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承载对与对的抗争
——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的道具

2019-03-20李文倩山东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郭抗争骑车

李文倩 山东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电影《十七岁的单车》通过一系列极其微小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现了尽可能多的要素,这其中有涉及人自身的,也有社会现实的,尤其是以自行车这一道具实现了道德力量的局部的对与对的抗争。

首先,作为道具的自行车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串联和推动的作用。影片通过骑车、丢车、偷车、还车、毁车等一系列事件叙述,其中自行车既是道具,又是情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联系前后故事的桥梁,传递着一种特殊的信息。

其次,自行车承载着两个人的梦想。对小郭来说,他是“新时代的骆驼祥子”,自行车意味着工作,即生存手段。而对于小坚来说,除了一种交通工具,自行车还象征着他的身份及炫耀的心理,同时也是其爱情的发端,如片中小坚为女孩修好车链后的移镜头,小坚骑车时明快的节奏体现出他的满足感,矛盾和冲突油然而生。先是围绕车的归属问题,小郭等车、偷车、抢车,而后被小坚等揍,把两者的矛盾外化出来,这其中便是对与对的抗争,小郭要车理所应当,车本该属于他,而小坚用五百元买下车,不给也合情合理,双方在一种没有“错”的状态下展开了对自身的维护,这个矛盾是电影直接显现的。

再次,自行车渗透着社会现实,体现着时代背景的特殊性。这其中影片诠释着身份,人们对城里人和乡下人有着严格的定位,在城市里,就连乡下人也用城市人的眼光看待自己,小郭的朋友曾说“不能让人看出你是个外地人”,并用刷牙这一细节将城乡两种人区别开来。小郭最初骑车时的笑容表现着自己被这个城市接纳的喜悦,他向往城市的生活,羡慕城市人的生活状态,片中所有外地人几乎都在表达着对自己的否定,他们渴望被城市同化。其中小保姆的前后变化以及别人看待她的眼光从侧面映射着对两种身份的界定。影片以自行车这一细节折射着社会的现实,这是在中国特有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问题。同时,两者的对与对的冲突是摆在观众面前的,并没有激化,更没有解决。一个慢镜头展示了小郭骑单车游走于众多的车辆,这是他与这个城市的对立,尽管双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但作为一个无法抗拒的冲突,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再者,自行车作为一个符号折射出人性的两面。影片以自行车为联结,通过一系列无递进式的对话反映着个体人的内心变化及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小郭在澡堂与服务员的对话类似张艺谋《有话好好说》中张秋生与赵小帅围绕电脑索赔问题的争论,两者都是为一个问题各持己见却没有最终答案,这其中展现了各自“对”的成分却没有人为“对”作出解答,还有影片最后小郭为小坚的事挨揍,的确如他所说,“不关我事”,但戏剧冲突就是如此,人们总会被无端卷入游戏,并且游戏双方都各有道理,即人性既有自我保卫的一面又有对外攻击的一面。同时,17岁的小坚与其父因为自行车的来路而争执的一场戏也为我们提出了对“成熟”这一概念的定位,这就是影片之所以选择17岁的主人公而非成人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界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边界年龄的人,其人性的展现便具有特殊性,我们不能用叛逆、反叛简单定位,因为其特殊时期及社会现实决定了其行为的必然性。当然,这也是他的对与成人的对之间的抗争。

影片以自行车为载体,以毁车为最终结局,充分调动了一切可使用的因素,也是所有矛盾冲突的集中诠释,但其高潮恰恰不是所展示矛盾的激化,毁车的人与小郭是素不相识的,因此,影片是用矛盾外的因素介入矛盾中从而打破了常规,但最后的慢镜头展现了小郭扛车走入车来车往又反映了矛盾的回归,人们只能无休止地卷入冲突却无法从中真正走出。

猜你喜欢

小郭抗争骑车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一起吃肉更香
骑车不练腿 生活不完美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
骑车环岛11日
铐住我抓住你
邮递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