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主观表达式“X满分”研究

2019-03-18彭彤彤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句法音节颜值

李 洋 彭彤彤

(1.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满分”经常与获得义的动词搭配,如“打/考/获得/拿满分”等,“满分”还可以作谓语陈述可计量分数的主体,如“数学/语文/口语满分”。例如:①

(1)上车的时候她还背书,因此她进步很快,每次考试都得满分。(《人民日报》,1950年05月19日)

(2)对于叶冰语文获得136分的高分,作文满分,她的语文老师汤国来一点也不意外,汤国来介绍叶冰的作文好不是一天两天的。(BCC科技)

例(1)中的“满分”与获得义动词“得”搭配,充当“得”的宾语;例(2)中的“满分”作谓语陈述了可计量分数的主体“作文”。这两种用法是“满分”的常规用法。

在新媒体语境中,“满分”出现了一种新的用法,“满分”所陈述的主体通常不具有可计量分数的特征,如:

(3)秋季优雅必备——纯色修身款,无论单穿还是内搭都气质满分。(BCC微博)

(4)台风过后好大的风,今天不用吹空调有自然风,而且没太阳照过来,心情满分。(BCC微博)

例(3)、例(4)中的“气质”“心情”一般来说不具有典型的可计量分数的特征,“气质满分”指“气质达到了最高分数”,“心情满分”指“心情好到了最高分数”,本文将新媒体中这种新兴的表达称之为“X满分”格式。

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1)与“满分”搭配的“X”呈现怎样的特征;2)新兴的“X满分”格式体现了怎样的语用特色;3)“X满分”具有什么样的语用功能;4)“X满分”格式是如何形成的,形成动因是什么?下面我们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探讨。

二、“X”的特征

(一)词性角度

从词性角度来看,“X”以双音节名词为主,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形容词、动词,“X”与“满分”搭配,构成汉语当中的两个双音步组合,形成“2+2”模式,在韵律上比较和谐。

(1)五款实力满分的“网红甜品”,已经成功打包我的下午茶。(搜狐,2017年06月27日)

(2)笑容满分!比长腿更吸引我的是“大表姐”的酒窝。(橘子娱乐,2017年06月26日)

(3)DIY一本可爱满分的手帐本,带着它一起去郊游。(纸艺网,2019年03月17日)

(4)应援满分!元气少女周雪走心演绎《123我爱你》,感染力十足。(优酷视频,2019年01月22日)

例(1)、例(2)中的“创意”“笑容”均为双音节名词,例(3)中的“可爱”为双音节形容词,例(4)中的“应援”为双音节动词,进入“X满分”中的形容词和动词突显了其指称性,抑制了其修饰功能、陈述功能。

(二)音节角度

从音节角度看,“X”可以是双音节以上的多音节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可以是定中词组,也可以是联合词组。如:

(1)常州85后美女“师德模范”:亲和力满分,谈科研称享受辛苦。(搜狐,2018年09月06日)

(2)国人的创造力满分!这些创意春联你知道多少?(多彩贵州网,2019年01月15日)

(3)这是除了《无心法师》最良心的网剧,颜值演技满分。(搜狐,2017年08月14日)

例(1)中的“亲和力”为三音节名词,例(2)中的“国人的创造力”为定中词组,例(3)中的“颜值演技”为联合词组。根据我们的考察,进入到“X 满分”中的“X”可以是以“力”“感”“度”等为词缀的三音节名词性成分,如“创造力”“感染力”“存在感”“可爱度”等。

(三)语义角度

从语义层面看,“X”以抽象性的内容为主,但也可以是相对具体性的内容。

(1)彭佳慧重回EZ5开唱状态满分。(中华网娱乐,2019年04月04日)

(2)迪丽热巴《枕上书》曝出路透照,服装满分,但是这造型不敢恭维。(网易,2018年11月18日)

例(1)中的“状态”表示抽象性的内容,例(2)中的“服装”表示相对具体性的内容。“状态满分”和“服装满分”分别指“状态”“服装”达到了最高分数。

从语义特征上看,“X”呈现出[+高关注度][+功用性][-贬义]的语义特征,“X”表示的是人或事物的一种属性、特征,例如“状态”“亲和力”“服装”等都是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更为突显的、更容易为他人所评价的内容,同时“状态”“亲和力”“服装”等均具有一种功能属性,“状态”“亲和力”可以帮助言者塑造个人形象,“服装”可以帮助言者美化装饰。贬义色彩的“X”一般不能进入到“X满分”当中,这是因为“满分”表示“规定的最高的分数”[1],语义上蕴含一定程度的肯定义,这要求进入“X满分”的“X”也需要带有一定的非贬义色彩,如可以是褒义色彩的“可爱”,可以是中性色彩的“状态”。

