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音乐想象的“式微”及唤醒策略

2019-03-18杨兰兰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杨兰兰

摘 要:音樂想象在音乐活动中十分重要,对任何音乐形式的审美、创造活动都需要音乐想象的参与才能把握音乐字里行间的吟唱。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出儿童音乐想象“意识薄弱”“思维欠缺”“评价单一”三个方面的“式微”现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从“尊重儿童,唤醒儿童音乐想象的意识”“解放儿童,挖掘儿童音乐想象的潜能”“陪伴儿童,丰富儿童音乐想象的维度”三个方面论述儿童音乐想象的唤醒策略。

关键词:音乐想象;式微;唤醒策略

“音乐想象”是以原有的或现实的音乐映象为媒介,聆听、回忆和创造新音乐的思维,音乐想象是音乐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形象思维。本文旨在从教学一线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找出儿童音乐想象的“式微”现状,并论述儿童音乐想象的唤醒策略。

一、儿童音乐想象“式微”现状

笔者经过长期教学观察发现,当前儿童音乐课堂上缺乏思考与音乐想象,儿童的音乐想象包括音乐想象的意识、音乐想象的思维以及对音乐想象的评价等方面,笔者针对儿童音乐想象的相关信息,对所在学校的三、四年级儿童采取了抽样问卷调查,得出:有57.6%的儿童有1~2种想象,有21.71%的儿童没有音乐想象;79.49%的儿童是通过教师指导来提升音乐想象的思维;94.02%的儿童是依据教师的评价作为自己音乐想象是否正确的标准;而有5.98%的儿童在音乐课上并没有考虑音乐想象的合理性,显示出对音乐想象的无意识。

二、儿童音乐想象“式微”原因分析

“音乐想象”是一种思维,儿童在欣赏、演唱或者演奏音乐作品时,其音乐想象往往受自身的音乐积累的影响,不同儿童对音乐课的兴趣程度、对音乐形象的把握都存在差异。针对上述儿童音乐想象的“式微”现状,分析其原因如下:

(一)学科薄弱导致意识缺失

儿童音乐想象的意识薄弱主要是因为音乐学科的薄弱。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已经被摆在了学科的末流。学校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儿童的不重视,在主流课程的冲击下,音乐想象的分量越来越弱。

(二)指导欠缺导致思维固式

在现代电子产品的日益更新换代下,纸质读物越来越远离儿童的生活,儿童想象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教师对儿童缺乏有效指导,直接导致儿童音乐想象思维上的固式。

(三)目标单一导致评价片面

儿童音乐想象的评价单一是由儿童音乐想象的目标单一造成的。教师只追求知识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儿童的音乐想象缺乏符合音乐逻辑的合理评价与反馈。

三、儿童音乐想象的唤醒策略

想象是能动的,却不是纯主观性的;是自由的,却不是任意性的。在儿童音乐想象“式微”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坐以待毙,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唤醒儿童的音乐想象,着力提升儿童的音乐想象和创新能力。

(一)尊重儿童,唤醒儿童音乐想象的意识

教育首先要把儿童看成一个完整的人,要尊重儿童的人格。教师要和儿童建立起友谊的关系,让儿童“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尊重儿童,教师对于儿童亦师亦友,亲近儿童,从而唤醒儿童音乐想象的意识。

1.重视音乐要素,助推音乐想象发展

教师在儿童自由体验音乐的同时,指导儿童:音乐要素往往是音乐的价值体现,音乐想象可以借助音乐要素来获得,歌词是重要的音乐要素,歌词往往能带来儿童音乐想象的捷径,抓住歌词进行音乐想象,激发儿童与音乐的情感共鸣。

例如,歌唱课《西风的话》,歌词中的“西风”的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乐句“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袍;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中“西风”对小树爱的情感通过音响刺激使儿童产生联想和想象,想象力又推动儿童情感的表现与升华。乐句“我把树叶都染红”可以用“画弧线”的肢体动作协助想象力,从而找到与歌曲情感的共鸣。

与儿童一起发现歌曲中歌词的特点,引导儿童抓住歌词进行音乐想象,有利于将音乐情感的动力作用转化为促进音乐想象发展的推力,使得音乐情感更为直观,音乐想象更为直接,促进儿童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

2.聚焦艺术思考,激发音乐想象动能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思考的艺术。音乐想象依托于艺术思考,艺术思考是对音乐的主旋律、音乐的变奏、音乐的要素等问题的艺术性思考,儿童的音乐想象离不开艺术思考,艺术思考是进行音乐想象的基础,能够激发儿童音乐想象的动能。

例如,在欣赏课《邮递马车》的教学中,教师将“送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儿童思考“送信”过程中会遇到的系列问题,从而进行音乐课堂的深入。“第一封信”“第二封信”“第三封信”,“上坡”“平坦”“下坡”等环节,都启发儿童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想象力,把复杂的音乐巧妙划分成几个儿童生活中会接触到的体验,化难为简,让不善于思考的儿童也大胆思考和想象,让乐于思考的儿童理性思考、理性想象。

只有进行艺术思考,才能进行音乐想象,才能以音乐元素为依据去想象,没有加以艺术思考的音乐想象,很可能是儿童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亲近儿童,在课堂上教师应启发不思考的儿童思考,启发思考的儿童去合理思考,帮助儿童体验思考和想象力带来的乐趣。

(二)解放儿童,挖掘儿童音乐想象的潜能

蒙台梭利在其《童年的秘密》中提到:“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解放儿童的天性,营造宽松安全的音乐想象环境,有助于挖掘出儿童音乐想象的潜能。

