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蓖麻养蚕在产业扶贫中发展前景的分析和探讨

2019-03-19蒋玉莲

广西蚕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蚕蛹蓖麻蚕农

蒋玉莲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530007)

蓖麻是世界上十大油料作物之一。蓖麻油可生产油漆、润滑油、表面活性剂等3 000多种化学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化工、国防机械和医药等领域,由于其具有可再生性,因此被称为可再生“绿色石油”。许多国家已将蓖麻作为重要的新能源战略物质[1]。近年来,国内的蓖麻产品缺口逐年加大,行情连年看涨,后市看好,但蓖麻产业发展却面临尴尬局面。一方面,多数蓖麻加工企业受蓖麻原材料供应短缺的影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很多企业不得不从印度大量进口蓖麻籽做原料。另一方面,因蓖麻的产量、价格波动较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不多,绝大多数为销售蓖麻籽榨油,蓖麻杆、叶等的利用效率很低,规模效益不高,导致企业推广蓖麻种植的积极性不高,蓖麻原料增产不多。因此,加快蓖麻的规模区域化种植,多元化综合利用蓖麻杆、叶等资源,种蓖麻养蓖麻蚕,种养结合生产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实现产销对接,提高企业和种植户的积极性,保持蓖麻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的稳定,是今后蓖麻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种蓖麻养蚕的发展现状以及在产业扶贫中的优势

1.1 种蓖麻养蚕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蓖麻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吉林、内蒙古、山西等地,总种植面积约27万hm2,已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但蓖麻产业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多数产区将蓖麻视为普通的油料作物,对蓖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为单一[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高蛋白食品的消费需求上升,蓖麻蚕蛹食用需求增长,在东北、华东、两广等地区蓖麻蚕的养殖量也逐年增加,发种量每年约5 000盒,每盒产鲜蛹20 kg,按市场销售价20元/kg计算,产值约200万元。

1.2 蓖麻在我国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生态区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生态区主要有陕、甘、宁、青、新等省区,这些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水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较多,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实践证明,发展产业是解决生态脆弱与生产落后、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任务的根本之策。由于蓖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抗旱,耐贫瘠,在碱性或酸性土质中均能生长发育良好,且具备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作为优质生态环保作物[3]。在以上地区大力发展蓖麻产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既可以对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起到缓解作用,又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振兴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是生态治理、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1.3 种蓖麻养蚕在产业扶贫中的优势

1.3.1 蓖麻蚕品种资源丰富 蓖麻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泌丝昆虫,原产地为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地区。现有的蓖麻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野生蓖麻蚕(Philosamia samia canningi),属于二化性;另一种是驯化型蓖麻蚕(Philosamia samia ricini),属多化性[4]。

自16世纪起蓖麻蚕在印度开始饲养并于18世纪传出,欧洲国家和美国曾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期间成功饲养。另外,澳大利亚、意大利、斯里兰卡、埃及、马耳他、菲律宾、加纳、朝鲜和日本等国也逐步引种饲养。我国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从印度引进蓖麻蚕,逐渐掌握其生物学和养殖特性,改进了消毒防病的措施和良种繁育的技术,并通过异地饲养和研发其它代用饲料等方式解决了冬季饲养保种难的问题;采用遗传工程、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等技术育成南宁1号、蓝皮、白黄、110等约50个优良新品种,从而显著提高了蓖麻蚕的茧丝质量和经济性状,其中茧层量提高了15.47%,全茧量提高了14.75%,产卵量提高了48.19%。在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极大的丰富了蓖麻蚕的基因库,先后育成推广南一、白黄、花黄、申蓝等品种。迄今为止,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保育的蓖麻蚕品种有21个,是全国最大并且保存最全的蓖麻蚕种质资源基地[5-6]。

1.3.2 种蓖麻养蚕可延伸产业链,增加蓖麻产品附加值 蓖麻蚕是我国具有形成产业化潜力的绢丝昆虫之一,按照产业化优势排序其位列第三名,仅排在家蚕、柞蚕之后。蓖麻蚕具有发育快、龄期短、蚕体强、易饲育等优点,其产业化成本低、收益快,发展容易。利用蓖麻叶饲育的蓖麻蚕,可用鲜蛹加工成高营养蛋白食品或作为培育蛹虫草的生物材料加以利用。蓖麻蚕蛹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46%~49%,富含硒、铜、锌等微量元素和钙、钾、钠、磷、镁等矿物质成分,可作为优质的食用资源加工利用。蓖麻蚕蛹的产业链已延伸至生物防治、食品、动物饲料和保健品等行业[7-8]。蓖麻蚕茧壳一般用作绢纺原料,其丝状溶液及丝质粉体是护肤品和化妆品的原料,已广泛用于在乳霜、化妆水、润湿精等产品当中。蓖麻蚕的副产物——蚕沙也是很好的有机肥,经堆沤后可以直接还田,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蓖麻蚕蛹和茧丝的巨大需求,蓖麻蚕产业未来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2 种蓖麻养蚕的效益分析