三、“X满分”的语用特色

“X满分”这一新兴表达经常出现在新媒体语境当中,呈现出主观性、夸张性、形象性、经济性的语用特色。

(一)主观性

沈家煊(2001)指出,“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2]“X满分”这一表达带有言者的主观色彩,“X”达到满分,是言者基于个人认识给出的主观判断,不具有客观性,抽象性的“X”很难具有可以衡量的程度标准,言者的判断带有言者的主观立场。

(二)夸张性

“X满分”是言者个人的主观判断,这一表达往往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有时“X”的实际情况可能并未达到社会公认的标准或难以准确判断出最高程度,但言者在主观上认为“X”达到了满分,带有言者一定程度的渲染色彩,“X满分”格式带有言者一定的夸大性。

(三)形象性

“满分”表示“规定的最高的分数”,对于人们来说容易理解,分数达到满分是一个好的完形,当谈到“气质满分”“状态满分”时,听话人不用经过复杂的语用推理,可以直接理解说话人传达的话语含义和交际意图,“X满分”这一新兴表达可以带来生动、鲜活、形象的语用效果。

(四)经济性

“X满分”最基本的形式为四音节形式,相较于一些具体性、细节性的表达,“X满分”这一表达较为经济,这不仅表现在形式层面,“满分”较高的语义透明度使听话人的理解较为容易,即认知上的经济性,听话人不用付出较多的认知努力就可以理解这一表达,同时也便于听话人存储、记忆。

四、“X满分”的语用功能

根据我们的考察,“X满分”可以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出现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下面我们将结合句法位置来进一步探讨“X满分”的语用功能。

(一)正向肯定功能

正向肯定功能是“X满分”的基本功能,无论是出现在哪个句法位置的“X满分”都表达对“X”的正向肯定,不同句法位置所肯定的对象有所差异。

“X满分”的典型句法功能是作谓语、定语,以这两种句法功能为例,“X满分”无论是以主谓结构作谓语还是作内嵌的描写性定语,都是对静态主体的属性进行肯定。

(1)北京傍晚天空“颜值”满分,夕阳白云勾勒美景。(中国天气网,2018年09月06日)

(2)永远活力满分的小明同学,告诉你努力的人生才会不留遗憾。(搜狐,2018年03月06日)

例(1)中的“颜值满分”作谓语,是对“天空”这一主体的“颜值”进行肯定,例(2)中的“活力满分”做定语,是对小明同学这一主体表现出来的“活力”进行肯定,二者都侧重于对静态主体的属性进行肯定。

“X满分”在语篇当中还可以充当小句,此时的“X满分”述谓性较强,有一定独立性,侧重于对动态性事件进行肯定。如:

(3)短上衣搭配背带裙,印象满分,活力四射。(BCC微博)

例(3)中的“印象满分”在语篇当中作为独立的小句,是对前面所述主体“短上衣搭配背带裙”这种搭配的整体肯定,侧重于对这一搭配事件进行肯定。

(二)主观评价功能

“X满分”具有主观评价的功能,反映了言者对于“X”的高度评价。对于抽象性的“X”来说,“X”本身的程度、水平很难有衡量的标准,不同主体的评价标准各异,甚至可能完全相悖,对于具体性的“X”来说,“X”虽然有一定的评价参照,但达到什么样的等级标准也很难准确衡量。“X满分”这一表达带有言者的主观色彩,“X”达到满分是言者基于个人认识给出的主观判断,这一判断有言者个人的主观立场。例如“颜值满分”可以是言者的主观夸大,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

(三)感叹引入功能

“X满分”感叹引入功能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句法环境,即“X满分”独立成句,出现在新媒体标题中的起始位置。如:

(1)魅力满分!周慧敏倪震罕见同台,“女神”与古巨基玩桌球超帅气。(凤凰网,2017年12月11日)

(2)创意满分!孩子们这些脑洞大开的户外搭建,让主题活动更有范儿。(搜狐,2019年01月21日)

例(1)、例(2)中的“魅力满分”“创意满分”出现在标题的起始位置,表示“魅力”“创意”达到了最高分数,以感叹号结尾,体现出了强烈的感叹色彩,带有一定的震撼性,出现在起始位置的“X满分”除了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之外,还通过设疑的方式起到吸引读者注意的目的,由于“X”的所属主体出现在标题的后面位置,因此“X满分”会引导读者进行接下来的标题阅读。

