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探索

2019-03-19王瑞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实验者实验室人员

□李 轮 王瑞娟 王 晶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学实验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不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增强师生安全防护能力,提升高校校园安全和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实验室安全管理从根源上讲就是人的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由管理人员具体制定,由指导人员监督实施,由实验者配合落实,且安全管理规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服务。安全管理规章的制定、实施及落实过程中都要以为人服务为宗旨,这就是以人为本,这需要高校实验室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多元性,实现不同主体间的交流互通,形成合力,共同确保实验室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高校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如甲醛泄露、仪器爆炸、实验室爆炸等事故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2018年12月26日,北京某大学发生实验室爆炸事故,3名研究生不幸遇难;2013年4月30日南京某大学实验室爆炸造成2人重伤,1人死亡;2012年3月6日北京某大学实验室仪器爆炸,2012年2月15日南京某大学甲醛泄露所幸都无人员伤亡。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整改力度。在此环境下探索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实验室事故发生也是当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规划管理部门的重要之务。全国综合类大学尤其是理工类大学都会配备各类实验室,实验室内部也都会配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高危强辐射的实验仪器设备、有毒有害的试剂药品等。除此之外,实验操作过程中更会加速这些材料的挥发、释放与泄露。实验室本身是一个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的地方[1],但基于实验室安全的考虑其内部又是一个相对狭小、闭合的空间,各种预防险情发生的应急的设备体型较大不能实现一一对应的配备。实验室就是这样一个集复杂性与矛盾性于一体的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转化实验室内部劣势环境,强化实验室安全保障,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人的管理,安全问题也是人的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人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指导人员及实验者。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教学和科研上,忽视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相对于企业、工厂而言,危险性相对较低[2],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致使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相对企业、工厂而言要单薄许多。实验室指导人员,如安全员、教师等,应该担负起教育指导、监督管理实验工作人员的具体实验操作的职责,但现实实践中高校虽然有实验安全培训课程,教师及安全员却不够重视对青年学生及实验者的安全教育,加之教育形式单一的教学现状使得安全教育在年轻实验人员意识中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青年人对于实验操作及与安全有关的规范认知度低,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据调查显示:90%的安全事故皆源于人的主观意识。因此,以人为本实现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之务。

(二)安全管理机制不顺。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是实验室日常工作有序安全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协调一致、科学有序、结构清晰的管理机制是高校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由保卫处、实验室处、校办及二级院系共同开展,不分先后、层级不清、职责交叠,导致管理混乱体制松懈,出现一项事物多头管理或者管理空白互相推诿现象,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极大地降低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率,在这样不清晰的机制内部还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不专业的现象,多个管理部门并存导致学校内部在实验室安全方面没有一个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都是一个部门身兼多职,形不成体系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模式,导致安全管理上的羸弱。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安全执行操作的先决条件,包括准入、操作、处理与疏散一系列完整流程。而目前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高校安全管理水平低下,最重要的是制度的细化不到位给实验者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高校实验室本身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在准入的考核与培训上就存在很大的纰漏,没有严格的准入考核制度与评判标准,导致进入实验室的实验者自身安全技能不熟练,加之在操作过程中,实验没有明确的安全标识与警示张贴制度等给实验者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同时,在操作监督上没有合理且严格的奖惩制度制约,缺乏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易造成实验者自身对安全标识及警示标志的忽视从而带来危险。

(四)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权利基础上的制约是实践活动有效执行的保障,有制约无权利会造成不作为,但有权利无制约则会造成过多的越界作为,不作为则不会有危害,过多的作为则会造成相应的危险。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就存在有权利无责任,或者有责任不落实的现象,这种打破权利与责任相互制约的平衡的现象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同时,安全管理中管理部门层级不明、职责交叉,导致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清,对于安全管理中出现的管理问题不能行之有效的解决,甚至一出现问题责任落实不到位,无法形成严格的规约与治理。另外,安全管理中存在谁都可以指导,谁都没有义务指导的问题,即没有严格的规定指导工作由谁专门负责,责任不能具体到人,面对因指导不到位而造成的操作危险,无法给予相应的惩处达到引以为戒的效果。

