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真善美慧”的“妙觉语文”观及课型初探

2019-03-18项振中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2期

项振中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须引领学生“学”语文之“妙”,“思”语文之“妙”,“习”语文之“妙”,“用”语文之“妙”。妙觉语文,即觉悟语文之妙,习得语文之妙。既是“妙觉语文”,则应以“真善美慧”为其基石,并初探“言语共生课”、“传承共主课”、“体验共鸣课”与“思辨共创课”四种课型。

关键词:妙觉语文 真善美慧 课型初探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是“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理念既是对我国文化传统整体性发展要求的自觉响应,也是对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宣示。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已逾百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语言学、政治学、伦理学、文艺理论、文学批评、语用学、思维学等或同台上演或轮番入室,一次次冲击着课改浪潮。由于语文学科有着天然的模糊性,各种学理阐述及教学实践,只能触其冰山一角,可逼近而不可穷尽。

一.“妙觉语文”正名释义

结合多年执教所思,笔者试提“妙觉语文”教育观观以抛砖引玉。“妙觉语文”者,一言以蔽之:因“妙”而“觉”,因“觉”而“妙”,妙觉“和合”,“真人”显现。化用孔子圣言,具体解释为:因“妙”而“觉”属于“学语文”,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专业性语文活动体认语文之妙而心生觉悟;因“觉”而“妙”属于“思语文”,即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专业性语文活动自主“思得”语文之妙;妙觉“和合”属于“习语文”,即学生在“学语文”与“思语文”中自觉“习得”民族语言;“真人”显现属于“用语文”,即学生在历经“学——思——习”三位一体的螺旋式演进中实现“活用语文”,以达成“立真言”、“立人心”的协同运作。若果真如此,则可实现钱理群先生早年所提之愿:教育的本质就是“立人”,语文教育的任务是要通过“立言”来“立人”。

二.“妙觉语文”观之基石

“妙觉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即是“学语文之妙”、“思语文之妙”、“习语文之妙”、“用语文之妙”。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思”、“习”、“用”以学生“内隐觉悟”为底本,学生“不觉不悟”终究徒劳。正如《楞严经》云,“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可“自度”方为“觉”之始。“自度”是自我个人性之觉,“自度”后可“他度”方为交际性之大用,“自度度他”则为“大觉”。笔者基于我国文化传统,窃以“真善美慧”作“妙觉语文”观之基石。现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层面对此略作呈述。

1.“妙觉语文”之“真”

从教学内容上,所谓“真”,即以真实的“语言理解与运用”为对象,坚持教学内容的纯正,力避“非语文”、“泛语文”等错位课堂。从教学方法上,所谓“真”,即以真实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学习方式,守住教学方法的底线,杜绝“歌舞升平”、“音画时尚”等滥行课堂。正如黄厚江老师所言,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莫要失了本色,毫无节操。语文之“妙”必须浸润于真实的语言文字中,不能脱离言语主阵地,另立山头,招摇撞骗,为所欲为。语文之“觉”必须浸泡于真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言,不能以非语文的学习方式探讨非语文的话题。“妙觉语文”课堂倡导破妄显真,正本清源,始终围绕“言语之妙”而“觉”,由“觉言语之妙”继而“用言语之妙”,实现“言语之妙”与“心性之觉”相长。

2.“妙觉语文”之“善”

从教学内容上,所谓“善”,即以善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对象,继承文以载道的传统,力挫“异端学说”、“抨古贬旧”等充斥课堂。从教学方法上,所谓“善”,即以纯善的“批评性扬弃”为学法指导,守住言说交流之度,严禁“口无遮拦”、“奇崛谬论”等肆行课堂。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当是主流。语文之“妙”必须浸染于经典文化之至善,透过“立言”以“立人”,而不可将教学简单理解为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语文之“觉”必须自觉觉醒、体认、内化、传承民族语言背后的先哲智慧与文化基因。“妙觉语文”课堂倡导以言入心、以心传心、以人弘道,始终围绕“言语之妙”而“觉”,与政治课、文化课等截然不同,由“觉”言语之至善而“行”言语之至妙。

3.“妙觉语文”之“美”

从教学内容上,所谓“美”,即以美育的“审美发现与鉴赏”为对象,守住审美育人的目标,力挫“花里胡哨”、“浮夸轻佻”等洋溢课堂。从教学方法上,所谓“美”,即以“深入浅出”的“淡妆”为宜,由言及义,由文及人,祛除“涂脂抹粉”、“插花艺术”等大行课堂。语文之美育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恰到好处,追求教法上的“中和之美”,不可过激。语文之“妙”必须沉浸于作品之至美,始终从孙邵振先生所提之“情趣、理趣、谐趣”等审美视角研读作品或训练习作。语文之“觉”须立足审美情趣的“解读觉醒”与“传作觉醒”,绵延言语生命动力不竭。“妙觉语文”课堂倡导剖石采玉,陶冶性情,始终围绕“言语之妙”渗透“作品之美——情感之美——人性之美”等,与美学课大不相同,这是基于言语之美的熏习。

4.“妙觉语文”之“慧”

