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多维传播语境中展示播音主持的亲和力

2019-03-20刘屏茂名市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亲和力主持人语境

刘屏 茂名市广播电视台

播音主持是联系广播电视与观众的重要纽带。随着网络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向主流传播媒介平台渗透,播音主持活动面临“多元观点、多样表达、多种风格、多层格调”的多维传播语境的挑战。所谓多维传播语境是指传播语境不仅包含广播电视提供的大众化线性语境,也包括网络发展带来的分众化碎片语境。亲和力是科学传播的“情商”和话语传播艺术的核心,是拉近观众与播音主持人距离的黏合剂[1]。面对多维传播语境的挑战,播音主持人必须强化自身传播能力,增强亲和力无疑是可供选择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对如何在多维传播语境中展示播音主持亲和力的课题进行了探讨。

一、播音主持亲和力的内涵与构建

(一)亲和力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称“亲和力”为“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即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认同、情感共鸣,使人与人的交流更具亲近感。播音主持的亲和力表现在接地气、有质感,易于为广大观众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能力。亲和力能帮助播音主持带给观众强大的代入感,缩短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提高传播效果和节目收视率[2]。

(二)亲和力构建

首先,拉近彼此距离。亲和力的获得既是空间距离的亲近,也是心灵间的感应和契合,所以播音主持人要把握观众的心理状态与情感共鸣点,采用观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让观众产生“自己人效应”。其次,地位上平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居高临下会使人产生受迫和抗拒心理,平等交流才能打动人心,所以播音主持人不能高高在上,而应端正心态、贴近受众,以真情实感与观众打成一片。第三,内心向善。亲和力是发自内心的秉赋和素养,出自真诚的善意和真情的流露。若借亲和之名虚伪作秀,则不免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第四,要有好的应变能力和控场能力。播音主持中常遇到突发情况,只有敏捷的思维、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及时把控现场情绪,安抚观众心理,使现场气氛不致失控。第五,以认同的方式接近。通常,人们喜欢以熟悉的方式进行交流,所以播音主持人应了解观众所认同的沟通方式。由于受众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播音主持亲和力的表达应有针对性。第六,恰当的表达方式。除了过硬的语言功底,还应掌握形态丰富的副语言,如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类语言等[3],作为推动节目走向高潮的催化剂。

二、在多维传播语境中展示播音主持亲和力的策略

(一)转变思维是重点

面对多维传播语境的挑战,播音主持人须改变以往静态的、线性的、单向思维方式,通过创新思维凝聚亲和力。首先,趋同性思维转变为求异性思维。前者让传播者思维固化、内容重复、表现老套,后者从常规中发现差异,从寻常内容中探寻特色,表现方式力求突破,因而容易激发受众的好奇心与兴趣点。其次,静态思维转变为动态思维,线性思维转变为发散思维,单向思维转变为多向思维。动态思维是指思维视角变幻,善于从寻常主题中找到切入点,利用热点事件与受众互动。发散思维是指看问题立体化、善于转向思维甚至逆向思维,摆脱单一因果、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模式。多向思维是指传播者善于从事物的不同侧面观察问题,并从不同视角挖掘表现内容和传播点。第三,滞后思维转变为前瞻性思维。在网络信息社会中,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不断跃动和汇集,受众不再满足于浅层次、简单化的内容介绍,渴望了解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分析,所以传播者应转向前瞻性思维,引导受众观察和思考事件背景,揭示事件未来走向,善于反思,而不是人云亦云、三人成虎。

(二)情感交流是基础

情感沟通是拉近心灵距离的纽带,恰当的交流是基于平等的前提,相互尊重,同理共情,感同身受。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把握生活实质,以饱满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启发受众思考,调动受众情绪。当受众感受到来自播音主持人的尊重和诚意,亲和力便油然而生。诚如孔子所言“民无信不立”,公信力是广播电视长期积累的传统。在多维传播语境中,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传播者,并成为左右意见者,然而只有更可信、更有理、更可接受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最有影响者。从这个角度上说,真情实感、平等交流是获得信任的基础,也是赢得亲和力的根本。

(三)置换智慧是王道

在网络传播语境中,民众智慧成为媒介意见的重要来源,过去一向以意见领导者自居的大众传媒也更加关注普通民众的意见,无论是以集大成者权威发布,还是以更高智慧概括民众意见,其终极目的是占据媒介意见的制高点。播音主持要体现更广泛的群众意愿必须关注民众的想法,以代言转述替代意见领袖,这个变化反映了多维传播语境中传统媒体面对网络媒体、新媒体传播特色所做出的主动改变。例如偏于书面化的表达转变为更多的口语化,不时掺杂的网络语言使播音主持更加平民化、大众化和草根化。

(四)注重分享是桥梁

相比去公众场合听音乐会或去影剧院看电影,收看广播电视场景更小,也更加私密化,然而与看手机视频、微信聊天相比,前者公众性特点依然很鲜明,特别是家庭成员围聚在大屏电视机旁,电视媒体发挥着沟通亲情、活跃家庭气氛的重要作用。所以,广播电视必须顾及大众心理体验,偏激的、粗鄙的、极端的内容一定要屏蔽掉。播音主持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传达的内容必然是中正平和的,也是对广大受众心理安全需求的最直接、最有效回应,因而注重分享是广播电视维护良好收视心理与收视体验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亲和力的桥梁。

(五)多种呈现是途径

播音主持方式需要不断创新,而不应总停留在一种播音方式上。以声音表达为例,声音的语调、节奏、语速应该随着主持节目的场景、内容而做出变化,让观众 体会到主持人丰富的情感和声音色彩的变化。在语气运用上,根据播报内容使用不同语气让内容更生动。例如播报去银行忘带银行卡的新闻时,以“这要是急用钱可咋办?”提起观众的兴趣;或者出现银行画面的时候,“哎呀,银行卡没带!”来表达当时沮丧和懊悔心情,这样富有感情色彩的表达才更具亲和力。

(六)换位思考是纽带

不是在与受众交流时套近乎就能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深入受众的内心世界。例如播报百姓春晚节目时,主持人设想自己就是一名普通观众,在春晚节目上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最想看的内容有哪些,这样以观众的角度呈现其关心的内容,更容易激发共鸣和产生亲和力。

(七)恰当表达增效果

驾驭一档节目需要过硬的语言功底,同时也离不开恰当的表达方式。例如报道群众日常生活的节目时,过于偏重书面语就不贴近群众生活,适当的口语能使语言更富有生活化,受众也更易于接受。再如网络的普遍应用,网络语言也成了播音主持工作中无法回避的内容,筛选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词汇不仅使表达内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是接地气、拉近与受众距离的好方法。

(八)用副语言添新意

副语言被称为“非言语符号”,与有声语言共同构成传播手段。服饰、化妆、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传递亲和力。例如时政新闻主持身着庄重、大方得体的职业套装,给观众以职业、干练的形象,也凸显新闻节目的严谨和公正;民生新闻主持身着淡雅舒适的套装,加上小巧精致的饰品和温婉庄重的妆容,会让节目更贴近群众生活。

三、结束语

多维传播语境带来多元的看法、丰富的视角、多面的表达,这样的环境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须强化自己的传播能力,通过提升亲和力突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与网络传播平台竞争中凸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使雅音长奏持久不断。

猜你喜欢

亲和力主持人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