1.由发散到聚焦,改良儿童音乐想象的土壤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思维,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解放儿童的天性,给儿童自由发散思维,之后引导儿童让思维聚焦,回归到音乐本身,让儿童的音乐想象遵循音乐本身的价值。

例如,音乐欣赏课《鳟鱼》(钢琴五重奏)的教学,怎样能够让《鳟鱼》的舒伯特钢琴五重奏走近小学四年级儿童,怎样激发儿童的兴趣从而进行音乐想象,让儿童接受《鳟鱼》钢琴五重奏是关键。教师在儿童充分发散思维后,演唱舒伯特的创作源泉歌曲《鳟鱼》,直接给出了“活泼的小鳟鱼自由快活地游来游去”的情境,让儿童在这个“活泼自在的鳟鱼”的情境下,跟随音乐的五次变奏旋律特点去发挥音乐想象,巧妙地让儿童走进《鳟鱼》钢琴五重奏。

解放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自由地发散思维,并及时地进行儿童发散思维的聚焦,紧密围绕音乐要素和音乐的价值诉求,引导儿童的想象力聚焦到一个相对确定的音乐形象上,促进儿童的音乐想象的合理性,有助于儿童音乐想象潜能的挖掘。

2.由抽象到具象,促进儿童音乐想象的感受

将抽象的音乐用具象表现出来,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把握音乐。让儿童自由地聆听音乐,解放儿童,引导儿童的音乐想象以音乐音响为依据,符合联觉规律,教师再通过儿童的联觉反应,在音乐课堂上加入图谱,通过图谱与音乐的同步,助推儿童的音乐想象感受。

例如,乐曲《邮递马车》的欣赏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将乐曲的三个部分均板书出旋律线图谱,帮助儿童感受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并且以形象的图像激发儿童音乐想象,促进儿童音乐想象潜能的挖掘。

这样形象的图谱,让抽象的音乐有了形象的依托,让儿童的音乐想象在具体的形象上更有着力点,儿童随乐律动的动作也更加准确,促进了儿童的音乐体验。

教师制作图谱等教学辅助材料,解放儿童的思维,让音乐由抽象到具象,并在教学中引导儿童认真倾听音乐,借助图谱尽可能完整地捕捉音乐音响要素,感受在具体形象指导下的音乐想象。

(三)陪伴儿童,丰富儿童音乐想象的维度

“儿童是成人之父”,这是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富有哲理的观点。教学相长,儿童的反应亦是教师要学习的地方。教师不仅要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还应该陪伴儿童,在课堂与课堂之外陪伴儿童,陪伴儿童的每一个成长的点,教师与儿童共同成长。

1.在社团活动中多渠道发展儿童想象

教师多渠道陪伴儿童的成长,除了在音乐课堂中还在社团活动中为儿童提供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音乐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儿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建构儿童音乐想象的能力。

例如,在“百灵鸟合唱社团”里,在儿童的练声环节,请儿童想象歌唱时嘴巴张得像“鸡蛋”、像“喝水”的样子,通过想象力体验,更好地掌握歌唱的准备;在“墨韵书法”社团,请儿童想象写出的字像“云彩”那样飘逸,易于儿童对字体的把握;在“剪纸”社团,教师向儿童讲述中华文化的剪纸艺术,开拓儿童的视野,与中国音乐文化挥相呼应,丰富儿童音乐想象的视角。

循序渐进陪伴儿童的梯度是符合儿童音乐学习的认知规律的,教师通过音乐学科的常态课对儿童的音乐想象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延伸到课外社团活动课,丰富儿童音乐想象的维度。

2.在经典音乐中积累儿童音乐想象经验

讓儿童在成长中不断走进经典,优秀的艺术家在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把他们积累的信仰、志向、灵感、精神、才智、审美经验以及生命的充实、宇宙的变化都谱作优美的旋律,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形象,因此走进经典音乐能帮助儿童积累音乐想象的经验。

例如,在学习《春之声圆舞曲》时,为了让儿童更好地体验圆舞曲的三拍子感受以及作曲家的想法,让儿童走近音乐大家约翰·施特劳斯,首先介绍约翰·施特劳斯的生活背景,在儿童了解约翰·施特劳斯的基础上,再让儿童聆听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如《蓝色多瑙河》),让儿童进一步感受体验,丰富儿童的音乐积累,促进儿童音乐想象习惯的养成。

让经典陪伴儿童的成长,让儿童在经典音乐中获得理解与感悟,让儿童通过了解作家生平、时代特征、创作背景等非音乐的知识,拥有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丰富每一位儿童音乐想象维度的必修课。

当前儿童音乐想象的式微是对音乐教师的警示,我们一线教师要重视发展儿童的音乐想象,把儿童看成一个完整的人,教学相长,教师要尊重儿童、解放儿童、陪伴儿童、欣赏儿童,立足于儿童个性化的发展,通过各种巧妙的策略引导儿童的音乐想象,增强儿童音乐想象的意识,挖掘音乐想象的潜能,丰富音乐想象的维度,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逐步唤醒儿童音乐想象。

参考文献:

[1]孙云晓,赵霞.中国儿童想象力危机报告[J].少年儿童研究,2009(11):11.

[2]马春明.论想象力在音乐中的重要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肖瑶.对音乐想象问题的思考[J].大众文艺,2009:144.

[4]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158.

[5]冯路.论欣赏教学中音乐想象的三个原则[J].儿童音乐,2014(11).

[6]薛英华.音乐情感与音乐想象的互动关系[J].市场周刊,2009(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