从教学内容上,所谓“慧”,即以慧质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对象,把握语言与思维交融,力克“逻辑无序”、“肤浅昧语”等霸占课堂。从教学方法上,所谓“慧”,即以多种学法互摄并用,教学设计基于学情又符合学理,起承转合暗合道妙,打压“思维钝化”、“理性缺失”的课堂。语文学习必须强化思维训练,学生批判性、创造性能力方可有所长进。语文之“妙”必须迷醉于言说之至慧,轉“沉默是金”为“言说是金”,从“作品——作者——世界——读者”四维度理性审视作品或传作作品。语文之“觉”须自觉“读者意识”、“对话意识”等,理性分析,合理表达。“妙觉语文”课堂倡导思维发散、多元解读与个性创作,始终围绕“言语之妙”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理性思维,同时又因思维之提升助长学生表达之“妙用”。

三.“妙觉语文”课型初探

以“真善美慧”为“妙觉语文”之基石,才能破妄显真长理性,以心印善传人文,熏习审美滋性灵,思维争鸣开智慧。基于此,课堂教学可有以下四种主要课型:

1.言语共生课型

语文学习抓“言语”,注重“语用”,关注对“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统一”的研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主体围绕“言语”进行“学——思——习——用”各层面语言实践。教与学水乳交融,互为补给,共同生成教学。此谓“言语共生课”,课型以“师生研磨言语之妙”为核心,用最真实的语文活动觉悟最真实的语文之妙。且“妙觉语文”教育观一直坚信师生双方都是学习个体,都是学习主体,教学相长应在扎实的言语实践中进行,而不能凌空蹈虚。

2.传承共主课型

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是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精神,而不是其他。教学中师生共为学习个体,通过专业化语文活动,传承经典所积淀的民族精神与人文情怀,并由言语吸纳转向言语言说,长养性情。此谓“传承共主课”,课型上立足“经典”,以“传承”为核心,而非刻意误读或鄙弃。

阅读是“学”经典作家之作品,须具恭敬心,贴在文本上谦虚研学,炼就火眼金睛,透过言语炼就另一只看世界的眼,觉言語之妙,悟作家之神;写作是“习”所学之言语表达,须足真性情,要在情思上反复打磨,玩转玲珑妙心,透过笔下言完善自我,推开另一扇观世界的窗。“妙觉语文”教育观指引下的课堂教学须以“熏陶人”、“培养人”、“完善人”为目标,人文情怀必须在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中激荡开,这样才能“推己及人”、“反刍自我”,传承与发展文明,实现“树人”目标。

3.体验共鸣课型

语文美育毋庸置疑,师生以心印文,透过语言作品体验人生真谛,与作品共呼吸,与作者共命运,实现“教师——学生——作品——作者”审美共振,师生的“语文经验——生活经验——人生体验”协作共鸣,此谓“体验共鸣课”。课型上指向“审美”,以诵代解、以悟代析、以熏习代训练、以冥思代喧嚣等教法潜移默化。

“妙觉语文”观下的课堂必须突破“效用为上”的桎梏,朝“教学艺术化”行进,转“举一反三”为“举三反一”,教学应扎实于言语实践,以体验以共鸣以内省。经典文本如艺术精品经久不衰。阅读教学应基于“作品言语”、‘作者情智”、“世界眼触”与“读者体验”,巧妙设计语文活动,变阅读教学课堂为觉悟作品“言趣”、作家“情趣”、世界“理趣”、读者“兴趣”之盛筵。写作是创造性综合活动,不应落入窠臼,需想方设法使学生变“假言”为“真言”,变“恶言”为“善言”,变“庸言”为“妙言”,鼓励学生在“真”言说、“善”言说的基础上不断往“美”言说的方向推进。

4.思辨共创课型

语言是思维的符号,语文学习不是死扣字眼、粗鲁移植、煽情滥情,要研讨真问题,传承善价值,体验美情操。师生在语文活动中共同创生,言说有依据,思辨有逻辑,交流有节制,师生、生生在思维碰撞中共提升,此谓“思辨共创课”。课型指向“争鸣”,先自主后合作继而交流,以对话代传授,以言语再创代转述陈词。

阅读不是“死读”,写作不是“胡写”,都是智慧之结晶,体现思维品质之优劣。批判性阅读、个性化解读、对话式研读等应为阅读教学常态,杜绝肤浅、平庸、人云亦云式的文本解读;感悟性写作、体验性写作、交际性写作、鉴赏性写作、论辩性写作等应为学生练笔常规,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为文造情思理”等尴尬写作。如上所述,语文学习不单单是性情的陶冶,也是理性的长养与审美的熏修,教学要融“真善美”合一必定脱离不了“智慧之光”。要“觉”语文之“妙”,离思维之“慧”,岂不可笑?

“妙觉语文”教育观下的四大基石、四类课型非孤立而存,而互有关联,不过各有侧重,为作说明,强行区别而已。综上所述,本文略呈一家之言,倡导打造基于“真善美慧”的“妙觉语文”课堂,以求教方家。

参考文献

[1]张存建.文化变迁视角的“教是为了不教”及其理论价值的实现[J].当代教育科学.2017(6).

[2]黄厚江.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J].语文建设.2013(13).

[3]钱理群.用文学经典滋养下一代[J].语文新圃.2008(10).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白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