在对蓖麻籽生长影响很小的前提下,农民全年可采叶4~5次,每667 m2每次采叶100~150 kg,每667 m2年采叶量为750 kg左右,可以生产蓖麻籽300 kg左右。每667 m2的产叶量一年可养蚕2盒,从收蚁到结茧经过16~18 d即可完成一个批次,可以收获蚕茧40~50 kg,其中茧壳重约6 kg,鲜蛹重32~40 kg[10]。如以广西近3年的平均销售价来计算,茧壳50元/kg,鲜蛹50~70元/kg,养蓖麻蚕的年收入可以达到2 300~3 100元。另外,种蓖麻养蚕的副产物即200 kg的蚕沙,也可作为优良的有机肥加以利用,将其处理之后回田施用又可节约一笔肥料费。蓖麻籽近年来的平均收购价约为6元/kg,每667 m2年收入为1 800元。农民通过种养结合,扣除人工费和土地租金等费用,每667 m2年收益可达3 000多元。可见,种蓖麻养蚕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是农业种植产业结构调整的好项目。

3 种蓖麻养蚕在产业扶贫中遇到的问题

3.1 养蚕管理不到位,单产较低

农户在种蓖麻养蚕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养蚕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养蚕的单产较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蚕种保护不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不注意通风透气和遮荫保湿,且运回后的蚕种不及时摊平,补湿保温,致使卵壳又硬又干,影响小蚕破壳,从而造成孵化率降低,导致实际养蚕头数少而单产低。二是蚕座太密。喂叶不足导致蚕儿吃不饱、吃不好,发育不齐,从而引起大蚕期体质弱容易感染病菌。三是消毒不彻底。饲养一批蚕全程不消毒,或者只拿石灰撒在地面。特别是大蚕地面育的农户,养蚕过程中不及时清理蚕座,蚕室内高温闷热,这样的养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病菌的繁殖扩散[5]。

3.2 蓖麻蚕种微粒子病检疫不合格

蓖麻蚕微孢子虫寄生在蚕体内会导致蓖麻蚕患微粒子病,患病的蚕会表现出发育迟缓的症状,且该病会通过卵传给下一代,严重危及蓖麻蚕生产。另外,一些企业无证经营蚕种的生产和销售,私自繁育和销售蓖麻蚕的普通种,把没有经过卵面消毒处理和未经微粒子病检疫合格的蚕种销往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蓖麻蚕产区。患病的蓖麻蚕在蚕期表现为孵化不齐、发育不良、蚕体大小不一,体色污暗,迟眠蚕多,半蜕皮或不蜕皮蚕居多。重症蚕体表上会出现黑褐色、大小不一和不规则的斑点,多在第二胸节至第八腹节的气门腹节或背部节间膜出现。受此病害的蓖麻蚕易在大蚕期前后相继发病死亡,给农户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损失,影响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进程。

3.3 蚕副产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

目前,产业扶贫需要蓖麻蚕产业链不断延伸,才能有效地提高广大贫困农民经济水平,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蓖麻蚕蛹、蚕丝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尽管蚕蛹的食用开发在一些地方已有小规模发展,但是受到饲养地的市场需求影响,蓖麻蚕产业发展规模基本上由本地蚕蛹消费市场的容量所决定。蚕农多为自养自销蚕蛹,属于小而分散的传统生产消费模式。而在贫困地区,蚕农们更加依赖于这样的生产模式,即在蚕蛹市场容量较大的地方,蚕农养蚕的规模就大;在蚕蛹市场容量较小的地方,蚕农养蚕的规模则小[11]。另外,蓖麻蚕茧丝的国内需求还不是很旺盛,这是由于以涤纶为主要原料的仿真丝等真丝替代品层出不穷,且价格远低于真丝,备受服装生产商青睐。因此,必须充分挖掘蚕丝和蚕蛹的综合利用价值,拓宽产品的销路,才能助推种蓖麻养蚕在产业扶贫道路上的持续稳定发展。