五、“X满分”的形成与多重解读

(一)形成动因

1.具象化的思维特点

汉语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3]新媒体中产生的很多新兴表达都与具象化的思维特点有关,如“才华溢出屏幕”“人气爆棚”等,对于一些主体在某方面达到的程度、水平,人们更倾向通过具体化、量化的方式进行描述,这样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真实感,也更容易感知、理解。

“X满分”的形成体现了具象化的思维特点,对于“气质”“创意”“活力”等概念,人们很难准确描述其达到的程度、水平,而分数则是真实可感的具象特征明显的表达,通过分数这种量化方式描述“气质”“创意”等,使“X满分”的整体表达呈现出较高的语义透明度,认知加工难度大大降低。

“X满分”的具象化首先体现在“X我给满分”格式的存在以及“X满分”的评分语境。例如:

(1)武汉现暖心提示语,这个创意我给满分!(西安网,2018年05月24日)

(2)刘亦菲这个造型我给满分,太美了。(搜狐,2018年06月03日)

(3)可爱和颜值100分满分,你们怎么打分?(爱奇艺,2019年04月15日)

例(1)、例(2)为“X我给满分”格式,给分的主体“X”分别为“创意”和“造型”,“我给”表示“我给出/打出......”的动态语义,突显了言者的主观判断过程,言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主观上将“X”看作可计量分数的主体,并给出了“满分”这样分数的最高限度,体现了言者的高度肯定性。例(3)为“X满分”的评分语境,“你们怎么打分”表示言者对听话人具体评分的询问,同时言者主观上将可爱和颜值看作可通过分数衡量的主体,并给出了评分的最高限度“100分”。

“X满分”的具象化还体现在伴随一定的多模态话语。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4]“X满分”主要与图像多模态话语搭配,在一些“X满分”的文本话语之后,会附上经典的红色百分符号的图像话语,如“可爱满分100”“精神满分100”“节目效果满分100”等。

2.基于经济性的结构省缩

董正存(2016)指出,结构省缩是指结构式因某个组成部分的省略造成原结构式形式的缩减和紧缩。[5]“X我给满分”为“X满分”的原生语境,此时言者“我”具有一定的句法表现,“我给”突显了言者的主观判断过程,“X”被言者看作可计量分数的主体。

具体性的可计量分数的主体很难进入到“X我给满分”当中,例如“*数学我给满分”“*化学我给满分”,这是因为“数学”“化学”等的分数判断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在奥卡姆剃刀的作用下,无需再突出“言者给出”这一语义。“我给”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性,随着“X我给满分”的高频使用,在经济原则的作用下,“X我给满分”发生了结构省缩,言者以隐含的形式退居幕后,形成“X满分”表达。

(二)“X满分”的多重解读

1.“满分”的主观化

“X满分”的高频使用及强主观色彩,对构成成分的语义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X满分”整体的主观语义浸染下,“满分”表示的“规定的最高分数”的客观义逐渐消退,在隐喻机制[6]的作用下,在主观化动因的驱动下,“满分”的语义发生了一定的隐喻化,“满分”一定程度体现出“言者认为的最高程度”的主观义,这种主观义还尚未固化,处于规约化的过程当中,“满分”经历了一定的主观化过程,语义带有言者的主观性。

2.“X满分”的最高程度解读

在典型的“X满分”当中,“X”被言者主观看作可计量分数的主体,言者给出最高的分数限度“满分”,伴随“满分”一定程度的主观化,“X满分”表达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解读,即“X”达到了言者认为的最高程度,此时“X”可计量分数的特征相对弱化。这种新的解读方式也尚未固化,与语言的动态使用以及不同使用者的认知视角有关。

六、结语

本文考察了新媒体中出现的新兴表达式“X满分”,“X”以双音节名词为主,在语义上具有[+高关注度][+功用性][-贬义]的语义特征。“X满分”这一新兴表达体现了主观性、夸张性、形象性、经济性的语用特色。“X满分”具有正向肯定、主观评价、感叹引入的语用功能,不同句法位置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X满分”的表达源于具象化的思维特征,经过“X我给满分”的结构省缩而产生。伴随“X满分”的高频使用,在隐喻机制下,“X”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主观化,“X满分”产生了新的解读可能,可以解读为“X达到了言者认为的最高程度”。

注释:

①本文的语料主要来自于BCC现代汉语语料库和网络,均已标注出处。

猜你喜欢

句法音节颜值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拼拼 读读 写写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颜值何过之有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颜值高低只是一时的,保湿抗老是持久战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