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城”难破

2019-03-19李雪娇

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围城战略性新兴产业

李雪娇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新动能。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建设主体性有待完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长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产业,涵盖产业丰富多样。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实际情况看,当前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岩对《经济》记者谈道,我国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低碳环保的相关产业,充分表明十九大之后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不过,突如其来的债券危机,让高歌猛进的环保行业顿时充斥着一种恐怖的气氛。

2018年5月19日,神雾集团公告称,近日收到控股上市子公司神雾环保银行贷款逾期事项。神雾环保南京银行1亿元贷款已到期,由于神雾环保流动性趋紧,资金短缺,无法按时偿付该笔贷款。

在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下,环保板块接连出现了一些债券违约的情况,包括神雾集团、盛运环保、中节能集团,使得市场对于板块的资金情况产生疑虑。东方园林6月初10亿元的发债计划最终完成0.5亿元,引爆了市场对于板块融资的担忧。

“节能环保产业在我国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和极大的市场潜力,但以现实情况看,以末端治理为主体的环保模式已经证明弊端众多。”李岩表示,环保企业的债务违约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不足,而直接融资渠道远远难以满足投资需要,则是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盈利能力信心不足。“表面看是金融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一方面需要加大相关基础研究,尤其是长期的基础研究的投入,没有國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平台,就不会爆发企业研发能力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政府的补贴需要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为核心,政府财政补贴需要通过市场予以扩大,所以提高补贴的效率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此外,地方政府在扶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存在不规范行为。譬如,处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GDP考核和区域间竞争的压力,不少地方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发展存在着片面追求数量规模方面的倾向,致使全国各区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的产业选择雷同现象,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领域盲目投资、盲目竞争、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投资浪费和投资效益、效率不高问题比较严重。

严防产能过剩

“十一五”我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我国在光伏、风能发电乃至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锂电池等领域均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建设、盲目竞争和产能过剩现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光伏行业2015年的多晶硅产量16.9万吨,但总产能超过18.5万吨,全年产能利用率仅有90%左右。国内机器人行业从2012年以来,制造企业从不足300家迅速扩张到2016年的3400家,据工信部调查,这其中只有不足8%的企业具有竞争力,其余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中低端盲目竞争、恶性竞争。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汪文祥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现象严重。

汪文祥提道,从投资对象看,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难以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对技术研发、创新企业培育等产业发展前端的投资严重不足。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均集中在产业发展中后期、位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行业加工制造、装配环节和应用环节,对处于产业发展前期、位于产业链高端或上游的关键技术、材料、设计、零部件、加工装备等领域投资严重不足,致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高性能集成电路、碳纤维、高性能合金材料、高性能加工设备、数控机床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和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由于我国自主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不足且进程缓慢,供给质量远远难以满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汪文祥表示,发明成果和技术专利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难以支撑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站在宏观角度,目前的政府调控和监管难以有效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人才引进上,受访专家都提到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但从国内人力资本尤其是制造业供给看,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技术发明家和科学家、工程师所占比重不高,并且科研与生产脱节、人才流动渠道不畅,难以有效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和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的需求。

技术不是唯一

2018年11月,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双胞胎女孩,在中国健康诞生。报道称,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并且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基因编辑本是近年来兴起的技术,在应用上较为单一,此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似乎将人们的科幻想象提前实现。消息一经公布引起巨大震动,贺建奎的行为被科学家们强烈谴责。“基因编辑”也引发了“人造人”是否允许,未来是否将沦为“超人”等对人类伦理以及生命安全问题的探讨和争议。

北京市计算中心生物计算事业部创始人兼经理、北京市基因测序与功能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禹保向《经济》记者表示,近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并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在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和健康等重大问题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得益于人才的积累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学的持续投入。然而还有一些限制和不足。

“首当其冲的是伦理、法律问题。”陈禹保说:“单靠知识和技巧并不能使人类走向幸福和高尚的生活。”生命科学的发展需要与主体的道德性紧密关联在一起。无论是老生常谈的克隆人技术、器官移植技术,还是新近讨论的神经成像技术、脑机接口技术、血液移植技术或基因编辑技术等,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深层次的伦理反思和价值评判活动,引发了自我同一性、人的尊严等重要伦理问题。

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实践运用还面临着一系列法律问题,如研究数据共享的公平性和专利技术的优先权等。以人类基因组研究为例,该研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遵照国际社会公认的法律规范,保证基因技术利用的公平性和基因信息的隐私和保密,这也是困扰该项研究的法律难题。

陈禹保表示,科技的进步还启示我们要有底线思维,实现道德觉醒,将生命科学的具体应用与自然秩序和人类的终极目标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等专业机构的职能。并且要想强化社会的公正性,使得热捧的研究成果不受质疑,一方面需保证科学信息的公开获取,另一方面要促进研究成果在商品化的过程中尽快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制止器官买卖等非法行为。

猜你喜欢

围城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围城”内外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围城”之战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