3.4 蓖麻蚕产业化程度低

蓖麻蚕产业目前仍以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模式为主。受限于贫困地区蚕农的文化水平、土地面积等因素,蓖麻蚕产业还未解决好蚕农增收难和产业比较收益低等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广大市场的需求;还缺乏引导农民生产、收购蚕茧,发展蚕蛹深加工以及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龙头企业;且龙头企业与农户、基地之间产业化的经营机制尚不完善,与农户、基地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低下,产业链短,功能单一,关联产业群发展不快[5]。

4 发挥种蓖麻养蚕在产业扶贫中应用优势的关键措施

4.1 加强贫困地区人员技术培训和蚕期管理

贫困地区养蚕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养蚕成绩的好与坏。若要实现蓖麻蚕的高产和稳产,除了需要一定的养蚕技术外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应当不断加强对贫困地区蚕农、养蚕技术员和小蚕共育员的培训,通过先进的养蚕技术指导,彻底转变粗放型饲养和传统的小户生产模式,实现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显著提高种蓖麻养蚕经济效益和帮助农民脱贫增收。

4.2 选用检疫合格的优良品种

目前保存蓖麻蚕种质资源的单位只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两家单位。因蓖麻蚕生产上受多种因素限制使得大多情况下采用纯种当普通种,品种外流后,部分无证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使,擅自繁育普通种售卖。这些没有经过微粒子病检疫的高危蚕种,通过物流流向蓖麻产区,加之相关的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成为蓖麻蚕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为确保种质的优良,建议从事蓖麻蚕养殖的贫困户,从正规渠道购买合格蚕种,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管机制为贫困地区的蚕农提供种质保障。

4.3 建立蓖麻种养示范基地,推广“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模式

引进蓖麻加工和蚕副产物加工的龙头企业,通过组织贫困户集中流转土地,建立蓖麻种养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区域化种植;推广“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模式签订购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企业以保护价回收蚕茧和蓖麻种子,实现包供包销;采用契约的形式确定各方的权、责、利,加强自我保护机制,抵御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在蓖麻产区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小蚕共育,大蚕分养,集体催青,统一发种,从孵化到4龄起蚕由若干个技术熟练的养蚕能手组成的共育小组负责,4龄第2 d再由农户领回家分养。这种方法好处是孵化率高、省工省时、蚕体齐一强健、饲养头数多等,还能解决蚕卵孵化率低、小蚕发育不齐等问题,实现稳产、高产。蚕农饲养10 d左右即可收获一批蚕,可在蓖麻叶多的季节连续养蚕,得到叶子、土地、蚕室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增加贫困户收入的目的。

4.4 加大科技投入,攻关解决蓖麻蚕蛹和蚕丝的开发利用

在产业扶贫的进程中,应不断拓宽蓖麻蚕产业链条。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利用蚕蛹高附加值的食、药用产品,利用的形式可以从直接作为食品延伸到目标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功能化利用,例如蚕蛹蛋白、蚕蛹油和甲壳素的深加工技术及产品的功能与应用研究,蚕蛹虫草的栽培与药效成分和保健功效研究等[12]。由于蓖麻蚕茧不是封口的,不能直接缫丝,因此削茧取蛹既获得鲜活的蚕蛹加以利用,又不影响蓖麻蚕丝的使用价值。蓖麻蚕的蚕蛹占茧总重的80%以上,蚕蛹的综合利用是提高种蓖麻养蚕产业的重要潜力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另一方面,创新改进缫丝织染工艺,拉动国内丝绸消费。迎合国内消费者追求材质天然、做工精细、穿着舒适的高档服装的趋势,将蓖麻蚕丝与棉麻混织,既可以改进缫丝织染的工艺,开拓多元化的丝绸制品市场,又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消费者由低端到高端的需求,不断提高蓖麻蚕产品附加值[4]。

5 小结

蓖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能源作物,我国发展蓖麻种植及其能源化利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势,蓖麻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种植蓖麻发展蓖麻蚕养殖,是充分利用蓖麻叶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产业的首选之一。蓖麻种植者可以通过种养结合,采用宜种宜养的方式,当蓖麻籽的市场行情下跌时,即以采叶养殖蓖麻蚕为主;当蓖麻籽的市场行情上涨时,即可兼顾蓖麻籽和蚕茧收益,实现单产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蚕蛹蓖麻蚕农
好吃的炸蚕蛹(yǒng)
好吃的炸蚕蛹
躲雨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吃蚕蛹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巧嘴绕口令
蓖麻蒴果剥壳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有限元仿真
蓖麻防害虫效果佳
蓖麻醇酸锌在除臭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