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修井作业井场环保技术

2019-03-18李慧敏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9年1期
关键词:收尾修井井场

刘 博 章 敬 李慧敏 曹 元 安 静 贾 悦

(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安全监督中心;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公司)

0 引 言

修井作业已成为油田稳产复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修井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固体和液体废物,例如:含油污泥、油蜡、地面清洗废液、洗井废液、沾油废物等,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给作业单位带来新的问题。

现阶段,作业队伍普遍采用“末端治理”方式来防止环境污染[1],即现场铺设防渗布。为进一步改善修井作业面临的环保现状,选用具有防渗、防水、防油特点的新型防渗布,结实耐用,可重复使用4~12次,同时改进了防渗布的铺设方式,如:在准备作业中,管桥下部铺设防渗布,在其周边用油管卷起建立围堰;在地面清洗作业中,用防渗布搭建清蜡环保墙等。实施此项环保措施降低了二次环境污染的几率,减少了部分危险废物的产生,但却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冬季铺设、清理尤为困难,未能实现污染物的源头减量化控制,危险废物产生和二次环境污染的问题仍未解决。

为此,积极探索绿色环保修井作业技术,走产业升级和新工业化之路,对油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霍尔三维结构的建立

霍尔三维结构又称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它是将系统工程建立在一个三维坐标系空间结构上[2],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运用系统工程知识使空间上各项活动相互影响、紧密相关,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3]。系统工程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在这个三维空间中都对应一个区域[4]。

在工程领域内,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均为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两者存在少部分内容交叉,基本属于相互独立的系统工程。为解决修井作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采用霍尔三维结构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深度融合石油工程中修井工艺与环境工程中的环境风险。

从系统观点出发,将单次修井作业视为一个全生命周期,可将其时间维划分为12个工序阶段,包括作业准备、洗井、提油管、地面清洗、完工收尾等[5];结合油田作业现状,分类梳理修井技术措施,其逻辑维可细分为12项,包括检泵、补层、复抽、上返补层、分注、打捞等;在作业阶段,环境污染风险主要受作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影响,具有区域局限性,知识维可分为井口和井场两个环境风险区域。经演绎转换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将若干修井工艺和环境风险的单元模块对应至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构建的三维空间内,建立了188个模块的修井工艺与环境风险系统模型,见图1。

图1 修井工艺与环境风险系统模型

2 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精准定位修井作业全过程中的各环境污染环节,确定出井场区域的两个环境污染环节为地面清洗和完工收尾,见图2;井口区域的5个环境污染环节包括拆井口安装井控装置、提结构、通井、射孔和下结构,见图3。

图2 井场区域环境污染环节

图3 井口区域环境污染环节

在上述7个工序环节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原油、油蜡、油砂等落地的现象,最终形成含油污泥。含油污泥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具有毒性和易燃性的特征。

经上述各环节的分析,发现模型中地面清洗和完工收尾两个工序环节在井场环境污染区域(除分注措施以外)呈现线性化分布;拆井口安装井控装置、提结构和下结构3个工序在井口环境污染区域呈现线性化分布,其余两个工序环节未发现有明显规律。

由于修井作业产生的含油污泥在收集、转移、处理等阶段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结合现场实际,统计出各修井工序环节产生含油污泥的权重,见表1。

表1 含油污泥权重

由表1可知,井场区域内含油污泥产生量的权重高达63%,环境污染风险主要是地面清洗和完工收尾所产生,其含油污泥产生量的权重分别为36%,27%;井口区域内产生含油污泥的修井工序虽多,但含油污泥产生量的权重相对较小,仅为37%。因此,井场环境的污染防治尤为重要。

3 修井作业井场环保技术的研发

针对井场区域含油污泥产生量大的两个作业工序环节,即地面清洗和完工收尾,公司自主研制了井场管杆盒,用于井场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

井场管杆盒设计了横担、集成积液盒、放油阀、挡板等装置设备,主要由油管盒和抽油杆盒两部分组成,分别摆放油管和抽油杆等井下管柱。该工艺具备3方面特点:①工艺结构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仅为传统修井作业管柱摆放面积的40%;②适用范围比较广,可满足井深小于3 000 m生产井的作业要求,管柱摆放采用逐层累加的方式,井场管杆盒的上部最高可累计摆放8层管柱;③具有较强的储液能力,可容纳油水混合物近10 m3,并且安装、拆卸简单,易于操作。

该工艺除了具备正常修井作业管桥的性能外,还拥有收集、回收和防止原油落地等多项环保功能,主要包括:①集成积液盒主要收集在输送、摆放时管杆壁滴落流出的原油;②在地面清洗作业前竖起折叠式挡板,可有效阻止在地面清洗作业时油、水、蜡、砂等油水混合物从油管尾部喷洒至地面,使其全部落入集成积液盒内;③放油阀主要应用于完工收尾环节,结合污水泵一同作业,将集成积液盒内的油水废液送至生产系统,减少油水废液清理、转移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

4 现场应用效果

修井作业井场环保技术于2016年、2017年分别在新疆油田6个采油厂开展试验,共计应用了2 105井次作业。

4.1 环保效益

经油田现场应用,新工艺技术有3项环保效果:①修井作业的井场区域内均未产生含油污泥,实现了油水不落地,从源头上消除了含油污泥对井场的环境污染风险;②井场区域内无需铺设防渗布,作业后也无需清洗、处置沾油防渗布,大幅降低了沾油废物的清理、回收、运输等二次环境污染的风险;③在完工井收尾阶段,油水废液可集中回收至油气生产系统,实现了油水废液资源化利用。

4.2 作业效率

在施工准备、完工收尾工序中,新工艺技术提升了作业效率,作业人员无需铺设、回收管桥和防渗布、挖设排污沟和排污池、回收含油污泥和沾油废物、恢复井场地貌等,节省了人工劳动时间,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与常规修井作业的施工时间对比,井场管杆盒可节约作业工时3.6 h/井次。同时,新工艺技术改善了员工操作的工作环境,无需在油污上作业,并降低了摔倒的安全风险。

4.3 经济效益

新工艺技术与传统环保工艺相比,节约了施工消耗费用和危险废物处置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清洗费、拉运费、含油污泥处置费和沾油废物处置费,估算每年可节约修井作业环保费用约92.7万元。若考虑新工艺的固定资产折旧及维护维修费等,采用新工艺与传统环保工艺的费用支出基本持平[6]。

5 结 论

1)通过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建立了修井工艺与环境风险系统模型,分析了各作业工序中环境污染要素,精准定位了地面清洗和完工收尾两个主要环境污染的工序环节,明确了井场区域为环境污染防治的主方向。

2)现场应用表明,修井作业井场环保技术应用效果较好,在环保上实现了修井作业井场区域的清洁生产,消除了二次环境污染的风险;在技术上先进、可靠、适用,提升了作业效率;在经济上节约了人工费、材料费、清洗费等作业成本。

3)研发的修井作业井场环保技术—井场管杆盒,实现了“末端治理”的修井环保方式向“源头控制”的转型升级,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和空间。

猜你喜欢

收尾修井井场
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及新工艺的优化
鱼粉:秘鲁A季进入“收尾”阶段,国内库存高位行情承压
一种针对勘探成熟区半潜式井场的快速勘察方法及其应用
神话里的爱情为什么总是悲剧收尾
石油井下修井作业及现场管理的优化
神话里的爱情为什么总是悲剧收尾
井场的灯盏
中小型油田修井机效率提升改造及应用
井场过载的无线网络优化:分流技术
收尾工作的大差异来自于这些小技巧