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9-03-18刘俊生

黑河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生活

刘俊生

[摘要]数学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摆脱怕学、厌学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将教学环节设计得贴近生活,优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运用直观教学,重视动手操作,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生活

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被动学习数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学生一听到数学课就害怕,觉得数学太难学,不知从何入手学习。改变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爱上数学课。

一、导入以趣动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就要不惜花费时间、多下功夫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以讲一个小故事、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先放录音听故事:动物王国的小狮子最喜欢吃狮子大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狮子大王做了三个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狮子吃。狮子大王先把第一块大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狮子A一块。小狮子B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 狮子大王就把第二块大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小狮子B两块饼。小狮子C更贪婪,它急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狮子大王又把第三块大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小狮子C三块。紧接着,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小狮子分得最多吗?”然后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解、观察、验证得出结论:三只小狮子分得的饼一样多。继而教师说:“聪明的狮子大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狮子们的要求,又分得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这种导入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从生活情景中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或通过实例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这些过程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

只有将数学融入到了生活化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數学源于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数学教学必须将课堂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熟练地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例如,在教学计算中的简便算法时,我们不要生硬地把课本中的教学例题呈现给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生动且贴近生活的问题,如同学们暑假到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大家乘坐小客车和小轿车两种车,小轿车每辆乘坐4人,小客车每辆乘坐9人,两种车各3辆都坐满了,请问参加献爱心活动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样设计显然为枯燥的计算教学赋予了生活的色彩,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巡视后,归纳出学生两种不同的算法:

算法一:                算法二:

3x4+3x9                  (4+9)x3

=12+27                    =13x3

=39                          =39

然后分别请学生说出这样算的理由,再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算式的不同,引导同桌互相交流。这个案例使数学带上了生活的色彩,帮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手段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因为直观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的喜悦中学习。

我们的孩子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主角。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接受新知识,应用学过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要达到这一既定目标离不开直观教学。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小正方体学具拿出仔细观察它的各个面,并认真思考:正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面和面之间有什么关系?紧接着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其它部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观察到的正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叙述出来。这时教师要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进行总结,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2.重视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直观教学,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单单依靠教师的演示,学生获得的知识一定是肤浅的,只有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比一比,运用手、眼、脑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包装的罐头,引导学生将罐头外面的包装纸剪下来,看看剪下来的包装纸是什么形状的。通过这个操作过程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和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侧面积就是底面周长和高相乘。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理解了圆柱侧面积的概念,而且掌握了侧面积的公式,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明确了思维方向,弄懂了算理。

3.构建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生这一需要制定的学习方式,当学生的这一需要得到了满足、受到同伴的肯定,就自然会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在相互交往、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成为一个研究者、发现者和探索者。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先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并根据已有的表象对物体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摸一摸每一种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最后汇报给教师,看看哪一组同学说得最好。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了,学习气氛也活跃起来了,每一位同学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潘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3]李晓蓝.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爱上数学[J].教学研究,2014,(10).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兴趣生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