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以人文英语2课程为例*

2019-03-19谭春花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人文混合

谭春花

(广州市番禺区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1400)

一、研究背景

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2012年,教育部决定成立国家开放大学。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战略转型。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国家开放大学肩负重任,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建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国家开放大学覆盖全国城乡的一线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利用5G等新的教育科技开展移动教学,解决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966年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坛拿着教鞭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引导者和学习伙伴。[1]

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有效整合必要的学习资源,利用一切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真实的或者虚拟的),激发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使其能在自身原有的知识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

开放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他们都有一定的学识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整合琳琅满目的学习资源去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多元交互理论

多元,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交互,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2]多元交互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多样性和互动性。

根据这一理论,外语教学设计上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主体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利用传统方式和现代化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呈现推送,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增加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

(三)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的一个深度融合而并非简单的叠加。正如何克抗教授指出的:“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

迅速发展起来的智能手机和网速,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成为一种可能。国家开放大学的成人业余学生,他们不像全日制的学生那样能把主要的时间都花在学校课堂学习上,他们很多有着本职工作,还要处理日常生活的各种事务。因此线上学习将会是此类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一个非常有效的补充和伸延。而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则会更加优化线上学习的效果,使得线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一)前期研究分析

1.混合要素分析

(1)环境的混合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既指真实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是一种学习空间,包括物质空间、活动空间、心理空间。何克抗、李文光(2002)两位学者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4]不管是哪一种学习环境,都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围绕学习资源进行相关活动的场景。因此在混合式教学里面,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先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对学习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为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去创设各种有利的学习环境。这其中包括传统的师生间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利用移动端开展的网络面授环境,更包括课后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和知识转化的基于移动端的虚拟互动网络空间的学习环境。

(2)人物的混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里还牵涉到人物的混合。人物混合,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混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混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混合,还有师生与网络虚拟人物的混合。作为《人文英语2》的学习者,有来自同一个专业的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的混合,还有来自不同专业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之间的混合,有英语知识水平相当的学生之间的混合,还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之间的混合。有学生跟任课教师之间的混合,还有学生跟班主任和学习助手之间的混合。

(3)学习资源的混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包括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资源不仅仅包括纸质的教材、参考书、练习册,还包括互联网上的包罗万有的各种学习资源,有文本的、图片的、音频的、视频的或者动画的。人文英语2的学习者除了《人文英语2》这本教材和配套的练习册之外,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上面还有教师团队精心开发的配套资源,有文本的、音频的和视频的。本次实验在国家开放大学(广州)达德学习中心的移动学习平台上进行。除国家开放大学的相关资源外,平台上新增课题组成员针对相关知识点拍摄的微课和知识点文本等资源。

(4)评价方式的混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针对自身问题不断去探索提高缺乏积极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里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有教师针对自身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自我评价,另外还有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另外除了期末考试这个终结性学习评价之外,还有针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除了人与人之间的评价,还利用全网络学习平台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跟踪和评价。

2.课程目标分析

人文英语2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人文类专业(专科)所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英语课。该课程旨在通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在法律、社会工作等专业职场情景下使用英语进行初步交流的基本能力。[5]

在完成该课程学习后,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读、听、说、写、译能力;同时,了解人文活动中最基本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能在涉及法律、社会工作等专业职场活动中进行简单交流;并为今后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3.教学对象分析

人文英语2的教学对象为国家开放大学人文类的成人学生和具有初级英语水平的业余学习者。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行业,已完成人文英语1的学习。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基础。但可能平时工作中用到英语的机会不多,部分学生对英语知识遗忘得比较厉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恐惧感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上多下功夫。

为了对教学对象的英语水平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笔者对参与《人文英语2》的学习者推送了一份电子版的学前测试卷,试卷内容为《人文英语2》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发放试卷500份,回收试卷418份,学生的前测情况见表1:

表1 学前小测成绩汇总

从前测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来掌握课程内容的。但小部分的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这个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精心思考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在《人文英语2》的实际教学中,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线上线下资源以及各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如图1)。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主要牵涉到课前准备阶段的设计,课中知识构建阶段的设计和课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阶段的设计,以及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方式的设计。

1.课前准备阶段的设计

在课前的准备阶段,任课教师首先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水平等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和资源。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已有的配套课件和视频授课基础上,课题组成员针对每个单元按照听、说、读、写(含翻译)四个技能的重点内容制作了PPT并录制视频,提前上传到基于移动端的全网络学习平台。

在每次上课前,教师通过移动终端的微信群和QQ群布置学习任务和发布一些相关知识内容,包括文本的和视频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后面的学习进行预期评估,并为后面的课堂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人文英语2》unit one My Hometown为例。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Talk about your hometown(讨论你的家乡);(2)Express likes and dislikes(表达好恶);(3)Describe places(描述地方);(4)Write about a place(描写一个地方)。[7]

图1 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6]

在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在微信群上跟学生进行热身互动,通过自我介绍大家熟络之后用“Where are you from?”这个问题引入单元话题。在热身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认识,大胆表达自己,营造一个轻松的互相学习的气氛。成功引入话题之后,再通过微信群布置单元学习任务,因为学生知识水平不一样,所以会推送不同的文本资料在微信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下一步的探索学习。这能有效地减低学生在课堂上害羞、自卑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2.课中知识构建阶段的设计

课中知识构建阶段主要是师生面对面授课阶段。在这个阶段,任课教师应该结合课前微信群里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反馈,呼应本单元学习目标,针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和必要的知识补充,以使得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去获取新的知识。

仍以上述unit one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回应课前微信群里热身讨论所得到的反馈信息来引入,例如,可以通过提问学生:“I knew that Mary are from Guangxi.Ok, Mary,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Guangxi?”导入讨论家乡(talk about your hometown)和描述地方(describe places)这两个主要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让学生掌握主动权,通过聆听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描述,检测学生对于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人数众多并且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任课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阶段的设计

课堂时间有限,很难检测学生新构建的知识内容是否能够运用到真实语境中去,所以如何好好利用课后的时间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变化式的任务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和检测学生对于习得的知识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还是以上述《人文英语2》unit one为例,经过面对面的互动课以后,除了布置学生课后上国开网完成相应的单元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构建的相关知识点之外,还利用微信群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话题:如果让你们给自己的家乡代言,充当一个旅游大使的话,你们要怎么去推广自己的家乡。

移动端的微信群使得学生的讨论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因为避免了面对面时的尴尬,学生更加敢于表达自己。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4.学习评价与创造阶段的设计

学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以《人文英语2》unit one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一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课前热身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学生对话题的参与度和参与情况也是对教师引导效果的一个反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评价,网上课后巩固练习的完成情况也自动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个评价,也是对教师引导教学效果的一个评价。

(三)基于移动终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本研究的后测是以国家开放大学非英语专业《人文英语2》的期末考试结果作为研究的评价(见表2)。对照前测的结果(表1)发现学生们的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参加了前测和后测的418名学生中,91%的学生通过了课程考核,并且有14.18%的学生取得了91分以上的优良成绩。可见本次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实验的效果比较明显。

表2 后测成绩汇总表

四、结语

本研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人文英语2这门课程进行了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模式教学实践。实践数据表明,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在手机普及、上网高速的现代,能够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学习,能够克服成人业余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不足的短板,通过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混合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自由,效果更加显著。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学生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初步证明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对于成人学生来讲效果明显,值得继续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学习者人文混合
混合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人文绍兴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人文社科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