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化水族舞”的传承及发展略述

2019-03-18肖卫芳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肖卫芳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小学教育体系要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内容,将其与学生的德育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化水族舞”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传承及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传承;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化水族舞”的发展现状

从化水族舞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从化区温泉镇草堂社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舞蹈,已经被列入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水族舞已经成为群众性的文娱活动,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都会出来看“舞鲤鱼”,场面热闹壮观。从化水族舞的表演形式多样,集音乐、舞蹈、编织、工艺美术和杂技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但是,近年来水族舞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在年青一代中,掌握高端绝技的人寥寥无几,并且村里会编织扎制技术的老师傅也都年过70岁,使得水族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濒危性。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必须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发展从化水族舞的重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校园活动中,建立起从化水族舞培训基地,传承水族舞的传统表演技艺。

二、“从化水族舞”的传承及发展策略

1.确立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应当对地域文化特征加以利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化水族舞作为特色项目,以此来形成传承经典的学校特色。在“传承”基础上“创新”,进一步立足水族舞,并汲取水族舞之“鱼跃龙门”的精神,作为学校办学的灵魂,引领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实现培养志远少年的育人目标。根据学校办学的实际、持续发展的需要和特色建设的规律,把学校的特色建立在“承志教育”上。“承志教育”的育人宗旨是“培养志远少年”。“承志”强调励志又远志,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有追求、有志气,要奋斗、要拼搏,行大义、举大事、创大业。同时,学校以“从化水族舞”特色项目为根基,以教育科研为引领,把“学仁尚礼,和谐奋进”的精神物化到校园环境中,融入学校的教育决策,指引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学校原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在校园传承的有效策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化水族舞”的传承及发展策略研究》,定期组织研讨课和示范课,推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突出“水族舞”传承发展策略这一研究主题,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积极开展课题研讨,结合研究专题,对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讨论,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落实;对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提炼总结,从而形成科研成果。

3.开发水族舞校本课程

学校组建课题小组,积极研发水族舞校本课程,从而保障了水族舞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编写水族舞相关教材。学校聘请水族舞传承人编织道具,积极开发水族舞教学资源,在水族舞传承人的帮助下编写《鱼跃龙门——水族舞编织校本教材》,这为学生学习编织技艺提供了文字资料。其次,开设水族舞舞蹈课。学校聘请从化区文化馆的专业舞蹈教师来校指导水族舞舞蹈训练,传授学生水族舞的基本功,并以表演节目的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舞蹈技艺的成果,这种舞蹈课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再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带领学生参观水族舞传承人制作传统表演道具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水族舞的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水族舞的感性认知。

4.研发德育校本课程

学校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采用递进式研发模式,研发“承志教育”特色德育课程,以传承从化水族舞为核心内容,综合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关联的部分内容所形成的综合性德育课程体系。其中低年级注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侧重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中年级注重培养积极好学的学习习惯,侧重于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高年级注重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侧重于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的小主人。整个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成为学习勤奋、艺高德美、团结拼搏、志存高远的志远少年。

5.与多学科教学相整合

学校将表演水族舞作为平台,由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水族舞传承人制作的鱼虾蟹表演道具的手法和技巧,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有更加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将水族舞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如,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对水族舞的道具进行剪纸或绘画。在语文课中,可融入水族舞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制作读书卡,写出观后感。在音乐课上,可让学生学习水族舞表演,借此来使他们了解水族舞所表达的情感,达到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情感熏陶。

總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学校作为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训与宣传力度,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青一代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丹.基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J].黄河之声,2018(7):74-75.

[2]张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J].赤子(上中),2015(4):104-105.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