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现场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重点分析

2019-03-18才旺欧珠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闻资讯研究

才旺欧珠

摘 要:传统电视报道通常是一种单一的播报方式进行相关资讯的传递,主持人通常会在演播室借助相关导语来对新闻现场内容进行展示。然而随着网络经济与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在广大受众的盼望下电视现场新闻的报道又融入了记者出境这一特有的展现方式,这种播报手段在进一步提升电视媒体传播途径与速度的同时,也更加增添了电视资讯的现场感与传递性。然而在这种全新的新闻环境下,电视现场记者更是要成为记者与电视编导的融合体,通过更高的资深职业素养来实现各项新闻资讯播报的传播与推进。

关键词:电视现场记者 必备职业素养 重点分析 研究 新闻资讯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2

一、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电视资讯传播的手段显得过于呆板

为人们的视觉体验带来了全新感受,电视现场记者便应承社会发展以及广大观众的诉求,已经逐步通过在新闻中出镜的方式来带给人们更多现场感和真实感,这种展现方式不仅能够将正在发生的新闻内容进行真实传递,同时也能够通过现场记者的随机应变以及颇高的职业素养来为广大观众带来全新的新闻体验。

二、电视现场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新时期下的电视现场记者不仅仅要具有帅气、靓丽的外表,同时也要拥有较强的发音以及播音技术,通过清楚、连贯的现场信息表达,来带给广大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要想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对各种复杂、纷繁的现象进行及时而又准确的播报,电视现场记者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同时也要将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随时调动,通过一种宏观的角度来结合个人新闻播报的积累来对一系列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进行背景信息展开迅速掌握。对于电视现场记者而言,在他们接收到报道任务、火速赶往新闻现场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大脑内的现有知识储备进行启动,同时将一些专业问题通过专家私信、网络搜集等方式进行准备,以此来为即将开展的现场播报提供诸多资源与支撑。

可以说,在这种准备的过程中,电视现场记者的知识储备量以及索取能力注定了他们将会为广大受众带来什么样的新闻现场,所以每一名电视现场记者在平日里的工作中必须要以一种滴水穿石的力量来获取更多领域的相关知识,在不断更新、提升的知识储备中为广大受众带来别样的新闻资讯体验,同时也要将每一种新状况、新事物、新观察都以记者独到的视野来与经验储备进行完美融合。相信在这种职业素养的激励下,每一名电视现场记者都能够成为政府的喉舌与人民群众的新闻领路人。

三、电视现场记者必须具备清晰的报道思路

电视现场记者通常所接触的新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突发事件、一类便是普通的民生、政治新闻。对于一般性的民生新聞以及政治新闻而言,电视现场记者将会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通过与编导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策划,来为广大受众带来重点突出的新闻报道。然而对于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而言,电视现场记者则是要通过个人多年的积累以及职业敏感,来迅速的查找到本次新闻报道的关注点,通过独具匠心的新闻报道思路来为广大受众将突发事件进行梳理,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进行展现。

例如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事件发生后,央视便第一时间委派著名主持人、电视现场记者张泉灵女士对本次灾难性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为了能够在短事件内对该事件进行掌控,张泉灵在飞往灾区的过程中便通过多种渠道对本次大地震的第一现场进行了充分的了解,最终确定了将生命救援作为本次突发事件报道过程中的核心思路。当到达抗灾现场的时候,面对受灾严重的现场张泉灵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新闻播报思路与核心指引,以每一处都可能有生命迹象存在的废墟旁边来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现场的救援力量、现场救助情况进行了解说。当广大受众在她的现场语言引导下,不仅见证了一名又一名被救起的群众,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在大灾、大难面前的迅速反应,而张泉灵女士则是也在本次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的过程中,又一次完美的诠释了电视现场记者所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另外,在电视新闻现场的连线过程中,广大的电视新闻记者还应当强调对相关新闻导语的应用与思路梳理,在清晰而又简洁的报道思路构架下,广大受众的思绪才能够仅仅跟着记者的节奏对下文展开探索和了解。在播报的过程中,现场新闻记者还应当通过对语言的组织来将重点放在受众所迫切想了解的角度,以此来彰显新闻的内在价值以及正面的社会影响。