(五)安全管理保障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安全管理投入中,高校在安全设施建设及更新上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现象。在高校实验室建设资金有限的状况下,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验设备与实验环境的改善上,忽视对新建楼宇中安全应急设备的购置与建设,导致新建楼宇没有相应的安全配套设备,对于一些陈旧实验室缺乏对安全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存在安全设备不健全或者陈旧老化等问题。除此之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又缺乏针对试剂、药品、设备、空气等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物品的相应配套保护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多高校有基本的防火、防盗安全设备,但是缺少对其他灾害的应急处理设备的投入,况且在基本安全设备方面仍存在设备陈旧老化,更新不及时,应急通道、急救设施摆放、废弃物排放等安全设备不达标问题。除了硬件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之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还缺乏对实验者的教育培训投入,年青一代实验者普遍缺乏实操前的安全准入培训、技能操作培训等,导致其应对突发危机能力弱,给实验人员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防范体系建设策略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高校应着力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实验指导人员及实验者等全部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实验管理人员应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办法,加大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合理规划安排安全实验课程,培训实验指导人员,改变其安全教育方式及态度,加大实验室安全宣传,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实验指导人员从自身做起强化安全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合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在具体安全教育过程中采用更加多元的、生动的、立体的形式将实验室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在理论课教学之外,应适当模拟实验室环境,不断增强学生们对于实验室安全的感性认知,定期组织讲座或者其他如观影、真实案例模拟呈现等活动,以期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形成更高的安全防范意识与专业的安全防护技能。实验者积极配合实验管理人员与指导人员的工作,认真做好实验准入考核与实验安全技能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责任意识。

(二)理顺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着力打造学校、院级及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制,理顺安全管理职责,去多重化交叠式管理弊病。校级管理应具有普适性、基础性、服务性等特点,以构建实验室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以完整的培训、记录、归档流程为主要目标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院级管理应具有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等特点,以院级实验室为中心,切实做好以院级为单位的实验室设施购置、台账监管、隐患排查及责任落实等工作。实验室管理应更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切实性,实验室管理中要具体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台机器的管理落实,做好人员的岗位培训及机器的操作规程梳理,除此之外,各实验室还要具体针对实验室内部环境及实验内容,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主要进行实验室日常管理。

(三)细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以为师生服务为宗旨,在切实做好制度普遍性的同时更要注意特殊性的落实,预见性要与实际处理相配套。实验室安全制度切忌大而空,使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对具体的实验安全起到指导作用,制度细化应着力从准入、操作、处理与疏散做起。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保障实验安全进行的第一步,每一个将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准入考核,在取得准入资格证之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后得有规范的实验室操作制度做保障,规定实验操作前、中、后实验人员应注意的安全操作事项。实验结束离开前得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及人员处理制度,这是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及实验设备安全的最后屏障,制定合理的处理制度,严格规范实验人员离开前的安全清理行为。每一个规范制度背后都必须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监督执行制度来加以制约,争取做到制度的有效执行,切实保障实验室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与一线实验室人员具有相同的责任,在具体实验室管理中应切实做好安全责任落实。明确校级安全管理部门领导责任,校级主要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划分职责范围,落实具体职责,做到执责从严、失职必究,完善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体系。明确院级监管责任,按照管人员必须管安全、管设备必须管安全、管操作必须管安全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严格落实实验人员主体责任,实验室负责人对本实验室相关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都负有责任,在此情况下要严格落实法定责任,持续改进实验室内部再生机制,充分调动实验人员自身约束力。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制度,统筹整合、科学设定安全实验考核指标,加大安全实验在实验室综合实力考核中的权重,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各实验室要建立安全实验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日常实验中依责尽职、发生事故依责追究。依法依规制定各实验室安全操作权力和责任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

(五)增强安全管理经费投入力度。实验室要酌情增加在实验人员培养、实验设施及实验安全宣传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提高实验室人员安全培养资金在实验室经费投入中的比重,人的培养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先决条件,着力加大对实验室人员安全技能、设备使用技能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投入,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安全综合素质和个人自身防护能力。实验室安全建设应与时俱进,应用当下先进的实验室安全技术,及时配备或者更新实验室安全监测仪器、考试系统、及防护设备等。除此之外,实验室安全建设中也应在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加大力度,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能够助力实验室安全人员对安全规范的自觉执行,因此,实验室应及时制定安全手册并且发放教育,定期更新安全宣传单、安全警示标语等,时刻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规范。

四、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优化升级,使实验室安全预防管理永远走在危机之前,高校在应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各部门要始终坚守岗位做好协调与配合,不断吸收现代化先进管理经验,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安全环境,充分保障各项实验工作顺利展开。

猜你喜欢

实验者实验室人员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学不会珍惜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