因此,屡屡发生争吵。通过比较,庄兵卫赞同喜助的想法。庄兵卫对知足、勤俭家风的赞同正是森鸥外的写照,森鸥外自幼受到武士道德教育,通习中国经典。他的思想正是来源于《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分析了封建社会的武士与农民两个阶级之后,指出“他们的信条是,俭朴是最高的美德”。

二、兄友弟恭—兄弟情义之美

喜助的弟弟因病无药医治而卧床不起,每天在家等待喜助买吃的回来。小说之中,关于兄弟的关系,喜助陈述如下:“在我小时,父母染上瘟疫,双双亡故,剩下我和弟弟两人。起初,街坊上的人就像可怜屋檐下的小狗一样,周济我们一些吃的,我们则给他们跑跑腿,免去了挨饿受冻,活下来了。渐渐长大后,哪怕去找活干,我们兄弟二人也尽量不分离,总是在一起,相帮着干活。”由此可以看出,喜助作为兄长,时刻关爱着弟弟。弟弟深知自己的疾病无钱医治,加之生活困难,不想拖累哥哥,在用剃刀刎颈未成功之际,请求哥哥帮助拔出剃刀以结束生命。求生本是人类的本能,喜助弟弟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并面对死亡。喜助弟弟是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之后做出的决定,其选择是理性的、过程是坚决的,弟弟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慷慨而死。可见社会历史的现状令人不胜叹惋。森鸥外有意识地刻画这种长幼有序、手足情深,其源流来自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作为长子的自觉。实际上也是对传统道德观的一种肯定和妥协。森鸥外的长子意识,在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山椒大夫》中的安寿为了让厨子王逃跑自己慷慨赴死。

三、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之美

喜助父母双亡,与弟弟相依为命。幸好邻里照顾,长大成人。弟弟生病失去劳动能力,喜助毫无怨言,一个人支撑起家庭。虽然当时帮弟弟拔出剃刀,“杀”弟弟确实是迫不得己,但从喜助的话语中却丝毫找不到他对裁决的不满,甚至对大牢不劳而食,得到二百文钱流放的判决展露出了感激之情。他的欲求是简单而容易满足的。更进一步说,喜助对自己的处境自始至终是认同的,没有丝毫反抗的意识。

通过对庄兵卫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看出庄兵卫是一个善于观察、富有同情心的人。他被眼前这个无欲、知足的喜助深深打动。听完喜助倾诉境遇后,他也曾质疑过权威。“杀人,当然有罪。但是,一想到这是为了不让人在再受罪,不由得产生疑问,而且始终不得其解”尽管庄兵卫绞尽脑汁思考了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决定将判断交给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对于喜助的遭遇,庄兵卫确实哀其不幸,最终也无力回天。庄兵卫最终还是服从权威的裁断。

由此可见,喜助与庄兵卫都是安分守己的人,符合了日本人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审美取向。

四、自然之美的构建

庄兵卫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喜助的眼中会闪着光辉?从喜助以前的困境来看,十分满足得到的二百文钱。这对于喜助来说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来看,不忍直视弟弟的痛苦,按照弟弟的指示,替弟弟拔出剃刀,使其获得安乐死,作为一般人来说也是自然的状态。

从庄兵卫的角度来看,向权威提出疑问(喜助真的有罪吗?询问衙门老爷),对于庄兵卫来说,也是一种自然淳朴的心情。

由此可见,森鸥外对于求而不得的自然之人的向往。

二人乘坐高濑舟,滑过黑色的水面,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高濑舟》处于森鸥外历史小说的最后一部,展示了森鸥外尊重历史“自然”的态度和追求人类“自然”的态度。

纯粹的自然描写也是十分成功的,例如:“春日黄昏,知恩院的樱花随着暮钟声纷纷飘零”。“那一夜,傍晚时分,风停了,漫天的纤云,遮得月影朦胧。初夏的温煦,仿佛化成雾霭,从两岸与河床的泥土中升腾起来。……周遭一片寂静,但闻船头水生欸乃”。“云影忽浓忽淡,月光也时明时暗”。

