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图书编辑如何做好初审工作

2019-03-20辛新新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书稿稿件内容

辛新新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部,安徽 芜湖 241000)

三级审稿制度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初审是编辑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为复审和终审提供审稿依据。初审编辑的水平和态度,会对图书质量和出书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那作为图书初审编辑,应如何进行图书的初审工作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鉴别与审查

(一)鉴别

初审编辑要鉴别稿件有无出版价值。先大体浏览稿件,了解稿件的主要内容、总体结构、语言风格等;然后再逐字逐句地细读。在稿件的鉴别阶段,首先政治审查,对包含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青少年价值观有不良导向及影响社会稳定等内容的稿件要坚决不予出版;发现有结构性、逻辑性等问题,且需要做出较大幅度修改的,也要及时做出决定;对于意识形态正确、逻辑性强,只是存在一般格式问题,具有出版价值的稿件,要及时告知作者并指导作者对稿件进行完善。

(二)审查

1.针对不同的投稿方式,审查方式有所不同。对于自投稿和推荐稿,初审编辑应重点了解一下作者的相关出书和发表文章经历,分析稿件的出版价值,是否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以及稿件是否符合出版要求;对于组织稿,一般是编辑针对选题的具体情况去寻找作者来组稿的,对作者的情况那肯定是很熟悉的,此时要重点关注稿件是否是按照选题策划的内容来组织的,审查稿件的内容和结构等是否符合出版规范;对于引进稿,是出版单位经过充分考量和评估后才决定引进的,因此,审查的重点应是是否存在思想性、政治性敏感问题,译文是否忠于原著,译文的语言风格是否符合国内的语言习惯等问题。

2.针对不同的稿件内容,审查方式有所不同。如政治类稿件,主要审查书稿中的内容是否与国家的方针政策、重要思想相符;儿童类稿件要关注思想价值引导、语言特色、呈现效果等,要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术类稿件,要从创新、规范、严禁、逻辑性等方面着手,以审查稿件是否具有出版价值,学术观点是否正确、新颖,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等;大众健康类读物,重点要审查书稿的形式、语言风格是否符合受众的特点。因为大众类读物的读者对象比较广泛,内容太过艰涩、存在过多难以理解的名词术语、内容没有实用性等都会影响图书的销售和读者的阅读效果。学术著作的特殊性,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不可避免地会借鉴别人的观点、研究成果或理论等,但这也容易出现著作权问题。这需要引起初审编辑的重视。

3.审查稿件是否“齐、清、定”。文稿、图稿和附件(前言、目录、后记、附录等)是否齐全无缺;文稿或图稿等缮写、描绘是否清晰,是否符合排版的要求;内容是否确定。如发现稿件未达到“齐、清、定”的要求,要先将稿件退修,一直到符合出版要求,以免影响后续环节的进度。

二、通读全稿

在稿件有出版价值并达到“齐、清、定”的出版要求后,初审编辑必须逐字逐句地通读书稿。在实际初审过程中,初审和编辑加工活动常常同时进行。只是大致地浏览书稿,或只是通读部分内容,是不可取的。对于合编书稿,每个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只是通读部分书稿,也许会为后面的工作带来巨大麻烦,如有些章节表述混乱,偏离整本稿件的中心;章节之间结构不一致,语言风格、名词术语不统一等。因此,编辑初审时必须通读书稿,但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稿,通读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对于通俗类、文学类等内容比较简单的稿件,通读的速度可以快一些;对于内容比较专业的学术著作或古籍整理类的稿件,则要慢读,边查边读。

初审编辑在通读稿件的过程中,要养成边审读边记录的习惯,随时记录下稿件的闪光点;对于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标记;需要作者修改的问题,记录下来的同时也要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等通读完全稿后,便于统一整理后反馈给作者。

初审编辑在稿件上标注问题、修改错误或写初审报告的时候,要认真书写,编辑符号的使用应正确、规范,红稿要保存完整,并标识相应的校次、校对人员、差错、日期等情况,以便后期查考。

三、选择专业权威的工具或查询途径

初审编辑在加工整理稿件的时候,遇到自己模棱两可的地方或自己不熟悉的相关专业知识,应及时查询最新版本的权威的专业工具书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不可敷衍了事,也不可轻信从网站上搜索到的结果。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常备的工具书必不可少,像《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辞海》《词源》,及相关专业的工具书等。出版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包括《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编辑作者常用国家标准》《通用规范汉字表》《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汉语拼音方案》等。

