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

2019-03-20段廷进林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睁眼传统武术受试者

段廷进 林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350122)

平衡是指人在静止站立、自主运动和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保持身体姿势稳定的一种能力[1]。平衡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2]。平衡功能异常势必会影响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传统武术桩功是众多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3]。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是传统武术桩功的一种。浑圆桩是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传统武术代表的三大内家拳的通用桩功,也是传统武术桩功的重要代表。基于传统武术的经验性理论以及初步的调查研究显示,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对改善人体的平衡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是保持静站姿势,以意领气,以气运身锻炼的一种外静内动的练习方法,具有稳固下盘、增加腿部力量的功效,从而提高平衡功能[4-6]。但是,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实验研究和数据统计证明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平衡测试仪是近年研究较多的定量测定平衡功能的仪器,其可通过测量不同状态下各平衡指标的变化分析平衡能力。其测试数值的大小表明身体重心摆动偏离中心的程度,测试数值越低表示受试者的稳定性越好[7]。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平衡测试仪对练习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前后人体平衡能力进行测量,为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促进人体平衡能力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2015级大学二年级女生60名,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受试者健康状况良好,无平衡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功能缺失、疾病或病史。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线水平一致,组间均衡可比(表1)。参加实验者知晓实验目的,对本次研究积极配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s)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性别n女女30 30身高(cm)162.29±4.60 163.16±6.40体重(kg)50.11±4.19 51.95±5.13年龄(y)20.20±0.85 20.40±0.66体重指数(kg/cm2)19.58±1.69 19.85±0.92

1.2 实验方法

本研究的运动干预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旗山校区综合训练馆和田径场进行。干预前后的平衡能力测试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并由体检中心相关专业医生和人员实施测试。

1.2.1 训练方案

1.2.1.1 实验组

实验组每周周一至周五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练习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60分钟,每周练习5次,持续6个月。根据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练习中的缓慢适应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由简到繁的学习训练规律,将实验训练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第1个月)为调形阶段,主要学习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的动作。具体动作要领如下:①预备式: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双臂松垂,全身放松,排除杂念,调匀呼吸;②左脚开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屈膝下蹲(约150°),十趾抓地,重心居中;③尾闾中正,命门后顶,提肛敛臀,圆裆开胯;④含胸拔背,脊柱竖直,沉肩坠肘,双手环抱,十指相对,高与胸平;⑤下颌微收,百会上顶,舌顶上腭,眼帘低垂,呼吸自然,神态安详;⑥收功:双手外旋下落,沿两侧上举,翻掌下按,经面前、胸前至腹前下落,收左脚并步直立。具体动作细节,呼吸的调配,意念的“守”与“用”等要求比较复杂,在此不多加赘述。浑圆桩看似简单,但要做到位、做规范有一定难度,特别是腰胯部位的敛臀裹胯、肩背部的含胸拔背、头项部位的头顶颈竖[3]等特殊要求,要定住这种特殊的身形,全身放松,两腿屈膝约150°左右,并且坚持一定的时间,不容易做到。初始阶段每次站5 min为宜,中间休息1 min左右,反复练习,第1阶段结束,力争提高到每次站桩10 min。第1个月以学习动作、适应动作、定型动作、增加腿臂耐力、延长站桩时间为主。

第2阶段(第2个月)为调气阶段,主要是在第1个阶段动作规范、定型的基础上学习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特殊的呼吸配合,即由自然呼吸向腹式呼吸过渡,腹式呼吸又包括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3]。按照上述对呼吸的要求,继续练习站桩,每次站桩20 min,中间休息3 min左右。

第3阶段(第3~6个月)为调意阶段,即三调合一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在前两个阶段调形和调气的基础上,加上“意守”和“意念假借”,从而达到真正的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的要求:调形、调气、调意三调合一。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的三调合一是传统武术具有内外兼修功能的技术核心和技术特性。本阶段要求站桩姿势规范正确,全身上下“松而不懈,紧而不僵”[8],配合腹式呼吸,做到气沉丹田,“意守”稳定,“意念假借”清晰、真实,每次站桩20~30 min,中间休息5 min左右。

1.2.1.2 对照组

为了实现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运动锻炼和运动量上的匹配,使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本研究规定实验组也要参加一定运动量的运动训练,训练内容为日常健身锻炼项目。

对照组每周周一至周五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天进行日常锻炼60分钟,每周练习5次,锻炼内容以慢跑为主,适当、适量引入球类、操类、踢毽子、跳绳等辅助运动,运动频率和强度为中等。对照组不参与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的练习,也不进行其它与传统武术相近内容的练习,锻炼持续6个月。

两组受试者除参加实验规定的运动外,不再参与其它大运动量的活动、训练及比赛等。

1.2.2 测试仪器和方法

1.2.2.1 测试仪器

本次研究采用美国产Bismark Super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仪(平衡能力测试模块)[9],在运动干预前后分别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睁眼、闭眼状态下双脚、单脚站立时的平衡能力。

