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指导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治疗1例

2019-03-19马艳双欧海英雷宇

肝脏 2019年7期
关键词:寒战埃希菌降钙素

马艳双 欧海英 雷宇

作者单位:130031 吉林长春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急救医学科

患者,男,51岁,因“发热、寒战3 d”于2018年1月14日入我院急诊科。该患3 d前着凉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3℃,血常规:WBC 14.45×109/L,NE % 93.5%,全腹CT:肝右叶异常密度灶,降钙素原Pct >30 μg/L。既往:体健。急诊科给予美洛西林舒巴坦5.0 g 1/12 h,但仍有间断发热伴寒战,并出现右腹部轻度压痛,为求进一步治疗以“发热待查”转入我科。入科查体:意识清楚,T 36.8℃,P 90次/min,RR 18次/min,BP 130/80 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腹软,按压右上腹有皱眉及痛苦貌,无反跳痛及肌紧张。WBC 5.5×109/L, NE % 93.0%,PLT 80×109/L, 降钙素原pct 56.2902 μg/L。随机血糖10.8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肝功能:总胆红素 26.1 μmol/L,直接胆红素 12.0 μmol/L,间接胆红素 14.1 μmol/L。术前免疫:丙肝抗体(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一),梅毒抗体胶体金试验(一),乙肝表面抗原(一)。腹部彩超:不均匀脂肪肝、肝内低回声区(考虑肝脓肿,建议超声造影进一步检查)。全腹部CT:脂肪肝,肝脏钙化灶。肝右叶异常密度灶,建议进一步检查。入我科后根据PCT、相关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考虑,患者G-杆菌感染性大,但也不除外球菌感染,故将抗生素治疗方案定为“美罗培南1.0 g,1/8 h+美洛西林舒巴坦5.0 g, 1/12 h+氟康唑0.4 g,1/d”。入科后第1天体温高达39.0℃伴寒战,给予采血培养及痰培养,并复查腹部彩超:肝内3处低回声区,范围分别是26 mm×27 mm、27 mm×29 mm、30 mm×29 mm(考虑肝脓肿可能性大,建议行超声穿刺造影进一步检查),争取家属同意后给予行超声造影,结果符合肝脓肿声像,但液化不完全,暂给予抗感染、保护脏器、对症等治疗。在我科治疗期间监测七次血糖,结果均高于正常,患者自述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请内分泌科会诊给予相关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规律调节血糖。第3天血培养见肺炎克雷白杆菌,痰培养见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肺炎亚种,根据2次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确定现使用抗生素为敏感抗生素,且结合PCT较前有所下降,故沿用目前治疗方案并加强营养支持。此治疗期间患者体温逐渐下降,波动在37.5~38.5℃,第7天复查彩超见脓肿范围45 mm×33 mm、35 mm×35 mm、40 mm×31 mm,液化较前完全,请普外科会诊建议行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暂可不外科手术,家属表示同意,立即行脓肿穿刺引流,并留脓汁培养,同时复查PCT 2.95 μg/L,至此体温未高于 38.0℃,于我科住院期间曾多次复查血培养及痰培养均+,结果回报一致为肺炎克雷白菌肺炎亚种。第9~11天未发热,白细胞逐渐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逐渐下降,第11天复查彩超50 mm×35 mm、40 mm×35 mm、45 mm×34 mm,PCT已降至0.3369 μg/L,因考虑PCT及体温逐渐下降,患者脓肿逐渐液化吸收,故将抗生素调整为莫西沙星+氟康唑,监测体温,患者未再发热。第18天复查PCT 0.1859 μg/L,血常规基本正常,无发热,家属要求出院,出院后于门诊定期复查3次彩超,第3次结果显示未见脓肿声像。

讨论肝脓肿是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化脓性病变,以往认为“大肠埃希菌”是社区获得性肝脓肿最主要的致病菌,然而,近10年左右,肝脓肿的致病菌已发生变化,“肺炎克雷伯杆菌”已超越大肠埃希菌、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成为其主要致病菌[1],桂兰芳、刘海峰等研究也发现,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3],,肝脓肿中有原因不明的肝脓肿被称之为“隐源性肝脓肿”,此类肝脓肿的患者中约有25%伴有糖尿病,有研究认为,该病已成为此类肝脓肿致病的重要独立易感因素[4]。本例患者考虑属于此种类型肝脓肿,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肝脓肿,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糖尿病患者其合成蛋白质能力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呈现氮负平衡,免疫功能逐渐下降;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抑制白细胞趋化和吞噬能力;高血糖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胆系疾病,细菌易经血液循环或胆道从而进入肝脏,并发生严重感染且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导致感染不易控制从而形成肝脓肿。本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考虑与患有糖尿病有直接关系。降钙素原 (PCT)是降钙素前体,正常情况下成人 <0.05 μg/L ,该项研究显示如PCT 低于0.1 μg/L基本可排除感染可能[5],黄新文、王晋鹏、李海林等[6]发现当PCT≥10.0 μg/L时,感染Gˉ菌的患者明显多于 G+菌,这为患者早期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提供重要参考,大大提高治愈率。我们此次治疗的该病例在未直接确诊肝脓肿时,降钙素原已明显升高,为我们考虑该患者存在G-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提示作用,而后期该患者感染逐渐得到控制时该指标也逐渐下降。有文献报道PCT 拥有高达7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细菌感染方面优于以前常用的生物标志物,现如今大家已普遍接受 PCT 用于排除急危重症患者脓毒症及诊断此病的指标。通过监测PCT动态变化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并指导疾病治疗。

猜你喜欢

寒战埃希菌降钙素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预防牵拉痛和寒战的效果观察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