初审编辑查询相关信息和资料,应尽量选择权威网站,要在权威、专业的资源数据库中查询相关信息,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读秀、中国知网、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等,是检索相关专业名词,或有关书目、作者、文献的专业网站。

初审编辑在整理加工稿件之前,可先利用黑马软件进行专项扫描,把一些明显差错处理掉;在稿件整理加工完成后也可再次利用黑马软件扫描,避免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又产生新的差错。

四、初审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初审编辑在处理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稿件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初审编辑要有逐项解决的意识,这样才不至于造成遗漏。如对于稿件中存在的统一性问题、前后不一致问题,要熟练运用word的查找、替换等功能,可以全面、快速、准确地加以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如图表名称、序号问题,可专项解决此问题,以一章为单位,为图表编序并统一图名、表名的格式。如参考文献问题,要一一查询文献的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年份、相应页码否有相应的引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加以规范。专项处理,有利于全面、统一、高效地处理稿件问题,从而保证书稿的质量。

编辑要有“如果没有原则性错误,可不改的不改”的意识。对于已经决定要出版的稿件,如果稿件在文字上没有硬伤,那么编辑在整理加工的时候,不可大篇幅地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语言风格去修改稿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稿件中存在的硬伤、知识性和科学性差错上。编辑是加工稿子,而不是写稿子,在通读稿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句子不通顺,这时只需要结合上下文修改润色,调整句子顺序或适当增词或减词。

五、完成初审报告

初审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完初审后,要形成初审报告,对全稿要有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提出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稿件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便于复审和终审人员参考,并提出稿件下一步的走向。稿件的初审报告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稿件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修改建议、对稿件的最终批复。这就要求初审编辑将在通读过程中标注的稿件的闪光点、问题及具体修改建议等进行归纳、整理并举例,尽量详细具体。涉及重大政治问题的稿件,错误百出的稿件,有凑字、学术不端行为等现象的稿件,要果断提出退改甚至退稿,然后交由复审和终审人员进行判定。

六、公平性与时效性

编辑在初审时会了解到作者的身份、工作单位、项目资助情况、出书情况等,但作为编辑不应因作者的身份不同而区别对待,知识无等级,每一位作者都是值得尊重的,每一篇稿件都是作者辛勤创作的成果,编辑要设身处地从作者角度考虑,认真、公平地对待每一篇稿件。

初审作为图书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复审、终审甚至三校能否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初审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的速度和质量。所以,初审编辑要注意时效性原则,尽快给予投稿作者回复,使具有出版价值的稿件迅速顺利地进入正常出版流程。保持出版工作有条不紊,是高效的重要保证,也有利于塑造出版社专业高效的形象,从而会吸引更多的优质稿源,促进出版社的良性循环。

七、不断学习,与作者共同进步

因为编辑工作的特殊性,编辑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每天面对的是一堆堆稿件,我们在为作者做嫁衣的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初审编辑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应经常关注国际新闻、社会发展、国家动态及出版行业领域内的新制度新规定,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时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广而专”的编辑。这样我们处理起稿件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了解作者的初衷,从而促进稿件质量的提高。

如果收到内容合理、结构规范、语言流畅、参考文献格式标准的稿件,那将会给初审编辑带来巨大的便利。那如何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每个编辑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作者群,每个作者的稿件中会存在不同的问题。那初审编辑完全可以把在初审过程中遇到的稿件问题进行整理,如内容导向问题、框架结构问题、图表插入格式问题、前后统一问题、标题层级问题等,共享给作者,并提出相应规范的解答。作者在知道了书稿的出版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就可以对稿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防范,这样在减轻初审编辑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减少了作者后续不断修改的麻烦,从而实现作者和编辑的共赢。

八、结语

初审编辑的工作在整个出版流程中极为重要,可以说把握着稿件的生死大权。初审是确定稿件的出版价值、存在的问题,并对稿件中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以使稿件更加完善的过程,这一环节对出版物的最终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初审工作责任重大,初审编辑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和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力争多出精品,更好地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书稿稿件内容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顾炎武谢鼠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数学说理,怎么说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主要内容
特约稿件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