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牧区草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变革及其影响

2019-03-19代婧婧常娟娟桑道道吉娘毛加杨春燕安海宏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草畜草甸草场

代婧婧,常娟娟,桑道道吉,娘毛加,杨春燕,安海宏*

(甘肃省玛曲县草原工作站,甘肃 玛曲 747300)

高寒牧区对草原的利用和放牧是从人类开始驯养野生动物开始的,至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草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已经有了很大的变革和发展。目前,高寒草地出现大面积退化,部分地区十分严重,草原生态环境呈现“总体恶化,局部改善”的状况。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是一个藏族集居的纯牧业县。黄河自青海久治县从南进入玛曲县境,由东而下,然后缓慢转向环绕县境呈现一个巨大的“U”字形,绕到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出境,流程约433 km,占甘肃省境内黄河流域面积的59%,形成了著名的黄河九曲之首曲。充沛的雨水,众多的支流,构成黄河上游完整的水源体系,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蓄积和水土保持能力,是维系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根据第二次草原资源普查结果,玛曲县天然草原有4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12型。高寒草甸是玛曲分布最典型、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草场类型,主要分布于海拔3 400~3 900 m之间的高山山坡、平缓山脊、山地中下部、洪冲积滩地、河谷阶地,分布于阿尼玛卿山西北部、西倾山上部海拔3 400~3 800 m之间宽谷滩地、河谷、山地阴坡上的灌丛草甸是其中分布较大的一类,草场植被复杂多样,植被成层明显为灌木层和草本层;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场主要分布于欧拉秀玛乡的西倾山以南、西科河与黄河交汇区,在尼玛、大水军牧场西倾山以南的向阳山坡也有分布;低地草甸和山地草甸类主要分布于欧拉、欧拉秀玛、尼玛、阿万仓地形较平坦的滩阶地、山前阶地;南部河岸有柳树分布、北部河岸零星分布的护岸林多为灌丛;东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面积大而且分布集中。

1 草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制度变革

我国著名草地学家章祖同先生把我国草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制度变革归纳总结划分为原始游牧期;放牧+补饲期;以牧为主的集体经营期;草畜双承包期。

原国家农业部草原处处长李毓堂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草地政策变迁经历了5个阶段:民主改革时期(1949-1954);合作化时期(1954-1958);人民公社化时期(1959-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7);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 )。

2 草地资源利用制度变革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2.1 草原产权的变革及影响

20世纪50年代,草原产权由部落、寺院、私人等多种所有制变为国家和集体所有;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开始施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将牲畜承包到户,部分草场开始承包,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中期草场开始承包到联户或组,九十年代中期至今草场开始承包到户。草场承包落实了草场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牧民群众管理和利用、建设草原的积极性,逐步解决了草场管理和利用中责权利不清和管建用不统一的问题。草场承包在充分调动了牧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牲畜数量持续增加,牧民收入持续增长。随着牲畜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草场的不合理利用和无序放牧,草场开始逐步出现退化。主要表现为:草场植被总盖度下降;产草量下降;草场植被群落发生改变,优良牧草比例下降,毒杂草比例增加,质量变劣;鼠害蔓延,虫害泛滥成灾;局部地区形成严重的退化草场“黑土滩”和沙化草场。

2.2 草场承包给高寒牧区带来的变化

一是牧民定居,生产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改善;二是牧业实用技术得到推广,有利于科学养畜和专业化集约化养殖;三是部分劳动力从畜牧业生产中得到解放,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四是由于草场退化不断加剧,加之牲畜单畜产值较低,牧民收入降低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激发了牧民从事保护草原、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真正认识到了开展草畜平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步开始实行专业合作经营等;五是牧民子女入学教育和从事非牧产业明显提高。

草场承包前,逐水草而牧的游牧方式与牧草生长和牲畜采食的时间、放牧强度、繁殖、草地功能的自然恢复等非常协调,草地基本上处于生态系统平衡状态中。草场承包后,草场被分割成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放牧片区,牲畜活动、采食区域和交配受限;由于一味追求和扩大牲畜饲养量,过分强调畜牧业的数量型发展,忽视草畜平衡的掠夺式无序放牧的牧业生产方式,草地生态系统受损,自然修复能力下降,导致牲畜和草地的双重退化。

