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的比较

2019-03-20黄传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股骨头磁共振灵敏度

黄传芬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1220)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细胞坏死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对于股骨头及髋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致残率较高,需尽早治疗。股骨头坏死早期无明显症状,且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显著,因而极易误诊或漏诊,需保证临床诊疗水平[1]。CT、核磁共振是骨关节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探明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0例股骨头疾病患者,对比分析了两者诊断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0例股骨头疾病患者。本组患者均因髋关节及大腿疼痛、髋部外伤史、髋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入院。本组患者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42~74岁,平均58.17±16.03岁,本组患者致病危险因素:40例存在外伤史、56例存在糖皮质激素长期用药史、24例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20例存在长期酗酒史,其他20例。

1.2 方法

术前本组患者先行CT检查,再行磁共振检查。本组患者采用美国GE公司16层和飞利浦64层多排螺旋CT进行CT检查,患者仰卧位,先进行平扫,层厚5mm,层距5mm,然后再进行多平面重建。本组患者均采用飞利浦1.5T核磁共振仪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使用T1W-TSE,T2W-TSE,STIR-TSE序列,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收集本组患者CT和磁共振影像资料,由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遇到不同意见相互讨论,共同出具最终诊断报告;术后,对比病理与CT、磁共振诊断结果,统计两种检查手段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显示:本组160例患者中,确诊股骨头坏死122例,患髋146个,阳性率为45.63%(146/320);磁共振诊断灵敏度(84.93%、124/146)显著高于CT(63.01%,92/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诊断特异度(86.21%、150/174)显著高于CT(69.54%,121/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诊断准确率(85.63%、274/320)显著高于CT(66.56%、213/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结果比较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死亡、软骨塌陷引发的骨结构损害,可导致股骨头受损及骨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关节功能影响较大,尽早诊断及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方法。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诊疗手段,其中X、CT及MRI临床应用较多 ,其中CT和MRI能快速准确诊断股骨头受损情况,临床应用相对较多,但仍需进一步探明两者的诊断效果差异[2]。

CT及MRI均能实现多层次的病灶及周围观察,并建立三维立体影像,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性[3]。但是,股骨头坏死相关文献报道显示,MRI对股骨头及周围软组织显示更为清晰,可连续观察坏死情况,对坏死病灶检出灵敏度较高,诊断准确性优于CT[4]。本次研究也发现,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患髋诊断灵敏度(84.93%、124/146)、特异度(86.21%、150/174)、准确率(85.63%、274/320) 显 著 高 于 CT(63.01%、92/146;69.54%、121/174;66.56%、213/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MRI的诊断效果优于CT,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首先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较为灵敏,且特异度和准确率也优于CT检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优先使用该影像学检查手段。

猜你喜欢

股骨头磁共振灵敏度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