四、电视现场记者必须具备迅速的反应能力

与其他新闻事件一样, 现场的新闻事件同样也是一个随时发展、不断变化着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名电视现场记者都应当通过对不断变化的新闻焦点进行跟踪和披露,最终实现对相关新闻报道的脉络进行调整和引导,但这也同样对广大电视现场记者的应变能力以及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场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广大的电视现场记者必须要能够对整个新闻事件的重点以及采访方向进行掌握,特别是在面对千差万别的采访对象的过程中,更是要充分的结合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以及个人对本次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知来进行充分揣摩和引导,通过对其心理的研究与接触来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在拉近被采访者心理距离的同时来实现最佳的现场互动。但这个过程中,电视现场记者经常会遇到很多需要处理的突发事件,例如在面对新闻现场的时态发展一旦出现了翻转,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要通过专业的应变力来对现场进行控制。特别是对于现场解说以及相关受访者采访过程中的语言,更是要具备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一旦受访者或者新闻现场出现了过激的反应,记者都应当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来展开相关解说词与引导词的调整,以此来实现对现场的把控,同时也将最真实的现场情况及时的传递给广大电视机前的受众们。相信只要每一名电视现场记者都能够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那么他们所带来的现场报道一定是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能够为广大受众感受到新闻人的伟大和不易。

五、电视现场记者必须具备客观的新闻报道能力

电视现场记者与其他领域的记者相比,更加容易接触到多元化的新闻环境以及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特别是对于一些影响巨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新闻案件,很多记者都容易受到情绪、心理上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导致其整个的新闻播播报观点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其自身的现场报道质量。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现象,广大电视现场新闻记者必须要坚持一种客观、积极的职业素养, 通过对整个新闻事件的客观判断和报道,来对现场各种氛围、各种状况都展开公平的评价,以一个局外人的方式来看待新闻内容,既不无动于衷、也不矫揉造作,力争现场的基调与全程的采访报道保持高度一致。

六、电视现场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控制能力

曾有人笑谈,电视人是“靠脸吃饭、以文字为生”,这句玩笑话虽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同样也说明了在日常的电视新闻连线与播报中,电视现场记者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字控制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语言组合能力。电视新闻的稿件在一般情况下会由一个既定的大纲进行统领,然而对于一些现场新闻事件而言,更多情况下是需要每一名电视现场记者的随机处理和迅速的文字驾驭能力方可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新闻的文字解说已经不再是枯燥的现场介绍,更多情况下是需要通过对新闻全要素的展开以及完整结构的推进构成。很多电视新闻的画面都是以“秒”为计算单位,很多优秀电视新闻的评选过程中都会对新闻的长度严格把控在“三分钟”。除了一些重大案件、突发事件外,一旦电视新闻超过了三分钟便会让那个人有种繁冗的感觉,这也就间接的要求每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将一般性的电视新闻平均时长控制在60秒-90秒之间,而在此基础上也要将整个的新闻事件通过二三百字的文字进行展示,通过自身对语言的高度综合与应用能力来将原本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进行高度概括。

除此以外,除了对电视现场记者文字综合能力的高要求外,在日常工作中对其播报速度同樣也提出了“快”的要求。在完成了现场新闻的素材采集工作后,很多情况下电视现场记者的工作其实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半,更多时候还需要他们通过协助相关部门展开一定的画面剪辑,在确保电视新闻能够准时、及时播出的同时,最大程度上确保其新闻价值的时效性。

七、电视现场记者必须具有强壮的体魄和吃苦精神

一般新闻领域的记者只要身体健康便可以完成一般的采访任务,然而对于电视新闻记者而言由于其经常出现在一些急、难、险的突发事件现场中,同时他们的工作并不是一个记事本、几只笔、几个简单的录音、录影设备便可完成任务。更多时候电视新闻记者需要通过强壮的体魄、敏捷的身姿以及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等综合素质,来积极的投身于诸如抗洪抢险、逃犯追捕、抗震救灾甚至国际战地报道中,在这个过程中便要求每一名电视新闻记者都能够在提升个人生存能力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急救、抗灾、自救、互救技巧,以“金刚”之身跟上整个新闻时间的发展节奏,通过吃苦耐劳精神的延伸和挖掘来实现一个又一个辛苦而又极具价值的新闻事件当中来。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电视现场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重点分析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每一名电视现场记者所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更是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中不断完善。愿每一名电视媒体人都能在瞬息万变的传媒时代,通过不断的进步与提升来实现自我价值的传递,为广大受众带来更多、更好的电视现场新闻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欧阳华. 浅谈电视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 新闻传播, 2013(10):254-254.

[2]薛龙. 从突发事件中看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 新闻传播, 2013(2):31-31.

[3]张金文, 高延秋. 从新闻专业主义看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3):100-100.

[4]杨倩.电视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20):177-177.

[5]裴翀.电视新闻记者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职业素养[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7):165-165.

猜你喜欢

新闻资讯研究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传播方式的新探索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闻资讯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