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银行”与未来教育评价

2019-03-18朱永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考试

教育评价在左右着教育。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甚至高等教育,都被评价“绑架”着。

前一段时间,我跟美国的一位校长拉伦进行对话,他告诉我,在他的学校里没有通常的考试,但是他们必须参加州里面的统一评价。他在美国办了13所特许学校,这些学校70%的时间是项目制学习,30%的时间用来进行知识的传授。他说:“我必须应对州里面的评价。”所以,即使在美国,教育也逃脱不了评价。

最近有两件事情我特别关心:一是美国的全国招生官会议做出决定,从2019年开始,美国的大学招录不再用高考分数,当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绝大部分大学同意不再用高考分数来衡量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还在改革高考,他们连高考分数都不要了,那高考还要不要改呢?这件事情很值得注意。二是美国一家很著名的公司,要求凡是申请成为他们公司职员的人,不允许提交学历证明,提交学历证明的人申请无效。

这两件事情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目前是不是正在酝酿着一场重大的教育评价变革运动?

我觉得现在的教育问题盘根错节,如果不动大手术,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恐怕无济于事。评价也是如此。所以,我提出来一个“学分银行”的概念。

一、目前我国教育评价的主要问题

1.学校教育凸显应试化

我们知道,我国现在的教育评价问题很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评价主要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内部,教育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考试评价的主体不明确,其科学性、公正性自然大打折扣。我们的考试与评价技术,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与素质教育严重脱节,所以,教育评价主体单一、模式单一、理论陈旧、技术落后、方法单一、功能单一、指标单一等问题相当严重。主要来说,就是学校教育凸显应试化。由于教育考试评价的理论和技术落后,导致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学校教育即考试,什么都考。方法要考,能力要考,素质也要考。考“素质”,窄化为考“学科”;考“学科”,窄化为考“双基”。同时,提高素质,异化为提高成绩;提高成绩,简化为提高分数;提高分数,的确有“旁门”可走……

2.达标考试时常选拔化

考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目标参照性考试(即达标性考试),一种是常模参照性考试(即选拔性考试),二者在目的、功能、技术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选拔性考试的目的是要在群体中进行区分,其功能是将符合某种品质特征的人与不符合某种品质特征的人区分开来,其结果是要满足人才选拔单位的需求;而达标性考试则是以评估教育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为目的,以描述、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功能,其结果要为未来的学习和教学提供重要的改进参考,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所以,基础教育阶段所有校内的大规模考试都应属于学业水平达标检测,应按达标性考试的常规要求进行命题与质量分析。而事实上,由于高考、中考的影响,初、高中的学习水平考试都按选拔性考试要求去命题、去评价,考试趋于高考化、甄别化,选拔意味浓厚,所以中考和高考的导向性作用严重偏离新课改的预期目标。这是我们学校教育一个很大的误区。尤其是在中小学,把达标性的考试变成了选拔性的考试,造成了全社会的恐慌。

3.选拔考试一考定终身

我国现行的选拔性考试都是以一次的考试结果代替学生过去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过程,忽视考生的心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结果的重要影响。“一考定终身”毫无道理地提升了考试结果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毫无意外地增加了考生的焦慮,而焦虑则导致考试结果偏离考生的真实水平,人才选拔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从而使整个过程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

目前高考在慢慢地开始变得柔性,有些学科可以考两次,大学可以考三次、考多次,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选拔考试是一次性的。而且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教育阶段性考试是没有“立交桥”的,所以考生必须要孤注一掷、全力以赴。

4.教育评价呈现单一化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它包括考试下的价值判断,也包括非考试下的价值判断,所以教育评价并非由单一的考试来决定、判断。而事实上,多个学校呈现出“评价必考试,不考试无法评价”的局面,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二、什么是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是指面对未来学习中心的专门管理机构、授证机构、学习成果认证机构与组织体系,以及相应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的标准、规范、规则和规定的综合系统。它以学分作为度量学习成果的一个单位,通过为各种学习成果赋予不同学分的方式建立流通工具,用学分的储存和兑换,使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等值转换成为可能。

学分银行制度是模拟和借鉴银行的机理、功能与特点设计的制度。这套制度,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存储、认证、积累、转换。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教育公平。

学分银行模拟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从“中央银行”到“地方银行”,到“储蓄所”,最终到“个人账户”。

“中央银行”是学分银行的直接领导机构,设有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学分银行专家委员会、学分银行工作委员会,对学分银行的构建、运行和管理进行指导和决策。

“地方银行”是学分银行各地方的分部,是面向社会的学分银行业务受理处,负责不同区域学习中心与学习者的相关工作。

“储蓄所”泛指开设课程的机构,如各高校网点,面向本校(学习中心)学生的学分银行业务受理处,负责本校学生的学分银行开户、学分认定审核和业务咨询等。

“个人账户”是在地方银行或“储蓄所”进行开户、上课、学分认定、成果转换,建立终身学分档案的学习者的账户。

未来所有的学生,从生下来开始,就可以用他的身份证号建立“个人账户”,他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可以在上面原生态地进行记录。其实人生下来就已经开始学习了。甚至于人在诞生前,就开始通过母体去感受外部世界了。所以,一个人的学习记录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一个全生态的过程。未来的学习一定是终身学习,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终身的“个人账户”。开户以后,他所有的学习过程、学分认定,都在上面显示。

谁来给这个账户存钱呢?必须有各种各样的“储蓄所”。各种中小学、大学,各种教育机构如新东方、一起作业等,所有的教育资源提供者都具备“储蓄所”的功能。未来所有的教育资源提供方,都是不同的学习中心,也就打破了目前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我们设计了一套“地方银行”体系。比如以省或者以大市为单位,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管理机构,便于计算。

“中央银行”必须对学分银行进行整体管理。比如,要对各种各样的“储蓄所”资质进行认证。

这样一套管理体系,可以保证整个学分银行的顺利运转。

(本文根据朱永新先生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五届年会上的报告录音整理,略有改动)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学分考试
学分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你考试焦虑吗?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