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安县葡萄白粉病及溢糖性霉斑病田间症状与防治措施

2019-03-18彭浩民李军

广西植保 2019年4期
关键词:霉斑病果果粒

彭浩民,李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植物保护站 兴安县 541300)

在兴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9700 ha,主要分布在溶江镇、严关镇、兴安镇、湘漓镇和漠川乡,是兴安县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主栽品种为巨峰、夏黑、温克等。据观察,在兴安县葡萄常发病害就有十几种之多,而且出现一些新的病害为害葡萄,其中葡萄溢糖性霉斑病(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1]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病害,其发生面积越来越大。溢糖性霉斑病的田间症状与葡萄白粉病十分相似,很多果农把它们相互混淆,用防治葡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2]的方法防治葡萄溢糖性霉斑病,效果很差或基本无效。为此,笔者对这两种病害的田间症状、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描述。

1 发生为害情况及田间症状

1.1 溢糖性霉斑病

溢糖性霉斑病在兴安县主要发生在夏黑和巨峰葡萄上,发生面积为1466.7 ha(兴安县植保站2018年普查数据),有逐年加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病仅为害葡萄果实。其田间症状为葡萄成熟期发病,果粒、果柄、果梗上出现白色霉状物。初期霉斑成点状稍突起,点状物芝麻大小,开始较分散,后逐渐增加,在果面上形成连片白色霉状物。白色小粒点用手抹不掉,果实能正常成熟,可食用,但果实的商品价值受到极大影响。

1.2 白粉病

白粉病在兴安县普遍发生,主栽品种夏黑、巨峰、温克均有发生,发生面积为5666.7 ha(兴安县植保站2018年普查数据)。葡萄白粉病主要为害葡萄的果粒、叶片、新梢及卷须等绿色幼嫩组织。其田间症状:(1)叶片,最初在叶面上产生细小、淡白色的病斑,逐渐扩大成灰白色粉末状,严重时蔓延到整个叶片;(2)果实,在果面产生白色粉状物,幼果期受害,果粒萎缩脱落,果粒稍大时受害,表皮细胞死亡而变褐色,果粒停止生长、硬化、畸形,常常造成裂果,味极酸,后期病果干枯腐烂,不能食用。

2 发生规律

2.1 溢糖性霉斑病

据观察,溢糖性霉斑病病菌在潮湿的条件下较易定殖生长,此环境下果粒大的葡萄较易发生该病;特别是用膨大剂处理后,果粒增大,气孔相应也增大,促使果粒表皮通透性发生改变,此时营养珠外渗引起的表皮破损导致临成熟期糖分外渗,而后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滋生附生菌霉变引起的病菌,发生在成熟期,后期施用钾肥过多的地块发病重,高温干旱年份发生相对较轻。

2.2 葡萄白粉

根据观察,葡萄叶部白粉病在4月下旬初花期开始发病。该病有2个主要发病期,第一个是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生育期处于幼果期至五成熟期,第二个是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生育期处于收获期至枝条老化期。葡萄穗部白粉病在5月中下旬幼果期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上旬,葡萄幼果期至六成熟期为发病盛期,高温干旱年份发生重。

3 葡萄溢糖性霉斑病及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

3.1 适时清园

秋季采收后及时清园,彻底清除果园中落叶、病枝、病果、摘下的果袋等,全园喷洒石硫合剂;生长期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带出果园集中烧毁;春季葡萄树液流动时喷洒石硫合剂;生长期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梢等。

3.2 加强栽培管理

田间多施有机肥,按照葡萄生长需肥规律,科学合理增施磷钾肥,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在保花保果过程中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科学合理修剪,生长期适时预防白粉病,并合理留枝留果,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做好果园排灌工作,在降低环境湿度的同时又要注意防旱。

3.3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

注重前期预防,重点是抓好2~3 次清园,在采果后、修剪后、萌芽绒球期全园各喷雾1次石硫合剂进行杀菌消毒。

3.3.1 葡萄溢糖性霉斑病

在软果期发病前用50%抑霉唑1000 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1000倍液采用“一喷三省”精准减量施药技术[3]进行预防;当葡萄少数果实出现病症时,果实喷高锰酸钾1000~3000倍液[4]防治。

3.3.2 葡萄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50%醚菌酯WG 3000~4000 倍液或12.5%烯唑醇WG 2000~2500 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WG 4000~5000倍液或25%丙环唑EC 2000~2500倍液等药剂采用“一喷三省”精准减量施药技术[3]进行防治,每10~15 d喷1次,连喷2~3次。

猜你喜欢

霉斑病果果粒
“果粒橙”的快乐时光
‘翠香’猕猴桃黑头病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研究
本是同根生
脏脏珍珠奶茶的制作
淘气孩子
葡萄干的加工工艺
杨梅果粒饮料加工中果粒制备条件优化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古旧纸本字画孳生霉斑的鉴定
棉衣棉被,霉来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