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大学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在附属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019-03-18韩鸿敏李继胜

广西医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中心学科

韩鸿敏 高 华 李继胜

(1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 100070,电子邮箱:hongminhan@sina.cn;2 首都医科大学医院事务管理处,北京市 100069)

【提要】 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设立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并由医科大学统筹管理,有利于密切医科大学与其附属医院的关系,以及推进附属医院的学科建设,此外,对提升其附属医院的疾病诊治与研究水平以及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引领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号召,加快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步伐,以及进一步提升医科大学对附属医院的学科指导作用,促进附属医院学科快速提升,从2016年起,首都医科大学在其附属医院优势学科中遴选了部分优势单病种,包括垂体腺瘤、脑胶质瘤、脑血管病等,组建了32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1-3]。中心的成立,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国内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都医科大学坚持“轻评价重建设”的原则,对中心不断提高经费资助并适时调整政策支持,期望在3~5年内中心学科建设能有质的飞跃,在国内乃至国际相关学科领域内起到引领作用。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为例,旨在探讨医科大学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在附属医院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1 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在密切医科大学与其附属医院关系中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医科大学与其附属医院的关系。医科大学每年通过不断提高经费资助额度,适时调整政策支持,对中心各项学术活动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2],包括资助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学术讲座,增加硕士/博士生导师名额及招生名额等方式。同时,医科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与中心秘书直接对话,更容易布置并执行中心年度工作。通过开展定期中心秘书例会、学科建设推进会等形式,增进了医科大学与挂靠中心的附属医院工作人员的融洽关系,搭建了医科大学-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附属医院良好的学科建设平台。

2 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在促进附属医院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医科大学与其附属医院之间主要是一种学科协作关系[4]。医科大学通过相关职能部处,指导其附属医院的学科建设,主要是通过附属医院的优势专家团队,以及联合其他医院的相关学科,整合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单一病种资源,综合提升其学科建设能力。通过这种横向整合及学科纵向深入建设,推进附属医院相关学科建设的进一步提升。医科大学以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学科建设为目标,通过整合、融合、跨界、多学科协作等方式,不断推进附属医院学科建设的速度,最终形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双赢”的局面。

2.1 提升疾病诊治与研究水平,促进创新发展 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是要创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甚至“国际一流”的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临床业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优势专家团队。以特定的科室为依托,采取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力求临床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科研能力创新,打造出一批高水平、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而研究中心成立3年来,获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例如,中枢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张建国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团队等合作完成“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并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江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多维基因组学大数据指导下的继发胶质母细胞瘤精准治疗,发表于生命科学领域权威期刊《CELL》,并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6]。这两项都是研究中心近年优秀的成果代表。医科大学在对研究中心进行周期考核时,也将加大对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进一步促进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以及疾病诊治与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创新发展。

2.2 起到以某一单病种为主的学科引领作用 研究中心的遴选条件之一是目前团队在相关领域已经处在国内一流或领先水平。在前期成就基础上,以及学校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下,研究中心继续保持在某一单病种为主的学科领域内的引领作用,提高临床诊疗技术和研究水平,推进临床诊疗技术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开发、应用和推广,为社会产生更大的应用性成果,服务社会,回馈社会。(1)垂体腺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张亚卓教授团队研发内镜颅底外科手术危险因素预警系统,集成应用神经导航、B超、多普勒、电生理监测等技术手段,解决了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识别和保护,海绵窦出血处理,以及重要神经功能保护等技术难题,使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手术全切率由原来不足40%提高到61%,手术例数和治疗效果均居世界领先水平[7]。(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韩德民院士团队发现“腭帆间隙”解剖部位,创建“功能性软腭新术式”,为开展重建“功能性软腭新术式”奠定了局部解剖学基础[8],并获得了国际专家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且该新技术逐渐推广到欧美国家、澳大利亚及中国港澳台地区。(3)心律失常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马长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原创性术式,系统建立了我国房颤消融的技术和方法,将操作时间和花费减少20%,并大幅降低了关键步骤的操作难度和培训周期。其中包括:在国际上首创单导管法标测、隔离肺静脉;在国际上首创慢性房颤导管消融“2C3L”术式;系统建立了我国房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一系列实用方法和技术规范;牵头研制成功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定位心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国际首套房颤导管消融模拟器等[9-10]。(4)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魏文斌教授团队,创造性地应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技术,设计了一整套眼内肿瘤局部切除方案,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技术进行眼内肿瘤局部切除,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11];率先在国内建立眼内肿瘤诊断治疗平台,组织并成立了眼内肿瘤诊疗及研究团队,建立了儿童眼肿瘤筛查中心、葡萄膜黑色素瘤诊疗组、眼肿瘤病房等,制定了相应的眼内肿瘤诊断及治疗规范、临床及科研数据库,为我国眼内肿瘤的治疗搭建了框架,使我国眼内肿瘤诊断治疗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12]。(5)主动脉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孙立忠教授团队开创了“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即孙氏手术,被国外同行视为未来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金标准”[13];团队申报的“大血管覆膜支架系列产品关键技术开发及大规模产业化”项目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4]。此外,还有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江涛教授、李文斌教授团队针对脑胶质瘤的创新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进展。

3 结 语

作为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15-16]。研究中心的成立,加速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学科建设的速度,增加了相关学科领域内高影响力科研成果的产出,加大了转化医学的力度,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在某一单一病种范畴内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品牌,起到了引领作用,这对于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学科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中心学科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学科新书导览】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超学科”来啦
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