3 草地生态功能定位

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众多,服务价值巨大,具体可概括为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玛曲草地生态系统在蓄洪、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作用巨大。一方面维护黄河上游生态系统的平衡,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一旦这个生态屏障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无序发展,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另一方面,保护黄河上游草原生态系统直接关系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力发展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产业,从根本上误导了人们对这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的认知,对此要纠正,避免因误导而引起误解和盲行。

4 建议

4.1 在现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下,建立黄河流域跨区域大尺度的生态补偿机制

草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最终目标是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发展,只有在合理的草地管理利用制度下才可以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演替。从前期实施过程中发现现行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标准偏低,它仅仅是生产生活性补偿,应当在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评定后,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域确定草原生态系统生态功能补偿标准。

玛曲县位于黄河上游,是黄河天然的“蓄水池”,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按照“上游保护治理,上下游共同受益,共同付费”原则,需要黄河下游沿黄生态受益区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区给予生态补偿,也就是黄河下游沿黄受益地区给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地区给予生态补偿。合理确定黄河下游沿黄受益地区生态补偿标准,全部用于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以保证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区域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需要。充分发挥了黄河上游生态资源的优势,同时也充分发挥了黄河下游生态受益区经济资源的优势。避免了黄河上游因发展经济而造成生态破坏和下游为保护生态而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

4.2 探索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开展草地的专业化合作化经营与联户经营

草场承包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牧民单户的畜牧业生产和分散独立的经营方式,抵御自然和市场两个风险的能力差,效益低下。为了增加收入,提高家畜单畜产值与产品附加值,提高抵御两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有走规模养殖与专业合作的道路,实行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组织和动员牧民采取自愿组合的原则,组建由懂管理、有技术、会经营的能人带头的专业合作社,牧民根据各自的草地面积、草地等级和质量、牲畜数量、资金、劳力等,按比例折价入股,加入专业合作社。将牲畜暖棚、人工饲草基地、防疫检疫、草原围栏等依据合作社发展需要进行整合建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自负盈亏。提高规模效益,增加牧民收入,探索创新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因地制宜,采取“有分有统”的原则,将草场植被状况良好、人畜饮水水源充裕、地形地貌条件好的牧户,尽量采取“单户承包,单户经营”方式;将草场退化严重、干旱缺水,不利于单户经营的,积极引导牧民自愿采取“单户承包,联户经营”或组建专业合作社。单户经营合理确定牲畜数量、调整畜群结构、合理划分和利用分配草场,保证草畜动态平衡;专业合作社可以将草场重新规划放牧利用时间、放牧强度,进行畜种、畜群结构调整,不同畜种、不同的年龄分群放牧牧,保持草畜的动态平衡。

4.3 建立严格可行的草畜平衡激励机制

以指标化管理为抓手,有序开展草畜平衡工作,层层分解超载牲畜核减任务,扎实开展超载牲畜核减工作,草畜平衡绩效考核情况兑现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以创新管理为核心,确保草畜平衡工作推进,健全管理机制,靠实责任、细化任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与载牲畜核减任务完成情况挂钩。随着草原禁牧制度的落实和草畜平衡超载牲畜核减,通过草原流转,养殖指标转让,有效缓解劳动强度。加大牧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牧民在享受草原补奖政策补助奖励资金同时,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积极探索农牧村草原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将草畜平衡指标化管理与农牧村“三变”相结合,以养殖指标或草原面积量化入股到合作社或养殖大户,破解超载牲畜核减影响牧民收入增加难的瓶颈问题。通过实施禁牧、牧草返青期舍饲圈养+休牧、草畜平衡、季节性轮牧休牧等措施,使严重退化草地植被和草地生态系统得到修复,遏制草地退化;引导和改变传统的草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以调整、改善和提升草地畜牧业经济结构,促进草畜平衡。以科学技术和配套管理体系为保障,兼顾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利益;以生态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不降低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为原则,实现草地生态的有效恢复和草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猜你喜欢

草畜草甸草场
祁连草场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山地草甸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新草场有多远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雪峰下的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