综上所述,森鸥外在《高濑舟》中构建了诸多自然之美。

五、眼睛描写之美

森鸥外巧妙地描写了弟弟的眼睛。“弟弟眼神十分可怕,不停地催促着。”我终于想,只好按弟弟说的去办,我对他说:“没法子,那就给你拔出来吧”。话音刚落,弟弟的眼神豁然开朗,似乎很高兴。

这一部分关于眼睛的描写,暗示了弟弟含着感激之心而死去。在这里也令人联想起喜助的眼睛的描写,在舟中,喜助不睡觉,沉默望月的场面写到“喜助脸上神情爽朗,眼里闪着微光”。弟弟眼睛的眼神“豁然开朗”与哥哥眼睛的“闪着微光”有着共同之处。

森鸥外是非常善于描写眼睛的。例如在《舞姬》(1890)之中,描写太田丰太郎与爱丽丝相遇的场面写道“她那泪光点点的长睫毛,覆盖着一双清澈如水,含愁似问的碧眼。不知怎的,她只这么一瞥,便穿透我的心底,矜持如我也不能不为所动”,爱丽丝的一顾紧紧地抓住了太田丰太郎的心。这段眼睛的描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山椒大夫》之中也有对安寿和厨子王的眼睛的描写。安寿与厨子王二人做了同样的梦,“……双眉紧蹙,总是凝眸望着远方”。还有,劝弟弟与自己一起登山的场面也有眼睛描写,“苍白的面庞透出了红晕,一双眸子闪闪发亮”。“安寿……大大的眼睛,灿若明星”。这些都表现了安寿放跑弟弟,自己跳水自杀的决心。

六、呼应、暗示之美的构建

押送罪犯从京都去大阪的解差也是形形色色,庄兵卫属于设身处地替别人悲哀,偷偷跟着难过不形于色的解差。所以押送人犯是一桩令人不快的差事,这与小说最后“惟上面的裁断是听,只能服从权威意志”相呼应。

“春日黄昏,知恩院的樱花随着暮钟声纷纷飘零”与“夜色朦胧”相呼应。小说首尾呼应之美。这是一个美的、余味无穷的结尾。在这里任何的思考、追究、判断悄然停止。二人沉默不语,乘坐在高濑舟上滑在朦胧月色下的漆黑的水面上。这是一篇深刻追求人性的文学。如诗歌一般是一部艺术性完美的作品。

“十分稀奇的犯人给押上了高濑舟”,读到这里,读者就会疑问: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与一般的犯人有怎样的不同?自然而然唤起读者,吸引读者的兴趣阅读下文。

“孤零零一个人上的船”,这与解差有权允许一名亲属上船陪到大阪的管理不符。结合下文方知,这里暗示了喜助没有亲属,只有兄弟二人生活。

森鸥外在小说之中通过这样的描写构筑了呼应、暗示之美,而这种写作手法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七、结语

笔者在本稿中考察了小说《高濑舟》的文本,结果表明:森鸥外在《高濑舟》中完成的审美构建,分别是:知足、勤俭之美,对于一般的日本人来说,知足、勤俭是一种美德。兄友弟恭—兄弟情义之美,在日本社会之中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族。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日本人守本分,也就是说,考虑自己处在什么样的阶层位置上,做什么事情要与之相符。自然之美,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即是森鸥外也是日本人的追求。眼睛描写之美与呼应、暗示之美,这两部分体现的是森鸥外写作技巧之美。森鸥外在《高濑舟》中完成的审美构建正符合了日本人的审美情趣,所以这部小说成为经典,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感受到美的滋养。

森鸥外在《高濑舟缘起》(《心之花》大正五年一月)一文中写明该作品的情节得益于《翁草》(江户后期的随笔集)。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财产观念,尽管人的欲望永无止境。但是,喜助被流放是得到200文钱,喜出望外。二是可否在医学上实现安乐死。针对前者,羽田庄兵卫对自己生活的反省,可以看作是森鸥外的自省。后者是森鸥外的长女森茉莉身患重病时,实际发生的问题。也就是说森鸥外将自己在生活经历之中所关心的问题,借用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表现出来。

注释:

① 本稿中高慧勤译《舞姬》、艾莲译《山椒大夫》、艾莲译《高濑舟》的译文,引自高慧勤编选.《森鸥外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3-18页、455-476页、522-528页.

猜你喜欢

眼睛美的小说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眼睛真实太重要了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