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虚拟之光,照现实之暗

2019-03-19胡秋云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虚拟世界中庸灵魂

胡秋云

史铁生说:“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言。”诚然,如今的人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许多人都愿意通过小小的一枚鼠标点击着虚拟世界所呈现的精彩,穿梭其中,不亦乐乎,美其名曰“时代潮流”。

自太古至今,自洪荒至繁盛,从人类诞生起,便有二物缠绕人心——虚拟与现实。今日为现实,未来为虚拟,世界是现实,网络世界便为虚拟。虚拟中有理想在呼唤,而现实则是生命在呼唤,得以聆听这呼唤的前提便是做有灵魂的“点击”。何意?我以为,丰腴的精神世界似乎比物质生活的指导意义更大,人们所缺乏的也正是那精神上的“灵魂点击”。换言之,那些遥亘在虚拟中的深沉与现实的丰富才是生命中虔诚的无尽藏,而非沉溺游戏中的刀枪鸣笛王者风范以及现实中消沉颓废与狼藉。

现实的一片狼藉究其原因,还在于人们望不见虚拟中的精神圣地所在,鲁迅曾用“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来形容国民劣根性,抨击其间蕴含的卑怯与中庸。《论语·中庸》曾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对中庸本义的评价,可谓恰到好处。只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庸”的处事原则逐渐变为折中的处事态度,鲁迅先生所反对的,正是这种冒牌中庸。不顾华夏精神领土之圣,而只顾眼前逼仄之境,失了理想,在亦步亦趋中麻木点击着未知的迷惘,从根本上看,这种充斥“中庸”的点击,并非“开卷有益”。

陈寅恪曾言:“中国之人,上愚而下诈”。“愚”与“诈”将我们身上存在的一些劣根性揭露得淋漓尽致。愚者在迷茫之中寻找结伴,如蝼蚁般成群结队,在评论自由的时代里,纵然能凭借网络踏上细腻的虚拟世界的沃土,却仍无法将内心的贫瘠推陈翻新。他们人云亦云、面红耳赤地发表因肆虐舆论潮流而缺失公道的言论,点击、评论着社会中的隔阂与无情,颇有一种演绎在《人间失格》中的“丑角精神”,其本质是伪装,是从自身灵魂剥离开来的小丑面具,隐藏异处,而非消弭自我,求得同化。恰如鲁迅所言:“皆灭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异,泯于大群。”

從现实到虚拟,再由虚拟回到现实。《九月》中提及“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便是在借助风的意象表达对虚拟中理想的追求。有时候,虚拟世界中纷繁的信息会模糊人们看似敏锐的双眸。周敦颐《通书圣学》中曾提及“近处则明,明则通”,意在劝人们冷静地立身处世,颇有一种远离官场时心中亦藏有高山流水之韵的隐世之感,冷静处事,随之而来的是灵魂的潜滋暗长,对虚拟中理想境界的哲思。少一次愚昧从众的盲目点击,多一次与现实中宁静智慧的沟通,如此,点击才富有韵味与存在的意义。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发明了一种反义游戏,类似老子所言万物皆为对立,皆可转化。如此类推,虚拟与现实作为一组同义词出现其实并无谬误,而点击便充当着二者的媒介,彼岸连接虚拟,此岸连接现实。

以中国人注重关联的传统思维来看,虚拟与现实划分得太过清楚,未免有些极端。我们应在其中寻得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通过点击,采虚拟之光,照现实之暗。无论虚拟还是现实,我们都应在“点击”这条长河中平稳地渡向彼岸,不应囿于虚拟,也不应失了现实,二者皆为立世之要,点击也可成为有意义的历练,而非重复机械的肌肉运动。

如此,则万象森然。

(编辑:王莹)

评点:李凤成

在文章中,作者行文之时在虚拟与现实中摇曳,有一种犀利感。开篇用史铁生的话语引出论题——点击,作家的话语内涵丰富,使得开篇就具有了一种“高级感”。主体行文将虚拟、现实对举,突出了区分两者的困难。文章中鲁迅、陈寅恪、周敦颐、太宰治等丰富的素材穿插其间,既佐证了自己的观点,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文章的最出色之处在于语言,遣词造句既具文采,又兼深刻,难能可贵,部分语言有哀梨并剪之美,如倒数第三段中的语句——采虚拟之光,照现实之暗,形象地揭示出一个人对待虚拟与现实的方法。有待完善之处是如何让段落的内在逻辑更加清晰。

猜你喜欢

虚拟世界中庸灵魂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纽带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虚拟世界大门正启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灵魂树 等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