1.2.2.2 测试姿势

受试者赤脚站在平衡测试仪的测试台中央,身体自然直立,双臂自然下垂,两腿自然并拢,前脚掌自然分开30~60度。进行单足测试时,上体保持正直,支撑腿自然直立于测试台中央,另一腿放松,屈膝自然上提,脚尖距离地面约20 cm左右。

1.2.2.3 测试程序与要求

受试者进行双足测试时,首先睁眼测试,双眼向前平视,调整身体自然站立于测试台中央,保持身体静止不动,测试时间为30 s,然后闭眼测试,继续保持身体静止不动闭眼测试30 s。受试者进行单足测试时,首先睁眼测试,测试者将测试足置于测试台中央,双眼向前平视,调整身体自然站立,另一腿自然屈膝提起,脚尖离地20 cm左右,测试脚单足静止站立,测试时间为20 s;然后闭眼测试,同样保持单足静止站立,闭眼测试时间为10 s。在测试时,如果失去平衡则进行重新测试。测试的顺序为先睁眼后闭眼,先双脚后单脚,先左脚后右脚,每次测试中间休息10 s左右。

1.2.2.4 检测指标及评价方法

本研究的检测指标分别有代表站立时人体总体稳定度的总体稳定指数(overall stability indexes,OSI)、代表站立时人体在矢状面平均摆动幅度的前后方向稳定指数(anterior/posterior stability index,API)、代表站立时人体在额状面平均摆动幅度的左右方向稳定指数(medial/lateral stability index,MLI);测试数值的大小表明身体重心摆动偏离中心的程度,测试数值越低表示受试者的稳定性越好[7]。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睁眼状态下的平衡能力变化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双、单脚站立时OSI、API、MLI均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均衡可比。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双、单脚站立时OSI、API、MLI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双、单脚站立时OSI、API、MLI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双、单脚站立时OSI、API、ML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2~4)。

表2 干预前后睁眼状态下双脚站立时平衡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表3 干预前后睁眼状态下左脚站立时平衡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表4 干预前后睁眼状态下右脚站立时平衡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2.2 闭眼状态下的平衡能力变化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双、单脚站立时OSI、API、MLI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均衡可比。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双、单脚站立时OSI、API、MLI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双、单脚站立时OSI、API、MLI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双、单脚站立时OSI、API、ML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5~7)。

表5 干预前后闭眼状态下双脚站立时平衡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表6 干预前后闭眼状态下左脚站立时平衡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表7 干预前后闭眼状态下右脚站立时平衡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3 讨论

维持人体平衡稳定状态,除了重心高低、支撑面大小以及稳定程度外,前庭器官、视觉器官等感觉信息的综合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0-12]。Janusz等[13]针对静态站立时年龄和视觉对下肢非对称负荷影响的研究显示,睁眼和闭眼时下肢的负荷明显不同。EL-Kahky等[14]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本体感觉和视觉在维持人体稳定和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的作用可达31.61%。睁眼时人体能够获得关于身体状态的定位视觉信息,而闭眼时,这种信息被干扰,相应中枢神经系统接收的外周感觉信息也减少,从而导致机体稳定性下降[15]。尽管本研究结果未对受试者睁眼及闭眼状态下稳定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但从测量数值上看干预前后受试者闭眼状态稳定性均低于睁眼状态,这一结果与上述研究相符。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受试者接受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训练,训练后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各项平衡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表明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的训练对受试者不同状态下的平衡稳定能力均有积极影响。这可能由于受试者通过长时间的“静站放松”、“闭眼调息”和“意念假借”等训练要求,调动足底皮肤感受器以及下肢、躯干等各关节感受器的信息输入,使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大限度地接收本体感觉信息,并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不断募集更多运动单位参与到平衡姿势的调整和维持中来,从而维持人体站桩姿势的稳定[16]。

本研究中,实验组以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训练为主,其训练共分为3个阶段:即调形阶段、调气阶段、调意阶段[17]。从训练学的角度来说,调形阶段要求腰胯部位的敛臀裹胯、肩背部的含胸拔背、头项部位的头顶颈竖[3]等,是增强核心力量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在调气阶段和调意阶段,随着站桩时间的逐渐延长,站桩时气息调配的增加和“意守”、“意念假借”的引入,再加上特殊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3]的意、力配合要求,可以有效提高人体本体感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激活神经系统,募集更多的肌纤维以及更深层的小肌肉群参与运动,以有效维持人体核心的稳定和站桩姿势的持续平衡。

4 结论

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训练有利于提高机体维持平衡稳定的能力。

猜你喜欢

睁眼传统武术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你不知道的睡眠冷知识
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