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受众角色的解读
——以《我和我的经纪人》为例

2019-03-20赖丽珍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经纪人真人秀职场

赖丽珍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我和我的经纪人》是国内首档聚焦于真实的经纪公司的职场真人秀。以明星和经纪人搭档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明星—明星伙伴”这种职场搭档关系,揭秘明星和自己的经纪人之间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与运营生态,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多样的青年职场环境。

一、满足受众猎奇、“窥视欲”诉求

猎奇现象是最为典型的“潘多拉效应”,也可以称为“禁果效应”,它是逆反心理与好奇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好奇心理及对信息不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充满对未知领域的探求。[1]猎奇心理是大多数受众共有的一种心理诉求规律,在面对新颖、创意出奇的事物时人的中枢系统就处于高度的激活状态,所以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保持一种好奇探知的心理状态。《我和我的经纪人》作为国内首档记录明星和经纪人职场生活的真人秀,它以新颖的视角——明星与经纪人,打开了观众对娱乐圈好奇的新视窗,它的推出引起观众强烈的好奇心理。一贯隐藏在幕后的经纪人群首次曝光走向荧幕,明星和经纪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相处方式?一个“未解之谜”逐渐被揭晓。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好奇心和窥视欲是性本能的一种,当人在童年时窥视欲没有得到满足,成年后便会疯狂地偷窥别人隐私,只要人还有欲望被深深压抑着,就会挖空心思地想要知道别人的隐私,借着别人的隐私宣泄自身的欲望。[2]偷窥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形态方式,尤其是在影像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偷窥是指个体或某一个社会群体对被窥视对象的生活、情感等隐私内容进行窥视或展示的行为。为满足人类本能的窥视欲,电视节目逐渐走向真实化、日常化,最终回归于本体,当前真人秀节目发展最为显著,它采用真实纪录的叙事方式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现给庞大的受众群体。

人们对于神秘、新鲜、不可预测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与窥视欲。在以往的节目中大多数挖掘的是明星生活中的样子,至于他们在职场上是什么样子、又是如何营业的,很少有曝光,《我和我的经纪人》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恰好填补了市场这一块的空白区。[3]《我和我的经纪人》中四位艺人和经纪人她们所面临的职场困惑实质上并不比普通人少,比如张雨绮因私生活的影响在工作上面临无戏可拍、无代言可签等生存方面问题;朱亚文本是一个实力型的演员,但没固定的形象定位,宣传点零散,怎样发展将是一个难题;白宇的经纪人琪仔因跟不上艺人的发展速度,在业务上频频犯错,承受着巨大压力,而白宇面临着是否换掉合作多年的经纪人的艰难选择等这些“不为人知”的一面,在镜头的记录下满足了受众对于明星各个维度的生活、工作情况的“窥视欲”。

在人们印象中的明星处于神秘光环之下,观众对于明星各个维度的生活、工作情况总是抱有猎奇心理,而真人秀的盛行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明星和经纪人与其他职场工作人员相比,身份较为特殊,观众在观看明星真人秀的同时不仅要从中“见自己”,还需要满足“窥私”。而真人秀节目《我和我的经纪人》采用真实记录的方式将明星、经纪人真实的工作状态呈现于屏幕,满足了观众一直以来对娱乐圈生存现状、明星艺人与经纪人之间共处的好奇心。

二、满足受众认同、共鸣诉求

认同主要指受众被传播的内容所吸引,被传播的内容所感动,在情感上与传播对象产生情感共鸣,与传播内容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自愿接受观点,并有目的追逐其价值取向。[4]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除了消遣和好奇外,认同感的心理诉求也是极为重要的,即对文化及价值观的认同和个体对节目所呈现的对象的经历、身份的认同。如《我和我的经纪人》从各种视角既展现了职场人的规划和成长状况,同时又为年轻人在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如何克服职场困境等方面树立了正确的标杆。

