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治疗对反复输注血小板血液病患者的作用

2019-03-18张妍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

张妍杰

【摘要】 目的 观察输血治疗对反复输注血小板血液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94例反复输注血小板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体检健康者48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将观察组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作为阴性组,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输注时间的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输注无效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TR)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阴性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输注后1、24 h CCI均高于阳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输注无效发生率为69.6%(32/46), 显著高于阴性组的20.8%(10/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68, P<0.05);阳性组患者NHTR发生率为43.5%(20/46), 显著低于阴性组的16.7%(8/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4, P<0.05)。结论 反复输注血小板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会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关键词】 输血治疗;反复输注;血小板;血液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47

血液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指由于造血系统与血液异常而引发的血液疾病, 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血液病包括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输血治疗对反复输注血小板血液病患者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反复输注血小板血液病患者94例纳入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8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被确诊为血液病患者, 且输血次数均≥3次, 其中男53例, 女41例;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45.85±8.72)岁;其中40例白血病, 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照组男28例, 女20例;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44.73±8.61)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试剂、仪器 Sanquin Blood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Sanquin Blood Supply Foundation Sanquin Reagents, 国械注进 20153401537)、立式低速离心机 BY-L600型(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Ortho Bio Vue37℃ 孵育箱(上海臣莲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式荧光仪CytoFLEX LX(贝克曼库尔特商贸有限公司)。在进行交叉配型时, 其血小板要选择与患者血型相同的血小板(由医院自己供应) 。

1. 2. 2 检测方法 血小板检测要按照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具体操作, 并根据说明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判读。选择交叉配型阴性或者是弱阳性人员的血小板输注到血液病患者体内。

1. 2. 3 输注指征与方法 输注指征:参与本次输注的患者其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出血, 且伴发紫癜、尿血、毫无症状的鼻出血与消化道出血情况, 与正常血小板数量(20×109/L)相比, 若患者血小板数量较低则可以进行输注血小板治疗。输注方式:进行输注时要反复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检查, 根据患者血型来合理选择不同的血小板悬液, 并将其保存0~5 d。并采用 SEPSA 技术间接法检测本次研究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 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分别利用微量淋巴细胞毒(LCT)法与 SEPSA 技术进行。一次输注的血小板数量为2.0×1011, 并在30 min内结束输注工作。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比较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不同输注时间的CCI、输注无效与NHTR发生率。血小板输注是否无效的判断准如下:CCI 1 h<7.5×109/L, 24 h<4.5×109/L。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 血小板抗体阴性率为100.0%;观察者患者血小板抗体阴性48例, 阳性46例, 血小板抗体阴性率为51.1%;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阴性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不同输注时间CCI比较 将观察组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作为阴性组,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阴性组患者输注后1、24 h CCI均高于阳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输注无效与NHTR發生率比较

阳性组输注无效发生率为69.6%(32/46), 显著高于阴性组的20.8%(10/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68, P<0.05);阳性组患者NHTR发生率为43.5%(20/46), 显著低于阴性组的16.7%(8/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4, 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如下:①患者机体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与白细胞抗原引发的免疫反应;②患者出现发热、不同程度的感染、出血、败血症以及脾肿大等情况, 短时间内患者体内的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不断增多, 最终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1-3]。在输血治疗方面, 免疫与非免疫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其结果差异性较大。针对这种差异性, 若患者在输注血小板治疗无效后, 可采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判断输注无效的原因是否是由免疫因素引起[2]。目前, 大部分医院都采用随机血小板输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①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都是血小板计数严重较低, 且有生命危险与出血现象等急需进行输血的患者;②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部分地区并没有充足的 HPA、HLA 供者库, 这就决定了待输血患者在输血初期就已经开始选择ABO 同型输注;③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所需费用较高, 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此在经济问题的限制下, 就要采用ABO同型的随机血小板输注[4-6]。

与健康人群相比, 反复输注血小板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较高。此外,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血小板输注初期, 为有效降低人体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的现象产生, 应选择机采血小板或者是选择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完毕的血液制剂;②经过一段时间的血小板输注治疗如未实现预期效果, 就要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试验, 若检测结果为阳性, 说明免疫因素是导致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3];③為达到有效地血小板输注效果, 减少血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护士在输注前要对患者与献血人员的血液相容性进行配合试验, 并优先选取阴性血液或者阳性反应最为薄弱的血液进行血小板输注;④若经过血小板相容性配合后没有找到符合的供血者, 应该采用HPA、HLA 匹配性输注来提高治疗效果[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阴性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输注后1、24 h CCI均高于阳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输注无效发生率为69.6%(32/46), 显著高于阴性组的20.8%(10/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68, P<0.05);阳性组患者NHTR发生率为43.5%(20/46), 显著低于阴性组的16.7%(8/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4, P<0.05)。

综上所述, 反复输注血小板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血小板输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血小板抗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春玲. 探究反复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型对预防免疫性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7):1080-1082.

[2] 周文杰, 金民, 王峰.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23(5):795-797, 800.

[3] 高晓云, 曹晓明, 田华, 等. 血液病患者配合性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4):386-387.

[4] 杨占甲. 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效果的关系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36):7445-7446.

[5] 庞桂芝, 张晨光, 赵全兵, 等.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分析. 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3):243-244.

[6] 徐煜, 吴林伯, 吴芳, 等. 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6, 22(6):931-933.

[7] 袁进.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 医学信息, 2016, 29(7):359.

[8] 刘利, 鲜蓉华, 杨小燕. 儿童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与输注时间相关性调查.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7):444.

[9] 黄文勇.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大众健康(理论版), 2012(6):176-177.

[10] 刘蕾, 焦晋山.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血小板抗体的研究现状.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3, 8(6):723-725.

[收稿日期:2018-10-12]

猜你喜欢

血液病血小板
叙事关怀护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初期的影响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与泌尿系统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低的临床效果观察
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生产血小板即将成为现实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浅析血液病临床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调查探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血液病患者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