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生公文写作中的瓶颈与突破探究

2019-03-18李征程

考试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突破瓶颈生活化

摘 要:应用文写作中的公文写作让职校文秘专业生的学习处境略显艰难。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文种的区分、语言的运用以及将公文“生活化”的基础练习上屡遭瓶颈,“难下笔”的现象在写作课堂上屡见不鲜,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更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根据职校文秘专业生目前在学习上遇到的瓶颈,结合教学实践情况,提供对应的突破方法,纠正职校生对于“公文”只限于政府机关使用范畴的错误认识,扩大公文“社交圈”,帮助职校生走出公文写作困境。

关键词:公文;瓶颈;突破;生活化

应用文写作是一项知识性、应用性、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业务工作。掌握应用文写作,需要写作者发挥个人德、才、情、学、识等各种资质储备才能撰写出合格的文稿,顺利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而作为職校文秘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应用文写作》的公文写作部分却成为学生的瓶颈,除了对专业知识上的掌握不足,多数学生认为,公文写作仅适用于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处理需求,对于到中小型企业工作则无太大关联。学习内容与生活、就业的脱节让他们在接受过程中容易产生厌恶情绪,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瓶颈?我们应如何突破这些瓶颈,让学生轻松驾驭公文写作呢?

一、 相似文种傻傻分不清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法定公文文种共15种。正确区分公文的种类,有利于提高公文的写作质量和规范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文运转和公文处理的效率,还有利于公文的立卷归档和科学管理。因此,要明确辨析行文目的、行文关系、行文范围和行文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准确把握较容易混用的文种。对于“通知”与“通告”“请示”与“报告”“公报”与“公告”这些傻傻分不清的文种,与其用枯燥的概念含义来区分其不同,倒不如放下书本,用更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解决。

突破方法:结合生活例子,处处有发现

以“通知”和“通告”为例,两者都具有知照性。但是在知照性这一点上两者有着明确的分工。“通告”的公布性表明“通告”是对不特定人的告知,而“通知”的传达性表明“通知”是对特定人的告知。反映在主送机关上,“通告”由于是对不特定人的告知,因而无主送机关,而“通知”是对特定人的告知,必须标明主送机关。在常规情况下这两个文种就很好区分,只要看我们所要发布的知照性公文是否有特定的知悉人,就知道该是“通知”还是“通告”。如某条路要进行维修整饬,需要提醒绕路行驶,那么这时候是用“通告”还是“通知”呢?

上述两则例子便是通过辨析有无主送机关来区分两个文种,但在实际运用中,一些“通知”的主送机关却没有在应当出现的位置出现,如:

继续教育学院课表查询通知

继续教育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课表已经排好,请各位任课老师到学院系统查询,登录:XX工程学院/组织机构/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输入工号/密码

(略)

以上这则通知,主送机关的位置虽然没有出现主送机关,但却在“请各位任课老师”这句话中,暗示出其主送机关,也是有了特定人,于是我们便可以从有无“主送机关”或文中有无“特定人”两方面来区分“通知”和“通告”。

由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建议学生,结合学到的知识,利用现实和网络资源,积极攫取丰富的公文素材,就是否用对文种与同学们分享和讨论,巩固所学,确保公文的严谨性。

二、 听课容易,下笔艰难

有些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对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缺乏认识,不能很好地表达一件事情的前后情况或无法将类似的事件进行归类总结,从而容易造成把握信息后仍然无法成文的难堪。一大原因是语言贫乏。从文学语言转换到事务语言,学生一时没能适应。哪怕在口头表达上清晰流利,但到了书面写作时,在词组搭配上的陌生就暴露了写作短板。

突破方法(一):以点带面,从“词组搭配”出发

以“通报”为例,通报有三种类型: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其中,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是学生在校园范围内接触过的,它们的内容结构基本相似。表彰性通报的段落结构:叙写事实——分析评价和表彰结论——希望和要求;批评性通报的段落结构:批评的事实依据——分析危害和做出处理决定——希望和要求。结合具体事例的讲解后,学生只需记熟写作“套路”就算完成了“通报”第一步。第二步便是语言的组织。如表彰性通报,第一段的“叙写事实”就像小学的作文一样,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事实讲清楚,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不难;第二段“分析评价和表彰结论”和第三段“希望和要求”,老师可以结合书本的例子,让学生标记出常用词组,如“为弘扬……精神,激励先进”“经××(部门)决定”“对××予以通报表彰”“希望××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号召××向××学习,学习……的精神”等。只要学生掌握常用词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填空,把“语言”这一个“点”给攻克了,再套上段落结构这个“面”,下笔将不再艰难。

突破方法(二):勤浏览新闻信息

笔者的课堂经验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向同学们报道她看到的新闻。这是一个慢慢过渡的过程,从对着手机念新闻、到脱稿口语化描述、到能利用较专业的事务语复述新闻,学生不断地从丰富的内容中熟悉不同的语境,习惯不同的遣词造句。相信如此坚持下去,在书面表达能力上会有所提高。

三、 脱离生活实际,知识不深刻

公文不同于有着强烈艺术性偏重个人主观创作的作文,它不是无中生有,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它要求写作者要客观反映事实,运用适合的文种传达正确的指导思想,有理有据不失偏颇地表达写作思路。

然而学生自接触公文起,就一直是纸上谈兵式的学习。党政机关的组织架构、联合行文的机关组成方式、文种的区别与运用等知识点尽管在书本都有提及,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个个枯燥的知识点。笔者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教学中,明确强调只有同级机关才能联合行文。即使学生已了解过国家机关部门的设置和职能,但由于缺乏实际认知,当笔者要求学生自由制作一份公文格式模板时,多数学生仍然分不清哪些部门属于同级,以致作业错漏百出。因此,如果无法在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知识框架并灵活运用,把公文变成有趣的交流工具,那么学习过程将举步维艰。

突破方法:设置情景写作

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为了使学生能活用教学理论,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例子或时下网络流行影视,尽量把写作实践和学生日常生活事务联系起来,真正体现公文的实践性。如2017年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度高涨,街知巷闻。教师能从这部剧中推荐什么给学生?是剧中人物的职位和级别。尽管故事背景是建立在虚拟的省市上,但人物的主要工作和权力职责还是具有学习价值的。通过布置学生课后煲剧、课前讨论、课上演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党政机关组织和部门工作范畴的认识,从而在“哪些机关部门可以(不可以)联合行文”的问题上有鲜活的印象,进而布置相关的公文写作。

又如训练“函”的写作,就布置学生代表所在班级向其他班级商洽能否用对方教室来举行联谊活动的“函”。写作之前需要与学生明确几点:本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份函、这是一份什么性质的函、基于此应如何遣词造句才有更大机会让对方函复同意?通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写作对象,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国荣.公文写作教育要突出“六法”[J].应用写作,2011(1).

作者简介:

李征程,广东省茂名市,广东省茂名市茂名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突破瓶颈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