《我和我的经纪人》节目是一本年轻人的职场教科书。节目以经纪人为象征对准职场新手、职场人等不同的人群状态,通过对他们的描述来呈现不同人物个体在职场所面临的选择、困惑与挑战,她们是社会职场群像的缩影,在他们身上观众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例如,在《我和我的经纪人》节目中可以看到基层员工的辛劳,他们需要面对众多烦琐细节,许多高层提出的抽象战略,却在实际执行中将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变数和困境,这也是真实职场中基层工作人员的共鸣痛点。四组艺人和经纪人的职场困惑、工作中的反应与观众眼中的光环形象截然不同,对于每一个进入社会的人而言,工作是一种生存本能,明星也不例外。壹天娱乐的老板杨天真表示,入职场的每个年轻人都会遇到的困惑,或许她的工作任务大于她的工作经验,甚至大于她的工作能力。在相似的职场经历背景下,观众渐渐地产生共鸣与认同。

三、助于受众认识“自我”

拉康在1936年提出“镜像阶段论”以新的视角和方法重新定义了弗洛伊德的主体和客体的同化理论。拉康认为在婴儿期间,婴儿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身体从而进一步区分出自己与母亲身体的不同,并逐渐意识自己原来是一个整体,产生“自我”观念的“一次同化”阶段,在婴儿长大的过程中,又要经历一个俄狄浦斯情结阶段,也就是“二次同化”。“二次同化”就是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的一个重要阶段[5]。电视节目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剂品,作为影视镜像的重要代表,观众通过这个“镜像”的观察更好地认识“自我”。

电视节目以“镜像”的方式,为受众打造了认识“自我”的平台。《我和我的经纪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艺人与经纪人之间的工作故事,打造了一幅青年职场生存图鉴,让观众在观看时能够得到更多的职场启示及更好地认识“自我”。[6]比如,白宇的经纪人琪仔由于工作经验少,自身的成长速度跟不上白宇的发展速度,工作经验和能力与工作难度不等同,面对繁重的工作时显得手足无措;相反,杨天真作为公司的CEO和经验丰富的经纪人,她专业能力极强,对不同艺人的发展定位规划思路清晰,工作上的任何问题她都游刃有余;节目通过对不同经纪人工作状态的对比,帮助观众更深刻地认识自我,使观众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如何在职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用更加积极饱满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去面对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

《我和我的经纪人》以职场的视角为切入点,展现职场人的生存和成长状况,让职场圈层的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自我投射。通过《我和我的经纪人》这个“镜像”的观察让观众了解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与难题,如何得以从他人的处置应对中思索自我职场之道,获得职场启示。

四、助于受众倾听“本我”

“本我”又称“伊底”“伊特”,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本我是人生而有之的生物学的原始性欲和本能冲动,本我的冲动是一种非理性的欲望冲动,完全受快乐原则的支配。[7]对美好的愉悦体验、舒适生活的追求是人们的本能欲望,但在现实中这些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身心与情感受到各种制约,无法将它宣泄出来,而大众传媒很好地为人们提供了“想象”的平台,在受众获得愉悦的同时,让受众暂时摆脱了生活的烦恼与压力,用真实的“本我”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呐喊。

电视节目作为大众传媒,它为受众提供了倾听“本我”的契机。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人,明星也不例外,他们都有自己的各种欲望,这才是真正的人。如《我和我的经纪人》中琪仔在面对工作失误时,以眼泪来发泄心中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更多是源于自己无法帮助白宇而产生的自责;在张雨绮谈到到孩子安危时,她表现出强烈的保护欲望,这些正是作为一个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真实的心态,是一种人性的本我表现;杨天真作为成熟的经纪人和老板,她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知道怎么来最大化地实现公司的利益,同时又能满足观众市场的需求,实现更多方面的共赢,所以她严谨地计划着每一步,这正是本我欲望的表现。

《我和我的经纪人》涵盖了各个层级职工、客户等多个职场角色的状态、诉求和站位,用真实的案例展现着社会职场价值与态度。所以,受众在获得愉悦的同时,一些娱乐人群能够从节目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娱乐行业的真实状况,职场人群又能够在节目故事中窥见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和我的经纪人》不仅仅作为真人秀节目而存在,更多的像一部纪录经纪公司运行与发展的纪录片。打破了当前青年文化扩展的壁垒,通过全方位的长线记录,展现了当代青年职场文化,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职场观念,传播向上的职场指南。

猜你喜欢

经纪人真人秀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薛贵生:产业振兴经纪人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帮助种粮农民和粮食经纪人防范风险
在德州,电力经纪人帮你选电!
调查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