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主体”模式下《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改革探究

2019-03-18王晓晓赵恒毅刘森林

广东蚕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竞赛主体

王晓晓 赵恒毅 刘森林

基于“双主体”模式下《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改革探究

王晓晓赵恒毅刘森林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02167)

《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文章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传统、项目任务书过时、设计场地类型较少、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双主体”教学模式,探讨了具体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双主体;植物景观;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必修课,面向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课,共64 课时。该课程旨在通过对园林植物的设计原则、配置形式、造景要求、等内容的学习,结合植物景观专题设计,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使用特点、构景要求、设计方法和表达形式,并能协调园林植物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合理建构人工植物群落内部结构,为后续《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居住小区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课程的开展奠定种植设计基础。

1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7年起,笔者开始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任务,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及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笔者发现传统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具体问题如下。

1.1 教学方法传统,不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该门课程共开设四个专题设计,每个专题设计均采用传统方式授课,即理论讲解加项目设计,理论部分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大量专业知识后缺乏思考和知识信息的归类整合,以及相关案例的搜集和分析。设计阶段,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1.2 项目任务书过时,设计场地单一,与行业发展前沿和热点联系不够密切

“乡村振兴战略”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后,各行业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其中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系统保护和修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问题在风景园林行业中得到重视和探究,并在实际项目中得以解决。然而,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的课程中仍缺乏对以上内容的学习及探究。具体表现在项目任务书缺乏真实性,无法带领学生体验真实的项目环境,教学容易脱离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3 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的直观体现。该门课程现行考核方式偏重对设计图纸规范性及成图效果的考核,期末成绩以四个专题设计加权平均组成。其考核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考核标准较为传统,既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也不利于激发的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

2 《植物景观设计》采取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本课题坚持贯彻国家发展战略,以行业需求为目标,紧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为着手点,进行课程改革。在2019~2020第1学期的《植物景观设计》中进行了下列教学改革:

2.1 课程教学以“双主体”教学模式为主,实现合理课堂互动

“双主体”教学模式在《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理论讲解部分,该部分教师教学应处于其主体地位;第二部分即学生项目设计部分,该部分学生的知识输出和体现应处于其主体地位。

《植物景观设计》课堂教学理论部分以教师为主体,讲解“植物景观设计绪论”、“设计原则及流程”、“色彩、质感、形态、空间的表达”。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激活学生思维。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并整合形成属于自己的植物景观设计知识体系。启发式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进入方案设计时,理论部分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设计部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过程中采用反馈学习法,强调设计过程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对学生设计方案中出现问题的改图、评图过程。教师可通过修改草图和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认清薄弱环节,学生可以在该环节增加与教师的交流和对项目的深入理解。

“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在该门课程中能达到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有机组成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交流。

2.2 设计作业引进实际项目和竞赛,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

设计作业中“花镜景观设计”及“庭院景观设计”均引进实际场地,方便学生调研,有助于学生理解场地的处理和空间感的体现。同时,引进的实际场地,更适应目前行业的要求与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又了解了目前景观设计的市场需求、专业发展现状,对其后期综合性设计课程奠定基础。在最后的大作业中,引进往届植物景观设计类竞赛题目,让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以赛代练。

2.3 加入过程性评学模式,实现该课程评学内容及形式的丰富

考核内容中减少了设计绘图所占比例,加入设计前期工作和方案汇报等体现综合能力的考核项目。考核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既要体现核心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多样化,包括纵向评价、横向评价、自评、他评相结合,让评价体系更为客观。通过相关课程竞赛的引进,提高学生对专题设计的理解。使课程竞赛成果也纳入该课程的评学内容。

3 《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成效

本课程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引进实际项目和相关竞赛,丰富课程评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项设计中,通过设计方案汇报,加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演讲能力。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也丰富了参赛经验。并在省部级设计竞赛中获两项优秀奖;国家级设计竞赛中获一项铜奖,三项优秀奖,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双主体”教学够较好地适用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动应用型本科风景园林类专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探索和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

王晓晓(1988- ),女,重庆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G641

C

2095-1205(2019)09-123-02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竞赛主体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